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哨兵为何如此有病(21)

作者: 桃花安 阅读记录

时间回到几分钟前。

向导中心的病房里,黎昼轻声问道。

夏梦垂眸思索片刻,轻声说:“昨晚发生的一切,我一个人的证词还不够,我需要你出面帮我做证。另外——”

“我得亲手把蒋琼然抓出来。”

……

审判庭休了庭。

审判长宣布因新的案件进展,需要退回刑侦中心重新进行证据搜集,改日再审。

王向屹上午有课,被接到黑塔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

52楼,刑侦中心。

师徒俩故地重游,坐在周启的办公室里面面相觑。

王向屹看着夏梦腆着笑脸倒了杯茶,毕恭毕敬地递到面前来,差点给气笑了。

他哼哼:“挺能耐啊,课不去上,上赶着来主持正义了?”

夏梦伸手给他捶肩膀,顾左右而言他:“师父,累不累?渴不渴?快点喝口茶歇歇。”

王向屹偏头打量她。

夏梦和黎昼已经录过口供。

他俩将昨晚发生的事情都毫无保留地说了。

——仅仅通过残留的精神力就进了对方的精神图景。

这事虽然匪夷所思,但也并非没有过先例。

黑塔的记录中,就曾经有过资深的顶级向导凭借一点残余精神力,进入哨兵精神图景的特例。

可对方是个从业三十余年的A级向导,经验丰富,实力强大。

夏梦原本只不过是个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的在读研究生,跟向导甚至都不搭边儿。

她今天意外觉醒,成了这案子的重要的转折点。

一个刚觉醒的新人向导,居然误打误撞进了樊雪的精神图景。

而黎昼的出现,成了另一个转折点。

他居然也被夏梦带进了那个精神图景里。

他们提供的证据极为关键。

这案子直接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杀人凶手成了无辜者;被害人成了嫌疑犯。

……

证据是分开采集的。

刑侦中心的专家对比了两人提供的口供,排除了两人提前串供的可能性,认定口供有效。

王向屹则再次被请过来担任这桩案件精神疾病方面的顾问。

周启对他们十分客气,这次没让他们去问询室,而是改在了他的办公室。

这边的气氛要比问询室那边轻松许多,没那么压抑紧张。

但按照规矩,该录像录像,该录音录音。

王向屹抿了口茶,放下茶杯。

速战速决,直接开始。

王向屹问:“你认为樊雪的精神异常是什么疾病导致的?”

夏梦在他面前坐直了,语气笃定地飞快答:“应该是近似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症状。”

……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又被称为是人质认同综合征。

是一种只出现于特定情况下的罕见心理疾病。

心理学界暂时还没有正式认可这个病症,但不妨碍这个情况确确实实出现过不少记录在案的例子。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命名来自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发生的一起银行劫案,当时的人质对劫匪产生了情感认同,这是对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首次记录。

国内关于这个病症的记录并不多。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常见病因通常源自于人类心理的自动保护机制。

患者对伤害他的加害者由开始的冲突、敌对、害怕、恐惧,逐渐对加害者产生了好感,并同情、认同加害者的处境,甚至和加害者结盟,形成融洽、友好的合作关系。

这是夏梦对樊雪的判断。

只有这才能解释她为什么会替蒋琼然顶罪。

夏梦甚至洋洋洒洒写了五千字的分析报告,她一边说一边给王向屹递过去:“您先看看,我这儿同步跟您解释!”

昨天,那一层虚假的精神图景破碎之后,分崩离析的碎片带着她和黎昼掉进了另一个世界。

那里是樊雪真正的精神图景。

在那里,他们终于窥见了这桩连环杀人案的真相一隅——

……

樊雪与蒋琼然都是华大的学生,一个在法律系念大二,一个在美术系读大四,本该毫无交集。

转折点在两个月前,樊雪加入了华大的兴趣社团。

蒋琼然和她男友也在那个社团里,蒋琼然是副社长。

之后的发展与某些青春校园小说的剧情很相似。

美丽的校花自然到哪里都如众星捧月,聚焦无数视线。

特别是那些,本该放在蒋琼然身上的视线。

只可惜,校园故事里少年少女间的感情拉扯,发生在樊雪与蒋琼然之间,却演绎成了《致命女人》。

没人能想到,蒋琼然本就是个暗藏在校园里的连环凶手。

夏梦

洋洋洒洒说了一堆:“与之前四起案件不同的是,蒋琼然这次打算给自己找个替罪羊。所以她选中了眼前的樊雪,绑架了她。随后利用樊雪近似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心理,让樊雪替自己顶罪,帮助自己金蝉脱壳。”

王向屹静静听着。

听到这里,忽然出声问道:“蒋琼然怎么知道她就一定能成功呢?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想得就能得的?而且樊雪受过高等教育,头脑清晰,意志坚定,受人为控制的概率极低。”

王向屹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重点。

夏梦卡住了。

的确,这也是她始终捋不顺的地方。

引发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条件很严苛,基本都是在一些极端环境下。

樊雪真的有那么容易被控制吗?

而且,蒋琼然真有这个能力吗?

夏梦扪心自问,她一个专门学心理的人,都没有这个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