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将在八零种田种药材(73)
韩秀梅心疼她,答应:“行,杀只小公鸡白切。”
裴宁试问:“要不,每天杀一只?”
韩秀梅肉疼说:“隔天杀一只。”
裴宁嘴角上扬:“也行。”
下午,用掠子的人三点去上工,裴宁吃点东西后才去上工,从三点干到六点多,割下三亩多麦子。
裴宁一天下来收割差不多九亩麦子,挣五十个工分,这工分其实是少算,但周周的大队用掠子的人都这么算。
裴宁回到家时已经快天黑,堂屋里饭菜已经摆好,点着煤油灯和蜡烛,她洗手进堂屋坐下,看到白切鸡高兴,和韩秀梅说:“娘,你可以和元元皎皎先吃,不用等我。”
韩秀梅说:“没事,点煤油灯和蜡烛我能模糊看到菜,能吃饭。”
裴宁:“那行,吃饭。”
饭菜基本是凉的,夏天吃起来清爽,四个人吃得舒服,裴宁吃到最后把余下的饭菜全包了,饭后元元收碗筷去洗,裴宁在一旁照应。
韩秀梅和两个孩子在天亮时就洗澡,裴宁只管自己就行。
之后四天,裴宁每天用掠子收割八.九亩麦子,挣五十个工分,第五天不到中午,三队麦子全部收割完成。
大部份人下午接着马上翻地准备种稻谷和玉米,一部份人去压麦子和晒麦子,收拾后续。
紧张繁重的农活对一般人来说非常辛苦,裴宁能轻松应付,一天早上,沈晟骑自行车给他们送来一斤五花肉,放下肉后急匆匆回城上班。
韩秀梅对沈晟很满意,只是看女儿好像对他淡淡的,心里发愁,担心她错过沈晟这么好的男人。
天气很热,大家忙活翻旱地整水田,种下玉米,偶尔有阵雨来不及躲避,有时淋一身湿继续忙活。
忙过端午节,端午节后韩秀梅带皎皎去割几担艾草回来晒,晒干后做艾绒收着,家里每年端午节前后都做一批艾绒置放。
种玉米时,沈晟有一天休息,早上早早来裴家,和韩秀梅打招呼后去地里找裴宁。
裴宁刚上工,开玉米沟见他来停下问:“怎么来了?”
她从记忆里知道有些男孩喜欢女孩,想娶女孩便去女孩父母前献殷勤,有空就去帮女孩家干活,赢得女孩父母同意,没想到沈晟也会这么干。
沈晟微笑看她说:“今天休息。”关切问她:“农忙累不累?”
裴宁说:“还行,不算累。”
沈晟向她伸手:“我来。”
裴宁知道他会干农活,稍想一下把锄头给他开沟,去拿玉米种子跟他后面点,偶尔搭话。
三队的人多次见沈晟,不怎么怵他,在旁边地里同样开沟的高志刚和他搭话:“沈公安,你做农活很麻利。”
高志刚是高家河的大儿子,高建国的爸。
沈晟说:“我是农村长大的,小时候也做农活。”
旁边听到的人意外,陈林海问他:“你是哪里人?”
沈晟说:“县城东南方向的沈家村,离县城两公里。”
高家河问:“你们村离城里近,你之前是当兵?”不然怎么做公安,在城里有工作千难万难。
沈晟:“是。”
沈晟边干活边和大家搭话,不少人心想沈公安态度真好,还来替裴宁干活,是真心和她谈对象。
裴宁的运气真好。
裴宁悠哉点玉米种子听着沈晟和人说话,心想这人和很多人都能谈得来。
沈晟和人搭话中知道裴宁收麦用掠子收割,一天挣五十个工分,心里心疼。
中午下工回去只有两个人走路时沈晟和裴宁说:“收割麦子时你用这不着那么拼。”
用掠子收割一天不是开玩笑的,她就算是练武,体力比一般男人还好,也不能这么做。
裴宁回他:“我那样干活还不是拼,做起来还算轻松,晚上手臂并没有酸疼,身体没有不舒服。”
沈晟停下脚步,眼神认真看她问:“真的?”
天气热,两人靠得比较近,男性荷尔蒙气息向裴宁扑来,她忍住没有后退说:“真的,家里吃得好,收麦时家里隔一天杀一只鸡,你来我娘下午肯定杀鸡。”
沈晟听她不是说假话,干活不是真的很拼,继续走。
下午沈晟继续去和裴宁干活,他天黑前要回去,不到五点裴宁便和他提早下工,他挣的工分记在裴宁名下。
沈晟带了干净的衣服来,回去后提水进浴室洗澡换衣服后再进堂屋吃饭。
饭桌上果然有鸡肉,沈晟和韩秀梅说:“阿姨,不用杀鸡。”
韩秀梅和他笑说:“宁宁也辛苦,同样要吃好的。”
元元说:“沈叔叔,收麦时也杀鸡了。”
皎皎点头。
裴宁说:“坐下吃饭吧。”
七月初,三队种完玉米,插秧两天,农忙完成,进入七月雨水很多,几乎每天都下一场,有时下完雨后又是烈日当空。
小河河水猛涨,韩秀梅把元元拘在家里,他在家后家里每天都有小孩来玩,倒不闷。
农忙连忙二十多天,劳累过后天气闷热潮湿,身体不舒服的人变多。
第47章 去
第一个找裴宁看病的是年婶, 她的肩周炎原本只是减轻,农忙时强撑着干活,病情加重, 裴宁问她情况给她把脉, 开吃的药方给她扎针。
之后又有两个中老妇女来看, 腰酸背疼非常难受,裴宁细问她们并给她们把脉后开吃的药方,也针灸, 三天来一次。
随后大队交完公粮后分麦子, 大家脸上喜气洋洋, 裴宁挣的工分不多, 她补交一些钱分到相应份额, 四个人一共领到280斤麦子。
去年原主没有补交钱分的麦子更少。
裴宁不知道怎么算也懒得去探究,带元元排队签字用自家四个麻袋装, 过称后搬上自行车运到桥头放下两袋,元元看着,她推两袋上去, 拿扁担回头挑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