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大杂院小富婆/大反派她跑去摆摊啦(256)

作者: 敞敞 阅读记录

林珊见大家都有点儿好奇,于是把自己在后世了解的事情说了。

雷生金消化了一会儿,问道:“他这是不是就是前几年,报上说的那种大资本家啊?”

林珊组织了一下语言,“本质是上,只不过现在掩饰得比较好。”

国家到后期也不是不知道那位富商的本性,但人家不犯法,你也不能怎么着。后世都是如此,更何况现在这个时期,全国穷得叮当响,只要能拉来投资,愿意把钱放到这块土地上,那就是好商人。

虽然林珊知道李港商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但是人家拍地的那五百多万,可是实实在在给了深城政府的。

郭广发感慨道:“这点子估计也就人家能想出来了。”

“放二十年真能挣那么多?”郭广盛心思比较活泛,忍不住悄悄算起账来,不过算着算着他就蔫了。

知子莫若父,郭有财瞧郭广盛这副模样,就知道他在想啥,于是叹气道:“囤地也得有资本才行,人家行,咱不行。再说了,那边的人心里不一定把咱这片土地当家,咱可跟他们不一样。”

“是。”林珊喜欢郭有财这番话,“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为了让国家更好得发展起来,咱们这些先富起来的人,要是只顾着贪得无厌发更大的财,那就有点儿说不过去了。”

“是是。”郭广盛顿时有些惭愧,“咱就踏踏实实盖房子好了,挣得又多,还能给深城做贡献,咱不学那姓李的。”

他为了缓解尴尬,挨个儿给大家添了些茶,“各位,明天上午十点咱‘富景丽苑’盛典会非常隆重,省、市和港城那边的电视台都要来,大家都好好捯饬一下啊,尤其是爸您。”

郭有财瞪他一眼:“老子就这样儿。”

第154章 “荣发”的盛典

上午十点, “富景丽苑”热闹得像是地处闹市区一样。

门口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停了一长排,围观的群众挤了一圈儿又一圈儿。锣鼓喧天、舞龙舞狮这些热场子的仪式,比上回开售的时候, 场面足足大了两倍。

舞台上摆满了鲜花,全铺着红毯, 结婚用的彩带和礼宾花,也都在一旁等着备用。

铺着饭店桌布的长桌上, 摆放着领导们的名牌,寓意美好的鲜花贯穿头尾, 白色带盖的瓷杯附在旁边。台下右后方摆着一排长桌, 上面放着各色点心和瓜果。

郭广盛还从酒店借了六个漂亮帅气的服务员,过来充当招待。负责给现场的贵宾们端茶倒水, 传递食物。

林珊对这场面叹为观止, 这个年代能弄成这样, 实在是想当隆重。尤其再配上建设得这么美丽幽静的“富景丽苑”,简直有了种跨时代的感觉。

赵桂花兴奋得不行, 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 她对台上的领导不关心, 对电视台的人也不感冒,全程都在转着脑袋看整个小区。

上回她来的时候还都是工地呢,这回完全大变样,不但房子盖得又高又漂亮,院子里布置的也像个花园。这些花花草草名字她都叫不出来, 但人家弄在一块儿就是特别好看, 还有那些树,都不是他们北方那边儿有的,长得真别致。

刚才闺女说那边还有个小广场, 待会儿散会之后她可得好好去看看。

今天的仪式跟上次的流程差不多,都是领导讲完,郭广盛讲,跟着上升一些价值,期盼一下美好的未来,最后大家一块儿揭开“富景丽苑”的招牌,礼宾花一放,彩带一撒,鞭炮锣鼓齐上阵,舞龙舞狮的队伍也开始继续表演。

第一个环节结束后,重头戏才正式开始。郭广盛今天请了这么多人过来,就是为了展示“富景丽苑”的小区建设和物业服务。

他自己充当讲解员,陪同领导和记者摄像们从入口处开始参观。

虽然第一期只盖了四栋楼,第二期还在一墙之外的工地上努力建设中,但单单这个可以堪称鸟语花香,打扫得一尘不染的小区环境,就很让人心动了。

小广场建设得像个小公园,不但有人们活动的地方,还有凉亭可以休息。每栋楼门口都安装了单元门,每层楼都有声控灯,楼梯间很宽敞整洁。

房子格局非常好,即使是东侧,采光也很足。楼盖得相当结实,层高比其他楼房都高,房门用得都是好料,窗户非常严密,一眼就能看出是下了功夫盖的楼。

领导给予了“荣发”公司很大的肯定,郭广盛心说这还不是最主要的,等参观完房子,还要带他们看一下自家独一无二的物业服务,那才叫震撼。

房子很好,小区很靓,但如果没有好的物业服务,小区也很难一直维持这样的状况。

郭广盛把大家领到小公园后面的一排平房面前,大手一挥:“这是我们‘富景丽苑’的物业服务处。”

“物业服务?”有位领导上次没来,不知道“荣发”还弄了这种东西。

郭广盛立刻笑着把领导和记者们请了进去,“是的,我们‘荣发’还提供专业的24小时全天守候管家式服务。”

大家都好奇这个“管家式服务”到底是个什么,郭广盛赶紧让小区的物业主任罗庆全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罗庆全是经过培训的,不但把“荣发物业”的服务范围说得那叫一个细致,还描述出了林珊给物业公司立的标准:入住‘富景丽苑’,就如同进入了世外桃源,在这里您会生活得无比舒心惬意,再也不用为任何琐事操心。二十四小时安保,二十四小时管家,“荣发”全心全意为您提供最贴心周到的服务。

“好厉害,港城的物业都做不到喔。”一个港城电视台的记者小声感慨,他们是郭广昌花钱请来的,本来以为就是做个新闻,报道一下楼房的情况,没想到这么慌的地方竟然有这么先进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