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被附身后得罪全三国(451)

作者: 鱿不右 阅读记录

一名游客低头看着地图,同伴已经找到了大概的方向,核对地图指着那边说:“好像过两条马路就到了,不是专门的景区,得到那边再确定下。”

公交车到站,那两个游客就下车了。

曹操拉着小吕也要下车,说来都来了,去看看呗,这么近。

吕思彤挑挑眉说:“你确定?我看过地图了,这站下去离得最近的是晁错墓。”晁错是西汉景帝时期的一位大臣,景帝因采纳晁错的建议削各郡权力,各地就以“清君侧”的名义造反。

为平定乱贼,让他们没办法以正面的名义行事,景帝听了袁盎的建议,将晁错定罪腰斩。

“……哦,是晁错,那便算了。”曹操只好作罢,想起晁错也是颍川人,为景帝出谋划策,最后却是如此收场。等等,他为什么要说也……颍川人啊……

曹操摇摇头,至少自己和文若现在还是能说上话的,他送去的巧克力也没有被退回,等荀彧的彧彧症好些,或许……或许吧……

车辆行驶,又有游客在说景点陵墓之类的,还有游客调侃怎么这里这么多古人的陵墓。

曹操又重新打起了精神,心想死在许昌地界的,基本上就是他的势力,撇开一个西汉的,这个总该是东汉的了吧?

吕思彤看了看地图说:“嗯是东汉的……董贵人墓……”就是被您心狠手辣赐死时肚子里还有孩子的那一位。

“……”算了,赶紧走吧。

第207章 收集五虎

面对以前的事情,以前的曹操肯定是不心虚的,不仅不心虚,谁敢在背后说坏话……呵呵,敢说他忠心耿耿卖命救主匡扶汉室的大汉丞相曹孟德的坏话,直接鉴定为逆贼,是有谋乱之心!

现在的曹操嘛,心虚有一点但不多,主要还是在意后世评价。回想起自己上网冲浪试图讲述一些自己的丰功伟绩扭转口碑的时候,被一部分网友骂得狗血淋头,可恨!后世骂人怎么如此肮脏狠毒,比陈琳的文字还要毒。

不不不,陈琳的文字至少是引经据典,春秋笔法,讲大义讲礼节,用词都是比较书面的,从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去进行攻击。但后世骂人就完全不讲逻辑,骂他爹娘骂他眼睛和脑袋,没有当初那种被骂到了浑身冰凉蹿脑门的感觉,只有被辱到的浑然怒火。

但是,他骂不过啊!这等事情也不好意思找文官帮忙骂回去,对方骂的真的太脏了,怕脏了奉孝公达的眼睛。

最终他一口气憋着,回复到:首先,我不是曹操的粉丝,其次,我没有杀荀彧。

又收到一连串嘲笑辱骂后,曹操气得卸载了软件,戒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网,只使用基础的电话和消息功能。

今日经过董贵人陵墓,曹操略有些感慨,以及对自己当年行为的思考。

他作为一个争霸的胜利者,或者说是长期有着优势的领先者,以及他对武力威慑的推崇,董贵人那种轻飘飘无足轻重的人在他眼里是没有半点好怜悯的,诸侯势力可以称之为绊脚石,那么董贵人或许一颗小石子都算不上。

董贵人是以逆贼之女的身份被处死,但曹操又下令厚葬,杀了人还要做面子工程:瞧,我对逆贼都如此宽厚。

他在看了很多故人的陵墓后,一度以为董贵人的墓即使保留到现在也不过是个小坟包。毕竟……一代东吴皇帝孙权,都在梅花山给后辈朱元璋看门,只留下一块石碑,那石碑也不是代表下面就是墓的墓碑,只是表示孙权的墓在那座山。

因是遥望看一眼,看不清董贵人墓的具体,见那边不少现代建筑地势宽阔,就知道不是个小坟包。他让小吕上网搜了景点旅游的反馈图,那是一个挺精致用心的小公园,说小,是和逍遥津公园比,仅有七分之一左右。

单独论说的话,占地也有三万多平。

进门的位置就能看到写着贵妃苑三个字的大石头,地上还有一块小石头,也被人叫作子母石。

绕过石头,后面是一处人造水景,十分雅致。水景的尽头是一排廊亭,朱红的柱子与黑色的瓦片,有一种天然的古朴感。

再往里面去,东边的位置就是坟包所在。

一个很显眼的土包用围栏围着,前面立了一块黑色的石碑,上书董妃墓,三个字。周围还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守护,从颜色和完整程度来看,也是后世雕刻摆放在这的。

往西边则有一处人工湖泊,上面停靠一艘小船,颇有诗情画意。

曹操眉头紧皱,后世人们对一个历史上可有可无的人如此重视,仅仅是因为出于同情?那么为什么连这么不重要的人都可以如此重视,更有名的文臣武将却孤坟无处寻呢?

吕思彤撇撇嘴小声哔哔,说:“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自然代入被害人……”

“……”曹操若有所思,逐渐也能想明白其中缘故。

文臣武将被史书记载,史官自然不是平民百姓,当改朝换代时,尊崇某个文臣或者武将的朝堂话语人都早就不在,后朝有时候甚至为了显得自己的英明而抹黑前朝。

除非这个文臣武将在撇开特定朝代后,在百姓们的心中仍旧有着超凡的意义,人们才会长久地去尊敬爱戴。

曹操长期以来一直是个口碑很差的反面人物,是很多故事里的“反派”,那么老百姓们对反派的爪牙自然不会去缅怀,被反派所害的人给予足够同情。

“原来这就是历史啊……”除非能够走到足够高的位置,有足够的成就。

否则即便是在史书上留下了传记的武将,坟墓也因为妨碍了建设被推平。当时谁也没有在意的牺牲品,陵墓被后世仔细修缮扩建,供人们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