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大杂院小富婆/大反派她跑去摆摊啦(230)

作者: 敞敞 阅读记录

直到后来继续完善了这方面的相关法规之后,此人才开始纷纷抛售地皮。不过那时,地价已经翻了几十上百倍咯。

林珊建议公司分一二期,可不是为了捂地,纯粹是他们所有人手里能流动的钱,实在有限,最保险的是先盖四栋楼。然后等公司利润回收,或者上市之后,再建设二期。

如果这期间地皮升职,那也是一个美好的副作用。毕竟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一切东西的价格都在上涨。

林珊之前拜托郭广盛调查过补偿贸易时期港商盖的房子,得到的结论是极其普通,成本还控制得极低,质量不算上乘。虽然觉得对方不足为惧,郭广盛还是又调查了一下李姓港商的进展。

毕竟李港商拍的地皮离他们很近,万一人家财大气粗找人特别设计一下,或者花了大价钱,他们可就太被动了。

不过得到的结果令人非常安心,对方一动没动,看着像是暂时还没有找设计和施工队的打算。

林珊之前听到这个事情的事后,就在心里唾弃了这个人一番。不管时空环境如何变化,这人做事的方式方法,好像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股东们谈了半天,初步确定了设计图纸后,就到了跟施工团队见面的时候。郭家和雷家之前筛选了几遍,才定下现在的施工方。

施工团队的胡老板,干建筑有些年头的,公家的私人的全干过,早几年他自己还偷偷跑去港城干过活,经验和阅历都非常丰富。房地产公司所在的这栋办公楼,就是他公司盖的,技术和品质都没的说。

胡老板给了郭家一个友情价,所有人都非常满意。

由于八十年代新房在交付的时候,都是直接可以入住的。这个时候空房的概念,跟后世的毛坯房是不一样的。所以在盖完之后,除了水电之类的,还需要对房屋进行简单的“装修”,达到可以直接搬进来住的标准。

毕竟这年头很少有老百姓会找装修队去装修房子,自然也就不会买那种到处都是水泥墙的毛坯房了。

不过随着发展,进入九十年代中期,自己装修的人就多了。这也是后世楼盘为什么提供毛坯房的原因,既能减少成本,又能缩短工期,业主也没必要再花重新铲墙皮的钱。

施工方面的事情林珊不是很懂,所以全程在听郭、雷两家人跟对方沟通,她之前知道盖房子很麻烦,没想到这里头的细节居然这么多,她虽然也装修过不少铺子了,但那跟盖房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不到半天的时间,她特意准备的空白小本本就记了一大堆东西。

几人谈着施工的问题,不知不觉天色都已经黑了。由于还有一大堆后续事情没谈到,所以第二天还要再开一个股东大会。

次日的会上,大家主要谈了一下公司的管理以及房子建成后发展方向。

“荣发房地产公司”的人员构成基本主要由郭家人操办,雷生金只找了个财务过来参与,林珊则是谁都没派。倒不是因为她的股份少,所以人家不让她参与,纯粹是没必要现在深城找个人帮她看着人家。

先不提各自为人如何,到目前为止公司所有的账都一清二楚,每一笔开销都记录在案,真账和假账行家看一眼就知道,再加上雷家那边也派了人,除非两家想联手骗她,否则没那么容易出事儿。

而且林珊知道,人家也不是真看上她那些还要分期的入股钱,才让她加入的。不为钱让你进来,然后再坑你的钱?这事儿逻辑上就不通。

所以林珊当时就拒绝了郭家让她派人加入公司的提议。更不用说都相处这么久了,谁什么人品都很清楚,既然上了一条船就要相信对方。这种都大家都出钱的合作,跟她出钱别人出力的合作是不太一样的。不能凡事都按一个方法来处理。

管理方面林珊毫无异议,对于房子建成后发展方向,她倒是有些自己的看法。

郭家老大郭广昌提出的销售方案非常好,林珊知道这是他从港城那边调

查得来的,在这个年代来说特别新颖,对于他提出的物业管理概念,更是举双手赞成。

弄得几人一时都不明白,她为什么对看大门和收水费的事儿这么激动。

林珊正好借着这个话题,把自己对公司要树立的品牌理念说了出来,“……所以,我们要为普通人提供好产品、好服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所有人听得一愣一愣,郭有财率先回过味儿来,“你是说除了卖房子,咱还要卖服务?”

“对,就是广昌叔刚才提到的物业管理。我们不仅要看大门、收水费,生活中的一切服务我们都要提供,卫生、安全,灯泡坏了立刻换新的,谁家需要维修,立刻派人去,收垃圾倒垃圾,扫地擦玻璃,节假日装扮等等,所有能想到的,咱们都提供服务。”

郭广盛摸着下巴算账,“这么干咱得赔钱。”

郭广昌笑着说:“收钱啊,物业管理费。”港城就是这样的,不过她没想到林珊这小丫头不但知道物业,还能想得这么细致。他们要是真能做到这些,绝对能把其他地产商都干趴下。

林珊解释了一下,“对,所以咱们要再注册一个‘荣发物业管理公司’,物业管理费按平方收,保证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把小区打造成最美好的家园。”

“按平方收?人家恐怕不愿意掏啊。”雷生金担心这个,他自己将心比心,买了房你让我再掏钱,我可得好好问问你为什么了,我要是不想要你那服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