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大杂院小富婆/大反派她跑去摆摊啦(141)
林珊笑了,“每天吃得好睡得好,不胖就不错了,哪儿会瘦啊。”
赵桂花知道闺女在学校没受罪,她就放心了,回到家后又做了一桌饭菜,娘仨加上王军吃得不亦乐乎。其实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家人能聚在一起,才是最珍贵的。
林珊这次寒假回来,要去趟粤城进一大批货,要把服装店开开,这期间还得过个大年,真可谓时间紧任务重。
不过她在回来之前就已经规划好了,进货的同时,找店面的工作交给其他人进行,这样等进货回来,就能开始装修工作,这样过完年就好开张了。
这次去粤城,林珊打算带上赵福和林红一块儿,一是需要人帮忙拿货,二来也想带他们去见见世面。
家里的一切就都交给赵桂花、王芳,以及几个店长了。
赵桂花一听这刚回家就又要出去,不免心疼道:“歇几天再去吧。”
林珊摇摇头,“时间实在太紧了,要是不赶着点儿,开学前就开不了店了。”
赵桂花叹气,行吧,孩子太能干有时候也让人头疼。
王军见林红对要去粤城的事一脸兴奋,忍不住笑道:“要不是单位年底事儿多,我也想跟你们一块儿去。不过有赵福在,那头又有郭家人,应该不成问题。”
次日林珊安排好家里的一切后,隔天上午就带着林红和赵福踏上了前往粤城的火车。
因为需要开将近40个小时的火车,所以林珊买的还是卧铺票,虽然贵点儿,但是安全性和舒适性是真得高出很多。
这次去粤城进货,林珊虽然提前跟郭有财打过招呼了,但是她并不打算再住人家家里。一来是他们以后过来进货会是常事,不能老住人家里。二来郭广发家离批发市场有点儿远,老麻烦郭峰开车接送实在是不好意思。
第一次人生地不熟,适当的麻烦别人可以理解,再去就不合适了。
所以这次她打算住火车站边上的招待所。批发市场离火车站特别近,这样进货比较方便,三个人抬起来就能走。
林红和赵福都是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真算是彻底兴奋了一路。每到一个地方的站台之后,俩人都得看半天。更别提中途一看见山水,就问这是什么什么山,什么什么江吧?
林珊也不确定是不是,只能凭借地理知识瞎猜。
大家一路说说笑笑,四十个小时也不难熬,等三人挤出粤城火车站的时候,林红和赵福傻傻地看了很久,真大啊,本来以为省城汉州就够厉害了,跟人家粤城一比好像乡下啊。
林珊等他俩看够,背起包裹,“走吧,咱先找住的地方。”
两人背着行囊跟在林珊后头,一路左顾右盼,真好啊!楼居然这么高!路这么宽!人好多啊!穿得真时髦!
林珊上一次来的时候,就留意过这附近的招待所,所以凭借记忆很精准地找到了地方。
介绍信一交,前台立刻给三人安排房间。
林珊和林红一间屋子,赵福跟两位同样来进货的大哥住一个四人间。三个人如果住一个礼拜的话,预计总花费210元。
赵福心疼得不行,恨不得去批发市场边上打地铺,反正粤城又不冷,冻不死人就行。林红也舍不得,这两百多得卖多少包子啊,粤城真贵!
林珊安慰他俩:“那咱就抓紧时间扫货谈渠道,争取两三天就搞定。”
两人一听这个,精神头更足了,简单吃了几口带的干粮,就跟着林珊去了服装市场。
林珊买票的时候就是掐着时间算的,到粤城下火车的时候正好是早晨,这样他们安顿一下,再吃个早饭,就可以直接去拿货。
无论哪个年头身上带那么多现金都是不安全的,还是赶快换成货比较妥当。等她们办完正事儿,再去郭广发家拜访也不迟。
这次来她带了很多安河的特产和自家的包子熟肉,之前郭广发说过,他们在异地他乡,最想念的就是那口家乡的味道。所以目前送这个最合适了。
服装市场离火车站步行不到半个小时,林珊凭借记忆很快就找到了。
赵福和林红望着这一大片根本就看不到头的摊位,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怪不得都说要出去见见世面,真是不出来根本不知道人家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了。他们都梦想要成为的万元户,在粤城可能根本就不够看吧。
林珊大致上还记得上回那批货的摊位,按着记忆寻觅了一会儿,果然发现摊位都是固定的,只不过换了产品卖。
卖连衣裙的大哥现在改卖毛衣和棉衣,还有一款一看就很别致的毛呢裙子,林珊一眼就相中了。
她正摸着面料,老板大哥突然一拍大腿,“哦呦!是你啊小姑娘!”
林珊不确定老板是不是认出了自己,礼貌地冲他笑了笑。
大哥以为林珊忘了,乐呵呵地提醒她:“阿强带来的嘛,你那天买了我很多件裙子,后来我还带你去买毛衣,那毛衣也是我家的!想起来没有哇?”
“记得记得,真没想到您记性这么好。”林珊只是不确定老板还记得她而已,毕竟每天面对那么多顾客,没想到人家居然还能记得这么清楚,真是厉害。
大哥呵呵笑,长得像大明星一样,他当然记得啦,“小姑娘这次想进什么,我给你便宜点。”
林珊笑着说:“毛呢裙和毛衣都想要,就看您给便宜多少了。”
大哥哈哈笑完,凑过来小声说:“你买的话,裙子40一条,毛衣15一件。”
林珊摸着毛衣,同样小声:“毛衣14,裙子38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