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将在八零种田种药材(234)
沈晟关日光灯后开床头柜上的小灯, 靠近裴宁躺下说:“瞒不过你, 今天下午沈桥老婆打电话给我,说沈桥摔一跤腿折住院。”
不是重病, 裴宁问他:“那你什么想法?”
沈晟说:“没什么想法, 我说上班没空去。”
裴宁说:“你高兴就好。”
沈晟笑笑翻身覆在她身上低声说:“你最好。”
妻子能干挣到钱,但从来没有和自己说家里的钱都是我挣的之类的话, 在生活中始终和刚结婚时一样,没有变强势,当初她说我挣的钱也是你的,她是真的那么做。
裴宁说:“你也很好,不在意别人传你做上门女婿,对家里人始终如一。”他虽然多疼颂颂一些,但依然用心教导元元和皎皎,真正做到一个父亲的责任,对韩秀梅和叔公很孝顺。
沈晟低声说:“老婆,我爱你,真做上门女婿我也乐意。”
裴宁笑,一只手抚上他的眼睛,眉毛,鼻子,嘴唇。
夫妻俩四目含情相对,沈晟轻吻妻子的唇,裴宁双手环着他的脖子回吻,两人很快情.动,晚一些,他们放开理智,把自己完全交给对方,在情.欲中沉浮。
夫妻俩结婚多年,出现问题、意见不同时理智解决,了解和理解对方,没有七年之痒,夫妻生活热情不减反增。
许久许久,夫妻俩平息下来,甜蜜相拥而眠。
次日早饭后,沈晟开吉普车送颂颂去上学,裴坤上三楼收拾药材,银风回山里。
昨天的碗筷没有洗完,裴宁和韩秀梅忙活一个多小时把剩下的洗完。
裴宁用面包车拉几筐碗筷去还,回头又拉折叠桌子和小凳子去还,还清回到家里,韩秀梅已经搞好卫生,家里变整洁干净。
三人舒服坐沙发上谈话,商量过两天就回去找人砍大白菜和拔萝卜拉来放进后院的菜窖。
隔出来建房子这一块差不多有两亩大小,洋房建筑面积两百多平,前院和后院都不小。
种冬小麦后养猪场搭两个一亩大小的大棚,现在里面菜苗已经不小,家里的自留地收完大白菜和萝卜不再搭暖棚。
晚一些韩秀梅去做饭,裴宁去接颂颂回来,沈晟中午也回来吃饭。
午后裴宁送颂颂上学回来,在院子里开始教叔公和韩秀梅开车。
先教他们辨认汽车构造,方向盘的作用,哪个是油门,哪个是刹车,别看叔公年纪大,他比韩秀梅领会更快。
韩秀梅有些气馁,裴宁和她说:“娘,不用急,我们慢慢来。”
裴坤说:“就是,侄媳妇,不是我说你,你有些胆小,没有越挫越勇的勇气。”心想还好宁宁没有遗传到她优柔胆小的性格。
韩秀梅不好意思说:“我是比较胆小。”
裴宁安抚她:“娘,没事,我们慢慢来,做菜那么麻烦你做得那么麻溜。”
韩秀梅说:“我觉得做菜不麻烦啊。”
裴宁说:“我觉得麻烦。”
裴坤说:“行了,扯远了,侄媳妇,你要多学,多练。”
韩秀梅犹豫应:“好。”
裴宁教他们到四点多,去接颂颂回来放下她,开车回村里,在老宅等在持续治疗的病人上门治疗,诊疗所还没建好,她安排时间,隔三天下午回老宅一次。
李老和王家村的老太太隔三天也去针灸一回,李老已经治疗八个多月,好得差不多,下雨阴天时膝关节已经不疼,但不能治根,平时做事和吃东西还要注意,平时吃饭要营养均衡。
裴宁忙完从老宅回到新家,天已经黑下来,一家人吃饭清洁卫生后坐沙上看电视。
电视已经换成大彩色,屏幕够大,裴坤能看清楚,韩秀梅却不太行。
裴宁陆续给她用一支半身体修复液,决定再给用半支,和她说:“娘,我明天再给你把脉,继续治眼睛。”
韩秀梅说:“不用,夜里能看见一点已经很好。”
裴宁说:“电视还不能看清楚。”
韩秀梅说:“没事,电视剧有重播,我白天看。”
沈晟劝她说:“娘,再试试看,说不定能治好。”
韩秀梅说:“陆陆续续治好多年了,吃了不少羊杂,估计也就这样。”
裴坤说:“继续治吧,吃的药对身体也没影响。”
颂颂说:“奶奶,继续治呗。”
韩秀梅在大家劝说下同意再治疗眼睛,隔天早饭后裴宁便给她把脉开方,去城里陆家给李老针灸后去药铺抓药,然后去养猪场看一圈,回来把药给韩秀梅后去隔壁。
诊疗所主楼已经建好在装修,诊疗所横长30米,深长12米,正中间是一间通前后的大厅,前后玻璃窗,宽敞明亮。
左右中间有一米多宽的通道,通道两边各有三个房间,三层格局都一样,每层有12个房间。
一楼一边设有裴宁的诊疗室和药房,一边设两间厨房,放粮油的仓库,卫生间,洗衣间。
二楼和三楼供远道来求医的人暂住,一楼的厨房就是供他们用,在建的五小栋单独房子租给有钱人疗养。
裴宁知道这些安排肯定有漏洞,只能一步一步地来,做好亏钱的心理准备。
裴宁看一圈和马国柱交流一会,回家开车去接颂颂放学。
午后她送颂颂去上学回来不久,就有王家村的村民上门看病,来的都是妇女,裴宁给她们把脉开方治疗,基本上是妇科炎症和风湿。
炎症情况比较轻的开洗的方子,比较严重的服药和洗,还有艾灸,风湿类的开方吃药和针灸。
裴宁按市场价收诊疗费,只收现金,周围村子的人亲戚关系错综复杂,裴宁的名声和给人看病的规矩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来看病的人出诊疗费没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