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大杂院小富婆/大反派她跑去摆摊啦(221)
林珊花了半天时间, 跟陈广志谈好合作的细节,才跟阿英一行人回到城区。
要建自己的服装厂需要一系列的手续,阿英激动地跟雷生金汇报了一下她们要建厂了, 顺便请她爸帮忙搞定工商证。
雷生金虽然知道林珊跟自家闺女的合作,不是在小打小闹, 但是这么快就要建厂,他是完全没有想到的。他到底是个老父亲的心态, 偷偷派人去查了查陈广志的底和那个小服装厂后,这才放心地托朋友帮忙办一下证件。
粤城这边的服装厂的注册名叫“珊英”, 毕竟阿英也入股了, 而且这次建厂的时候她要出四成的钱,林珊就决定把名字注册成“珊英”。
以后服装公司和旗下品牌整合的时候, 如果有不同意见, 可以再进行调整。
注册完证件之后, 才好跟陈广志那边签正式合同,更换新的租约。等待证下来的期间, 林珊去了郭广发和雷生金帮她联系的两家广告公司。
这两家公司一家是外商的, 一家是本土的。
林珊先去的外商那家, 坐在八十年代末的高档办公室里,喝着对方进口来的咖啡,看着所谓母公司的知名案例,聊了一会儿后,她就知道这家不适合自己。
对方表面礼貌, 实际隐藏在举手投足间的那种“你一个小姑娘家懂什么, 我们可是美帝的企业,我们知道什么好”的姿态,让她浑身不舒服。
微笑告别之后, 林珊直接去了本土公司。
本土公司的办公地点没人家外商的高端,职工没人家的多,也没有进口咖啡,只有不知道是什么茶的茶水,但热情和坦诚是非常足够的。
林珊照旧跟他们聊了一下构思,看了看公司之前的案例。
经理刘灿荣亲自带着团队接待了她,在听完林珊的想法后,立刻拍着胸脯表示,一定会做到让她满意为止。知道林珊还有几天要离开粤城,对方保证会尽量在那之前画个初稿,给她查阅。
谈到这个地步,林珊其实已经决定要跟他们合作了。
虽然本土公司的专业度,确实跟外商那边有些差距,但策划她自己已经想好了,而且根据后世的广告记忆,知道一定不会差,她只需要对方按照构思,完整的呈现出效果就行。
再加上巨大的价格优势,而且这公司之前的做得电视广告又不差,可以说非常适合她了。
林珊想要的广告故事很简单,用一男一女两个小孩子做主线,讲述孩子们经常趴在铺子门口看人家熬酱,香得俩人直流口水,看着别人都去买,也缠着爸妈去买,然后镜头定格在哥哥把酱放在馒头上吃,妹妹则放在面条里吃,一家人香喷喷得吃起饭来。
具体怎么呈现这个故事,看广告公司怎么去做,但是片里主打辣椒酱,肉丝酱也要出现,制作工艺要展现出来,要突出家的味道,要演示酱的吃法,更要表达出来人情味。
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
刘灿荣非常欣赏这个构思,当即就记下了所有要点,并跟林珊签了份意向约。其实广告最难的是创意部分,既然顾客自己带着创意来了,而且还这么新颖,他们自然就好做多了。
不过毕竟是电视广告的大客户,而且又是大老板介绍来的,绝对不能怠慢。
广告的事进展得比林珊想象中顺利,回到雷家刚歇了一晚,阿英就告诉她服装厂的证全都下来了。
于是次日一早,林珊一行人就去了陈广志的服装厂。
陈广志早几天就把所有的手续都准备好了,今天还把自家二大爷也叫来了,厂子毕竟租的是他老人家的地。二大爷跟陈广志一看就是一家人,不仅模样像,性格也像,是一位特别老实本分的农民伯伯。
双方签好了合同,付了钱,大家开始讨论建厂的细节。
厂子目前的大小是合适的,只是有很多空地方都闲置着,林珊在本上勾勾画画,简单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说了说。阿英懂怎么做衣服,对车间和设备非常有自己的想法。陈广志也不时提供着自己的意见。
几人走走看看,把厂子逛了一圈又一圈后,基本定下了一个建设蓝图。施工队陈广志负责找,工程师阿英负责找,先简单搭起一个小班子,边干再边完善。
设备的事儿,京市的严建设老板已经帮林珊搭好了线,阿英家也有不少门路,这个完全不用担心,到时候看哪一方更合适就可以了。
至于厂子盖好之后干什么,林珊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家的包装袋绣上品牌和logo,接着再做一些简单款式的衬衫和裤子。
磨炼一下技术,直到达到目前港城货和外货的制作标准之后,再开始慢慢迈向自主设计的路子。
这趟粤城行,一共短短的两个多星期,林珊就干了三件大事,效率可以说非常高了。唯一可惜的是回去的时候,广告公司没能赶完初稿,林珊只看了个大概。
不过效果比她想得要好很多,也算是意外惊喜。
又跟阿英走了一趟各个渠道,定了些春夏款之后,林珊就带着李娜兄妹俩回安河了。
这次在粤城,她进了一些童装和男装。童装除了大多数要给外甥穿以外,还给沈丹和梁小慧的家的孩子都买了几件。男装则是她买给贺正岩穿的,虽然他常年穿军便装,但是也应该有几件别的休闲衣服。
赵桂花和林红看着这些小到几个月,大到五六岁的童装,笑得不知道都该说什么了。
林红戳戳儿子的小脸逗他:“昊昊,看看小姨多疼你啊,这么大点儿就给你准备这么多衣服,穿的完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