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庄稼汉做夫郎(152)
周劲赶牛车呢,瞥了一眼,点点头道:“是像。”
说完意识到什么东西不对,眉头拧了起来。
在他们这送大雁表示一个钟意另一个,想与他成家。
小楼一个孩子,哪懂这些。
付东缘看到自家相公的眉头拧得可紧,忙去抱他的胳膊,说:“开玩笑的,小楼是按鹰的模子做的。”
做的时候付东缘看见了,还去指点了。
“可别叫眠眠误会了。”周劲说。
“送的时候我会同他好好介绍的。”付东缘道。
牛车朝着柏木墟驶去,后车板上除了三筐西瓜,还有两杆子称、一筐黄牛吃的草料、一张周劲做的桌腿可拆卸的木桌。
两杆子称,一把大一把小,是从春旺那借的。
小的带秤盘,方便他们将瓜切开以后分开卖,大的能称整个瓜的重量。
今天也不知能不能碰上几个大客户,按个买他们家的瓜。
进入柏木墟,先找摊位,左看右看,找着了一个,还是摊位边上的杂货铺老板主动同他们招手的。
边上这个卖油盐杂货的,不愿卖山猪肉,卖獾子肉的在他边上,嫌那血水黑臭,见有个卖瓜的在找摊位,便主动向他们挥手,说:“这有位置,来不来摆?”
摊位后头刚好是一片林地,可以把牛牵去里头拴上。
付东缘与周劲过来了,把牛拴好,将木桌桌面搬下,将桌腿安上去。
桌子支起来之后,抱颗瓜出来,摆上,准备切两片下来,做先尝后买的噱头。
隔壁摊位的老板见着以后说:“你家冬瓜长得怎么和别处不一样?皮好绿。”别家的冬瓜皮可是青的。
付东缘笑着解释:“这不是冬瓜,是西瓜。”
杂货铺老板一幅你别唬我的神情,西瓜他见过,也就汤碗碗口那么大,何时会长这么长这么粗了?
付东缘说:“我切开一个给你看看,你就知道了。”
刀刃抵进瓜皮,还未使劲儿,只听见“咔嚓”一声脆响,瓜皮就从当中裂开了一条纹路不均的缝。
剩下的不用刀了,用手掰开就是。
付东缘轻扣住裂缝的两边,稍稍使了些力,就将瓜从中间掰开。
“好家伙,瓤是红的!”
冬瓜瓤什么样,杂货铺老板能不清楚吗,这肯定不是啊!但他在别处见的西瓜,里头的瓤也没这么红啊。
“尝尝。”付东缘切了一块,给隔壁的摊主。
那人尝了以后,眉毛都倒竖了,不敢置信道:“这么甜的?这瓜您自己种的?”
语气一下子就变了。
“自己种的。”付东缘道。
施了好多肥呢,每天都要除草、松土、浇水,像伺候一个幼崽一样耐心,渴不能让它渴得太过,涝不能让它涝得太久,有虫咬得一只只地捉去。这么尽心竭力地伺候着,能不甜么?
杂货铺的将皮都啃了,啃了两口嫌硬又吐出来,问说:“您家这瓜卖几个数啊?”
出来以前,付东缘同周劲商量过了,有几档,但具体的得根据墟市里人们的购买意愿来决定。
定得太高,无人问津,瓜再好吃也没用。
若看的、问的、买的人多,就另当别论。
付东缘想的是先将自己的瓜推销出去,所以暂时没有回答杂货铺老板的问题,大声吆喝起来:“先尝后买,先尝后买了。”
事实证明,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很高,看着箩筐喊冬瓜的,看到桌上面摆的以后都被付东缘纠正过来了。
这是西瓜,生津止渴,味甜如蜜的西瓜。
围过来看的人很多。
付东缘与周劲切给他们尝了,吃过的都说好,只是一听这十二文一斤的售价,纷纷摇头离去。
“你家这瓜卖贵了,再添点儿都能买斤肉吃了。”得益于隔壁摊位的观者云集,一早上无人问津的油盐杂货开张了,短短的半个时辰里,卖出去不少呢。
付东缘与周劲倒是不急,现在没人买,不代表过会儿卖不出去。
日头才出来多久啊,一会儿热了才好卖呢。
没人买,摊子闲的,付东缘就去找下佟眠,只是将墟市里里外外都寻了一遍,并没有看见他。
“可能是天热,没去采蘑菇,就没有来。”付东缘回来后同周劲说。
这时板板正正站着的周劲眼里有一抹笑,原本还想绷着,多瞒哥儿一会儿,可一与哥儿对视,他就绷不住,让笑意倾泻了出来。
“卖出去了?”付东缘凑到相公跟前问。
周劲点点头。
方才哥儿刚走,就有一老太带着孙儿过来问价。她孙儿要吃,老太就给孙儿买了,买去了四分之一,得了三十五文。
“开张了开张了。”
付东缘从周劲的大手里一个一个地拾起铜板,装进他们的钱袋子里。这人平常站着,手都是垂放在两侧的,哪有攥着拳头往咯吱窝里藏的,定是收着什么东西要瞒着他呢。
就算周劲脸上没有露馅,动作上也漏了。
空空的钱袋子装进三十五个铜板以后,有份量了,付东缘开开心心地将钱袋子收起来。
过了一会儿,来了一个妇人,被她儿子一步一步拽来的。
她儿子是先尝后买的顾客之一,吃了还想吃,就去那肉摊上,将他娘拉来了。
问了十二文一斤的价钱后,妇人眉头皱了好几下,然后出声将价钱砍到六文钱一斤,付东缘对这样的操作很熟悉,他砍价也喜欢拦腰砍一刀。
可今天,小付老板很坚定,这头茬的瓜,个头、滋味、甜度都是上等,少一文都不行。
那妇人想走,儿子赖着不离开,妇人没法,只要了一片,进账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