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今天也很好哄(107)+番外
第64章 第六十四章 哪儿来的姑娘?
明颂雅拉着闻妙安从猎场这儿趁着守卫换防的时候跑了出去。
守卫们瞧着这两个眼生的姑娘, 便以为是猎场周围的村落小镇里不慎跑入猎场的姑娘,便也没搜查的直接放了人。
闻妙安不知同明颂雅跑了多久,她只知她瞧着眼前从猎场换成了林子, 又从林子换成了一个依山傍水的小镇子。
镇前是挑着扁担往来的小贩,镇内便是闻妙安同明颂雅从前从未在京洲城瞧见过的光景。
这儿的百姓们格外的质朴, 衣着打扮上也同京洲城的百姓大不相同, 他们衣着多为素布素色, 衣袖裙摆上也无刺绣,发髻上至多是有一根儿银制的流苏簪子挽着。
明颂雅一瞧这儿霎时就来了兴致, 刚刚跑路的劳累也一扫而空,她拉着妙安的手腕儿就要进这个小镇。
奈何闻妙安却不愿, 她立在原地瞧着回过头来的明颂雅比划道。
“你我人生地不熟, 还是莫要进去的好, 颂雅还是同本宫回去吧,天快黑了,若是再留在外头,不大安全。”
先帝在世时也曾多番狩猎来到这猎场, 闻妙安同明颂雅也是跟着来过的, 可今儿也是她们头一次偷偷地跑到这陌生的地界来。
闻妙安瞧着这个镇子一颗心就一直悬着,总是觉着哪儿不大对, 不肯进。
更何况...皇帝狩猎一事儿本就不是秘密, 如今的晋北江山看似固若金汤稳固的很, 可又有何人能说乱世之下没有为非作歹的乱臣贼子。
她们今儿贸然的跑了出来, 若是被有心之人盯上了, 可就不妙了。
“走吧。”
只是闻妙安一向谨慎小心,可明颂雅却是个潇洒欢脱的性子,她自是不肯走的扯着她的袖子求她比划道。
“就半个时辰, 半个时辰后我们便回去,可好?半个时辰不会出什么事儿的,妙安~~~”
闻妙安光是瞧着她比划的模样,便知道她八成是在拉着长音的跟她撒娇打滚儿。
她拿她最没办法的,便只能有些头疼的轻叹了一口气说道。
“可以,至多半个时辰,时辰一到,你我必须出来,如何?”
明颂雅听着闻妙安应了她,立马兴高采烈乐呵呵的拉着她的胳膊,挽着她入了镇内。
这镇子内也尽是些她们从前从未见过的光景,一些稀奇古怪瞧不出所以然的物件儿,一些奇怪的吃食,甚至还有些奇怪的文字。
小镇不大,她们二人里外转了一圈儿就寻了个卖面的摊子坐了下来,明颂雅瞧着这摊子里写着膳食的板子略有不解的皱着鼻子问道。
“阿婶儿,苟面是什么?我从前怎么从未听过?”
闻妙安瞧着“苟面”这二字也好奇得很,纵使听不见那灶台前烧水煮面的阿婶所说,却也瞧了过去。
阿婶儿面容和善的将手中最后一把面丢入热气腾腾的锅中说道。
“两位姑娘是新来的吧,瞧着二位这身行头应是山下哪个州郡富贵人家的姑娘吧。”
她们纵使是穿的朴素,可较之这儿的百姓还是华贵的很。
明颂雅也应道。
“我们是头一次来这儿,阿婶儿怎么瞧出我们是外乡人了?”
只是这儿的百姓虽朴素,可这小镇子可不算小,总应该是有富贵人家的,怎得瞧着她们戴着帷帽就觉得她们是外乡来的。
言辞间还是那么的笃定。
阿婶儿便也笑着瞧了过来和善的笑道。
“咱们这雀儿庄的人谁人不知这苟面啊,姑娘刚刚一问,我便知你们二人是外乡来的了,只是...我瞧着二位姑娘是富贵出身,怎么也入了雀儿庄?可是家中的亲人虐待了你们?你们走投无路才来到此?”
什么虐待,什么走投无路?这不就是个小庄子吗?
明颂雅听得云里雾里的跟闻妙安比划着,待她比划完闻妙安也是一脸不解的问道。
“那苟面到底是何物?”
阿婶儿捞了一碗刚煮好的面条儿放进白瓷碗中,从一旁的瓶瓶罐罐中调着味儿的回道。
“当年这雀儿庄遭了大难,庄中没什么粮食,庄外...算了,当时只有老庄主府中剩下了小半袋子的麦粉,老庄主和庄主夫人眼瞧着这庄中诸人都要饿死了,周遭的树皮,菩萨土也都吃了个干净,便将这小半袋子的麦粉拿了出来,煮了一锅的面条。”
“各家也将自家剩下的粮食都交了上去,当时的我年岁尚小,不过是个刚至总角之年的幼童罢了,我犹记得那一碗苟面香得很啊...虽然我们每个人都之只分到了一小口面,一小口汤...但是那碗面的味道却是至死难忘的。”
“也是大家伙儿吃完了那碗面后,老庄主突然有了法子,不知从何处如何得来了一些粮食,我们这才熬了过来,后来也就一两年吧,老庄主夫人便去世了,老庄主夫人姓苟,这面便也叫苟面。”
闻妙安瞧罢明颂雅给她比划的,只觉心中酸涩的很。
她不曾想这原是一碗救命的面啊。
明颂雅听着也是诸多感慨,她也只有儿时吃过一段时日的苦,后面被爹爹接回明府后,这日子也是吃饱穿暖,舒坦得很。
如此这般多年,她竟也忘了这世间还有不少尚在“贫民窟”,吃不饱穿不暖的百姓。
“当时为何不向朝廷求助?”
此话时闻妙安问的。
她瞧着这阿婶儿不过而立之年,那时应是她皇祖父在位之时。
她虽未亲眼瞧见过皇祖父,却也从母后,父皇,还有朝臣宫人的嘴中知晓皇祖父也是一代明君。
他若是知晓有一庄子的百姓快要饿死,定不会袖手旁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