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妹扶春(130)
不过这些细节扶春不好与薛婵详细道明,扶春含糊其词,只说自己是和谢氏的人一道来此。
“孟姑娘口中之人,指的莫非是谢氏长公子?”薛婵一下想到这里。
想当初她还在上京时,便知道扶春与谢氏长公子暗生情愫,此刻见扶春身至此地,又听她那样说,自然而然会想到谢氏长公子也在凉州。
扶春略微低下头,没有出声,但这般态度已有默认之意。
薛婵旋即未再追问。
“孟姑娘这一路上定是极为艰辛,大半年前我从上京过来时,中途行程不可谓不是颠簸,想来孟姑娘也与我当时无二。”薛婵道。
扶春连忙应和,与薛婵说了些途中遇到的恶劣天气,以及她还意外生了一场病,快要到凉州这几天才有所好转。
薛婵听罢,更是关心。
“凉州地带与上京风光尤为不同,夜里飞沙走石尤其寒凉,孟姑娘还得保重身体才是。”薛婵轻声细语说道。
扶春一一应下。
隔了一会儿,才听薛婵问道:“只是不知孟姑娘与长公子何以至此?”
上京与凉州两地相隔山高路远,且凉州又与西昭相接,交界处总有昭人蛮子掠过,虽无兵涉交险,但那些蛮子生性粗鲁强横,蓄意与凉州军民生事也是常有的。
比起上京,凉州更无风光可言,扶春等人一行来此,定不可能是为谋安生而来。
薛婵得知谢氏长公子亦来此后,心底实则泛起浅浅的担忧。
只因为近日来除了谢氏长公子,还另有一拨人于数日前求见她的兄长、凉州牧薛俨。
不怕事找人,只怕人找事。
薛婵一向明白家里的处境困窘,京中江平侯府无人问津,兄长虽为凉州牧,却长久被留在边关,恐无回京之日。
现在凉州来了这样多的人,薛婵自然要为兄长担忧,为顾自家远虑,于是想从扶春这里打听点风声。
然而扶春是个一问三不知的,他对谢云璋来此的目的毫不知情,毕竟谢云璋一进城来到官邸后,就把扶春丟在了这里,她想知道他为何而来也没地方问。
看扶春神态不像是有所隐瞒,薛婵心结未解,愈加忧心。
而另一边扶春也没好到哪里去,只因为扶春至今仍记得,当初薛婵远离上京之前,诚心诚意嘱托过她的事。
扶春把薛婵的留别信送到了谢氏二郎手里,只是后来……她并不晓得谢氏二郎有无举措。
思来想去,扶春决定还是要与薛婵说上一说。
“婵姑娘离开上京前交给我的信笺,已然在二郎君手里了。”这是她答应过薛婵的,她得告诉薛婵,她做成了这事。
薛婵听闻“二郎君”,脸上原先的笑意忽而仿若浸在了水里,薛婵的睫毛一抖,又心沉下去。
“多谢孟姑娘全我心意。”薛婵道谢,依然低垂着脸,眼里几乎挂泪。
先前见到扶春的那一刻,薛婵就想向扶春问起自己的事,可是她怎么都不能开口。
因为谢氏二郎根本没有向她传来任何音讯,薛婵内心惶恐,薛婵宁可认为是扶春没有帮她,也不希望是谢二郎明知她的心意,仍无动于衷。
如今看来情况显然是后者,薛婵再无法欺骗自己,这段感情到底只是她的一厢情愿。
悄悄抹去眼角的泪,薛婵知道事实后,也算了了一桩事。
好在薛婵本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现在这样,薛婵也只是神伤片刻,而后便不再有心破之感。
“孟姑娘可要去我院中小坐?”薛婵提议说道。
外面渐渐起风,也不知谢云璋何时能够出现,扶春心里当然想随薛婵而去,不过身侧有个监护她的人,扶春得先和芸姑好好说。
“婵姑娘有心邀我前往,我是乐意的。且太阳快要落山,外面生的寒意,坐在石亭里更觉得冷了……”后半句话是对芸姑说的。
芸姑不是不通人情之辈,她考虑到扶春的风寒症将好未好,若再着了风,恐怕病难好。
见扶春与薛婵同行,芸姑向旁边的侍从示意了下,让他们暂时留在这里,等长公子出来,而芸姑跟在扶春身后一起前往。
薛婵住在东边的院子里。
从前院过去时,中间会经过一个校武场,里面是凉州牧手底下的吏人。从旁边走过,棍棒打击声不断,薛婵早已习以为常。
“这些吏人只在白日里吵吵打打,晚上倒不留在官邸。”薛婵道。
扶春的视线从里面一扫而过,一应的吏人,没什么不同。
她刚转过视线,却发现走在她前面一段距离的薛婵,不知为何停住脚步。
“婵姑娘,可是有事?”扶春看向薛婵问道。
薛婵没有回复,反而是一男子清朗出声,“婵姑娘安。”
话音同样落入扶春耳中,她一时觉得这男子声音耳熟,在她想起来时,那郎君已走了过来。
“扶春妹妹。”崔临彦柔声,含着思念,“没想到竟能再次见到你。”
扶春些微错愕地抬起脸,在她身前站定之人,颧骨侧边抹着一点红痣,的的确确是崔临彦无疑。
“子詹哥哥在这里?”扶春格外惊讶。
崔临彦面上含笑说道:“这话应是我来问你才是。”
她会出现在这里,是不是代表那个人也来了?崔临彦不显情绪的眼中泛起疑心。
扶春是被迫来此,她没有理由来凉州,当然扶春也不好与崔临彦说她的困境。
“子詹哥哥身子可还好?”扶春知道他遭遇不测,关心问道。
崔临彦颔首道:“养伤养了数日,已是大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