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大杂院小富婆/大反派她跑去摆摊啦(147)
林珊知道赵福和王芳本性纯良,不好意思接受这些,但是企业要壮大发展,以后的事儿会越来越多,这半年又几乎都是他两口子在外开店,虽然工资给得不少,但想做大,想留住人才,就必须给干实事儿的人足够多的利益才行。
再加上赵福又是这么近的亲戚,两口子又有能力,培养他们可定比先培养外人强。
赵福两口子听了林珊解释后,还是不要,总觉得拿这么老多工资,就该踏实干事儿,妹子说得那些是她自己的道理,他俩要是再拿股份那成啥了。
大家讨论到最后,非得林珊姐妹俩加上赵桂花一同黑脸,才逼得两口子同意这个事儿,不过赵福硬是坚持道:“姑,珊丫头红丫头,我知道你们都念在咱是这么近的亲戚,但是这股份我们真不能白拿,你们看这样行不行,今年明年后年,这三年的报酬我们不要,当成是俺两口子入股咱公司的资格。”
赵桂花看侄子很坚定,一时拿不定主意,看向林珊。
林珊见赵福和王芳两口子,都是一副无比真诚又坚定不移的模样,笑道:“全安河估计也就咱家了,头一次见给钱不要的。”
赵福笑了,“这咱凡事都得讲个良心不是。”
王芳再同意不过了,要没有大姑和这俩好妹子,他家还吃不上几口肉呢。现在不但村里的房子翻盖了新的,他们在城里也快能买得起房了,孩子们都在市里上学,她跟赵福工资又高,吃得喝得穿得啥都有,还能不时去外地看看。这日子以前连想都不敢想。
人啊,得知足,千万不能把人家给得恩情当成应该的。
第89章 红珊服装店
搞定完公司内部分红, 又挨个儿把所有的年礼都送出去之后,大年三十很快就到了。
家里虽然只有林珊和赵桂花两个人,但娘俩还是做了四道菜来过大年。初一不干活, 两人睡了个自然醒后,就开始去拜大年了。
有来她家的, 有她们去别人家的。
大年初二是林红嫁人后第一次正式回娘家的日子,赵桂花按照礼数做了一大桌菜迎接他俩, 不过母女俩毕竟天天见,林红和王军又时不时回来住, 所以感觉还是跟平常似的。
走完大年初二的流程, 母女三人开始马不停蹄地准备服装店的事了。这么多衣服要整理,要重新熨烫, 还要研究整体怎么摆设, 主打款式是哪几款, 模特身上要怎么搭配……
好不容易整理完衣服,又要开始一一定价。扣除所有的成本开销, 加上每款衣服的利润空间, 加加减减算出一个合理的区间。
由于绝大多数衣服的款式和面料都比百货大楼好, 所以林珊的定价比大楼高出8%左右。虽然这样可能会刷掉一批顾客,但定位不同,受众不同,这也是不可避免的。
因为定位高端,包装也不能糊弄。林珊这次在粤城特意买一大批塑料包装袋, 为的就是这个。八七年初塑料袋还没有全国普及, 在安河这个小地方的人,大多数还是提着篮子和布兜去买东西的。
虽然用后世的眼光来看,塑料袋不入格, 但在这个时代的人眼里,还是很挺潮的。以后产业发达一些之后,她会开始专门定制属于“红珊”的包装品,但目前就只能如此了。
产品方面的事情决策好之后,就要开始准备经营层面的东西了。
这个店是她们开启服装事业的头一炮,必须打响,所以目前只能林珊带着林红和赵桂花亲力亲为,同时招聘一些店长和店员进行培训。
培训章程要写,员工制度要写,一大堆细节的事情要处理,娘仨每天忙得连歇脚的功夫都没有。
贺正岩之前在大年三十的时候,给林珊打过电话,那会儿她刚准备关门回家,还挺庆幸他打来的时机挺好。
电话里贺正岩除了祝她们新年快乐之外,还透露出他即将调回京市的消息。
林珊原本还不确定这是不是好事,毕竟有些人宁愿在外面当一方大员,也不愿意进京当差,不过从他的声音中听出几分雀跃后,林珊就笑着恭喜了他。
贺正岩说他二月底回京,还把新单位的位置说得很详细,那意思很明显,就是以后大家都在京市,可要多联系啊。
林珊笑着应完,把开服装店的进展告诉他了。
贺正岩认真听完,开始夸她:“我还没见过这种店,不过光听你这么说,就觉得一定能吸引很多人来。你们这个服装店要是能开到京市,肯定会更成功。”
林珊笑道:“我确实有去京市开店的想法,但是在没攒够资本之前,还是现在安河开比较稳妥。”
贺正岩听起来很开心,又开始夸她:“你做事看着很大胆,但其实都是经过谨慎思考的,这点很厉害。”
林珊受不了他一直这么夸自己,把话题引回他身上之后,两人又聊了几句家常便挂断了电话,毕竟谁都煲不起长
时间的电话粥。
至于要送给他的随身听,她没提,反正他要回京,到时候直接当面给他就行。
大年初六包子铺开业之后,林珊就请所有店长们,把服装店的招工启事贴在了门口。自家的流量不用白不用,一边招工,还要一边向食客宣传“红珊服装店”如何高档,如何厉害。
由于包子铺的待遇是出名得好,很多本来就想来林珊家干活的姑娘们一看她家要开服装店,立刻蜂拥而至。
林珊和林红忙活了好几天,才从那么多的应聘者中筛选出了四位售货员和一位店长。
店长名叫杨艳,她是通过城东包子铺的店长、王军的表姐徐娟找过来的。三十岁的年纪,利索能干,之前在服装厂当车间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