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庄稼汉做夫郎(144)
这就是粮食,用汗水浇灌出来的粮食。
付东缘捧着一把黄灿灿的稻谷说:“等新米碾出来了,咱们一定要做一顿新米饭吃。”
“好!”小楼想起阿哥做的甑子饭,要流口水了。
用簸箕将拾掇一遍的稻粒铲进谷箩里,周劲挑回家,付东缘跟着一起回,在家里干起了晒谷子的活。
晒席铺好,赤脚踩上去,用耙子将成堆的稻谷摊平,要遇上了没拾干净的稻杆、草叶,还得弯下腰将它们逐一拾起。
最后弄得平整而均匀,就可以让稻谷尽情地享受阳光的照拂了。只是晒上小半个时辰,就得来再翻一下。
弄完稻子,付东缘拾掇拾掇,准备去生火做晚饭,还得喂个鸡鸭鹅。
周劲和小楼呢,见日头还高着,就过去帮忙活不过来的丹姨和低头叔割稻子打稻子了。
这么忙活了三天,家里两亩多一点的地全部割完,除去税收,剩五百斤左右。
这些粮食,留一些囤家里,剩下的全卖了。
辛苦几个月,将一两半的银子握在手里时,周劲能感受到自己的掌心热腾腾的。
但这还不算完,早稻割了,地又得赶紧翻起来,将晚稻种下。统共就十来天的时间,要抢着农时在立秋之前把晚稻种完,不然水稻杨花之时再碰上这大风季,结出来的籽粒就多数是空瘪的,收成就不能和早稻比了。
周劲卖完粮食,没在米商那里多耽搁,马不停蹄地回家。
进院子,要把银子交给哥儿,自己拿着锄头再去地里捣鼓一遍,迎面就撞上了满脸笑容的金贵叔与吉婶。
两口子是专程来找周劲的,周劲不在,就同缘哥儿闲聊了一会儿。
“我们啊,用卖粮食的钱买了头两岁的小牛,没下过地,脾气可大,想叫你训训。”
训牛金贵也会,但这几天主人家收黄豆,收花生,缺人,他同吉婶得回去,实在抽不出时间。
收完黄豆再回来训呢,又晚了,抢不上农时,耽搁了种晚稻,得不偿失,只好来麻烦周劲了。
不过这牛也不是白训,金贵说:“训好之后你们家先用,往后若要用牛来翻地、驮东西,随时来借。”
他们家就等去河湾村收完了黄豆与花生,再回来犁。
有牛助力,翻地的活就变简单了许多。
周劲想的是往后建房要打土砖,需得雇头牛来踩泥,金贵叔家若有,他就不用跑别处去借了。
这么想着,周劲就将训牛的事应了下来。
两岁的小牛,对下田干活这事儿表现得很抗拒,周劲拿竹鞭训了两天,它肯拖着犁往前走了,只是没干多久就要停下,吃吃草籽,喝喝水,以及甩着牛尾巴玩。
这时周劲就要跟它磨性子,教明白有体力的时候不能偷懒,没体力的时候就停下来休息这件事。
训牛看着简单,实则门道很多。
付东缘对这事儿很感兴趣,非常想去看自家相公怎么开化那头牛的,但他抽不出时间。
除了要喂鸡鸭鹅,他还要收院子里的花生及各种豆类。
黄豆绿豆红豆收完之后要晒,晒完之后要打籽剥籽,籽粒弄出来后再晒,晒得干干爽爽扬去尘屑再装进瓦瓮里储存。
期间小楼一直在院子里给阿哥帮忙,直至他哥将牛训好,将自家的田犁好,耙平,可以插秧了,他就又跑去地里忙活了。
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的这段时间,是一年之中最忙的时候,周劲一家三口忙得脚不沾地,自起床起,他们成了陀螺,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不停地旋转着。
不单单是他们,整个大彦朝的庄稼户过的都是这样忙却充实的日子。
立秋之后,地里忙得差不多了,院里也安生了,他们可算是能好好地歇一歇了。
忙起来的时候,付东缘无暇盘点这些天吃了什么,消耗了什么。
有时间了去窖里看一看,麦面少了一半,土豆被他们吃完了。笋干、菌子干需要泡发的东西没动,但腌的咸菜、辣椒、茄子这些,几乎都被他们吃空了。
越是累就越想吃咸辣开胃的,付东缘自己也不例外。
吃空了不打紧,找个好天气,把腌咸菜的坛子统统一遍,再重头来过。茄子、辣椒树上还有,再摘一批就差不多了,剩下的留起来做种。长豆角、芥菜也要谢幕了,采来割来还能再腌几缸。
付东缘在院子里弄呢,小楼跑过来,兴致勃勃地说:“阿哥,明天七夕,家里就交给我,你和我哥出去玩吧。”
明天七夕?
付东缘看了眼在葱堆子边上种葱的周劲。
算了算时间,还真是。
拿着小锄子种葱的周劲也听到了弟弟说的,回过头来看夫郎。
两人的目光对上,然后又移开。
“七夕,哪里能玩?”付东缘“初来乍到”,不知道邻近几个村子是怎么过七夕。
“城里啊,”小楼说,“城里最热闹了。”
付东缘想起现代逢年过节时的旅游胜地,参与的热情一下灭了不少,说:“那不是人挤人?”挤在人堆里,别待会儿连相公都找不到了。
小楼说:“阿哥不喜欢人挤人的话,就让我哥带你去山里,他知道好多好地方呢。”
这倒是可以,付东缘又去看周劲。
周劲没应声,但眼睛里写的是:哥儿想去的话,他会带他去。
见两个哥哥答应了,小楼笑起来,说:“明天我做饭,我喂鸡鸭鹅,我给菜园浇水!哥和阿哥在外头玩,玩累了就回来尝我的手艺!”
“咱们小楼有大厨的模样了,跟阿哥说说,你都学了哪些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