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大杂院小富婆/大反派她跑去摆摊啦(217)
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明显因为这个食品厂的成立,正在起着很好的变化。这就是改革和发展的意义。
去看公司新址的路上,贺正岩忍不住对林珊夸了又夸。
林珊虽然也觉得自己建厂的事儿干得漂亮,但到底经不住他往上上太多的价值,“不赚钱我也开不下去的,算是双赢吧。”
“嗯,双赢。”贺正岩喜欢这词儿。
等到了公司新址,林珊把自己公司调整结构的事儿说给他听了,另外跟郭家和雷家合伙做房地产的事情也提了一下。
贺正岩有点儿震惊,这发展速度也太快了,她既像个睿智的谋士,又像个勇猛的战士。
林珊笑了,“我既不是谋士也不是战士,我只想挣钱,想自己挣钱,也想带着大家挣钱。”
贺正岩把她搂进怀里,站在北风呼呼刮的院子里,亲了她额头一下,“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林珊往他坏了钻了钻,“我知道。”
这种自信和可爱,直接把贺正岩逗笑了。
当晚再次在林珊的房间睡了一晚后,贺正岩第二天就赶回京市了。大年初二晚上他就得回部队报道,继续春节前没有完成的训练计划。
改革的路上有不少拦路虎,无论那个行业都一样。他在部队每天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刺儿头,基本还都是比他大的领导。
那能怎么办,你说你对,我说我对,只有实践才能检验出真理。
贺正岩走后,趁着还在年中没什么大事儿,林珊就开始策划辣椒酱上市之后的营销之路了。
这年头的画报广告都是非常猛的,各种最好吃,最大,全国最强,什么都夸张的词儿都能用。毕竟94年广告法才公布,之前谁管你这个。
林珊家的辣椒酱和肉酱,肯定要走广告轰炸的策略。91年电视上一个“南方黑芝麻糊”广告,成就了多大一个企业啊。
前几年沪市电视台的一个广告,也只需要五百多块就能上,更别提其他小地方了。这年头的电视频道非常具有有地域性的,安河就只能看到中央、汉北省和安河本地的电视台。其他一概看不见。
林珊就算要打广告,也只能集中在中央台和本地。她这次不打算采取地方包围中央,一点点进军的策略。而是打算制作出一款爆款广告,集中投放到中央台,全方位轰炸。
其他形式的平面广告,则只上全国性报纸。贵就贵,这钱必须花。不过在找关系和花钱此之前,她要先找公司做出一款广告来。
这年代全国连广告公司都没几家,零星的也主要集中在沪市和粤城。
林珊其实脑子里已经有一个简单的策划方案了,只需要对方尽可能地展现出来就行。所以她打算厂子开业之后,要立即出发去粤城。除了谈那些之前就定好的事儿外,最主要的是找广告公司,做广告。
林珊算了算时间,这一次去恐怕要待的时间就不是一两周了。学校那边的话,请个假应该问题不大。
营销是个大事儿,大到整体策略,小到具体的文案,要操心的地方实在太多。林珊利用过年这些天,在家里写写画画,念念叨叨,否定了一版又一版的方案,才定出了一个不算完善的营销计划。
她打算开工之后,再集思广益一下,看看大家有没有什么新的想法。
就这样过了一个非常充实的新年之后,“林爱国食品加工厂”也正式迎来了开业的日子。
第131章 食品厂开业
1988年3月13日, 宜开业。
上午十点钟,不仅林珊和公司的人早早就到场等候,乡政府和村政府的领导们, 也来到了现场共同庆祝食品厂开业。
厂里的员工自不必说,大家都穿着工服戴着卫生帽, 齐刷刷地站在一旁等着领导讲话。大河村的村民们则把路围得水泄不通,挤在一起看热闹。
现场锣鼓喧天, 鞭炮齐鸣,一时间竟比过年还热闹些。
村支书主持开业仪式, 感谢了国家, 感谢了领导,感谢了林珊, 也感谢了村民。林珊则站出来表示, 主要还是因为国家的政策好, 领导们指挥的好。
乡政府的领导最后说,大家都好, 当然最好的还是国家, 让我们团结一致, 为建设现代化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吧!
工人们心潮澎湃,掌声震耳欲聋,恨不得现在就开干。突然从农民变成了工人,这是多么让人骄傲的事情啊!谁不好好干,就是在跟大河村作对!跟西郊乡作对!跟国家作对!
仪式结束, 领导们参观了一圈后, 纷纷退场。管卫生的工人把摊子一收,地上的炮叶子一扫,“林爱国食品加工厂”正式投入运营。
林珊年前就跟食品公司的主管们, 把初期的生产计划制定好了。在产品还没有大规模开始营销之前,产量定的非常保守,只需要满足所有包子铺,不管是直营还是加盟店的陈设和销售就可以。
由于厂子配备了两辆货车,完全可以满足整个汉北省和京市的原料,以及辣椒酱的配送。
任何新产品上市,都会面临相对无人问津的时期。即使包子铺和熟肉铺每天生意都很好,猛得上来几罐大大小小的辣椒酱,还卖得这么贵,大多数老百姓都是会犹豫的。
毕竟这年头去粮店打大酱的话,几毛钱就一大瓶。虽然不是一个东西,但这一罐辣椒酱,大瓶的卖一块五,小瓶的卖九毛,肉酱的还要再贵上一毛。一般百姓还是不太舍得。
当然有那不差钱又爱尝鲜的,上来就各买了一瓶,林珊目前赚得就是他们的钱。等广告铺天盖地之后,赚的就是全国各地这一类人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