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影视同人)诸天从红楼开始的退休生活(1034)

作者: 雷的文 阅读记录

欧萌萌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四十多岁的样子,看吴国太的记忆,记忆里的吴夫人就和历史里的武烈皇后差不多。在孙坚,孙策相继去世之后,她扶佐次子孙权,一步步稳定东吴政权,可以说,她与周瑜是东吴的定海神针一般的存在。

当然,欧萌萌真的看到她的记忆,又觉得,自己其实之前对这些人物还是看得浅了。

历史里对吴夫人(武烈皇后)的描述是“及(孙)权少年统业,夫人助治军国,甚有补益。”而一些史籍中,也对吴夫人多有赞誉,说明这是一位睿智的政治家,军事家。就算死前,也是把后事都安排妥当的。

而这位小吴国太,在军国大事上,她尊重继子,只说自己该说的话,而看记忆,吴夫人被迫嫁给孙坚,也说了,不是受孙坚的逼迫,而是形势所迫。吴家算是吴郡世家,人家吴国国君后裔,本以姬姓,亡国后,以国为姓。这样人家出来的女子,本身自带狠劲。她是看清了形势,不嫁孙坚,也得嫁给别人,还不如嫁孙坚,这样,吴家能得到孙坚的庇护。所以婚后,先是扶佐丈夫,后扶佐儿子。她就是那种不管啥时候,重点都找得很准的人。

所以吴国太的记忆里,对阿姊是充满了崇拜与依恋的。孙坚如何,她的记忆很淡,她的家里,就是姐姐主外,她主内,他们一块把孩们拉扯长大,守住家业而已。这么一看,这人物其实立得住的。

她就是一个温暖的内宅妇人,外头的事她不管,只是一心一意爱着每一个孩子。因为温暖,所以每一个孩子,包括孙权他们对于她,也是口口声声的叫她“母亲”,一心一意的孝顺。也不仅是因为吴夫人的临终嘱托,他们母子之间,是有真感情的。

她天然的,就不是一个政治家。就是一个普通的母亲,也就是因为这样,这个人物才会被当成三国里少有带有温情,并且又有喜剧色彩的人物。

所以当她知道孙权要把亲女儿嫁给一个五十岁的老头,她会生气。但是孙权一忽悠,她就答应看看。乔国老再忽悠,她就把女儿嫁了。因为心疼女儿和女婿,于是就坏了继子的大计。人物的逻辑是通的。但那是《三国演义》的剧情需要。

但这不是欧萌萌的性格啊!都替吴国太这母亲,当的也是很憋屈!深吸了一口气,还能死咋地?该走的路,还是走了吧,不然,这人物不就废了。自己还是伸手,让人扶起她。

第4章 历史的差距

欧萌萌撑了一下额头,这会,小吴国太原则上还不知道,联姻一事。得要乔国老来告诉她。这里,孙氏夫人,就成了她的亲生女儿孙尚香。想到孙尚香,她又头痛了。

历史里嫁刘备的是吴夫人之女,而《三国演义》里,成了吴国太之女。孙权最小的妹妹,原本该拿的是团宠剧本,结果她也不知道这人物算什么了。

在历史里,孙氏就是女将,在《三国志蜀书七庞统法正传》里描述,“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余人,皆亲执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凛凛。”同样记录的还有《华阳国志》。而这记录之后,都会加上一句,亮(法正)劝先主还(疑当作远)之。

意思是什么呢?孙夫人勇猛擅战,侍婢有一百多人,而且全都佩刀,刘备去她屋里都吓得直抖。诸葛亮和法正都不信任她,劝刘备远着点孙氏。

而吴国太记忆里的女儿也是这样,桀骜不驯,是位侠女。而之前也说了,拿的就是团宠的剧本,大吴夫人,小吴国太也都不想拘着她,而且东汉末年,对女子大防也不甚严谨,这是一个女子也可以展现风采的时代。东吴,我即王法,孙尚香这样,有什么可说的。

不过,等着孙尚香二十还没人来提亲时,小吴国太就开始头痛了。这可是女子十四、五都成亲生子的时代。吴国没人敢娶,嫁哪家,其实都有点结仇的意思。不然,周瑜为什么要拿孙尚香来设这美人计?一是身份够,二是,反正不管真假,吴国不吃亏。

欧萌萌想想那孙尚香,她倒是觉得挺好,历史里孙氏夫人嫁到荆州后,刘备给她建了一座城,孱陵城(孙夫人城),由她和她的侍女,卫队住在一起。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孙氏也防备刘备,于是自己建城,不与刘备同住。

不管哪种说法,也说明,我们就是联姻的关系,也没有一定要生孩子稳定局势,那么,就相当于,我来当人质,到日子我就回去,所以荆州,你过你的,我过我的。互不干扰。

所以,其实若是这样,欧萌萌觉得也不是不可以,毕竟,之前也说了,联姻是必须的,那就按着历史走就好了,和女儿说清楚,把该配的配齐了,到日子,再接回来,挑自己喜欢的,也不用成亲,生几个孩子,还怕养不起不成?

至于说,《三国演义》里说孙尚香被诓回吴,在《三国演义》八十四回里,“先主兵归白帝城,夫人闻难独捐生,至今江畔遗碑在,犹著千秋烈女名。”

那个,三国志里,孙夫人与刘备成亲三年就分手了。而《三国演义》里也就三年。三国演义是元朝末年,明朝初年的罗贯中写的,对于殉节一事,欧萌萌也就看看算了。这个不重要!到时让人传一下,也算是给蜀汉一点面子。死不死的,也不会有人来查。

打定了主意,看看梳妆好了,她扶着女侍的手慢慢的出去了。

这会,乔国老特意过来,估计和周瑜想得差不多,可算是有个冤大头来了,得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