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同人)诸天从红楼开始的退休生活(1080)
“你不知道?”姜氏一脸惊讶,合着丈夫和老太太一个山上干活,结果说什么,他不知道老太太在做什么?
“我为什么非要知道。”孙朗呆了一下,还是故作镇定的说道。就是啊,我为什么要知道,我忙她也忙。因为她也忙,所以我们之前,完全没有什么交集性,不过还是耐着性子问道,“她造不出来吗?”
“算了,您看!”姜氏懒得和丈夫鸡同鸭讲了,忙拿了几张大纸出来。摊在他的面前。就算是昏黄的灯光,但也能看得出,纸越来越白,也越来越薄,摸上去,十分细腻,“我觉得婆婆真的了不起。”
孙朗瞪大眼睛,看看媳妇儿拿回的纸,他也是懂行的,这和学里给小孩们练大字用的蔡侯纸可不是一回事,他简直不敢相信,这是母亲造出的纸。拍拍自己脸,觉得自己还是去洗把脸吧。
冷静了,回来坐下,把那些纸一张张的看,也看得出应该是不同批次的,虽说不知道妻子拿回做什么,但肯定也是要说说这些纸的。
示意妻子磨墨,自己在每一种纸上编上号,而写编号时,就能看出,这纸无论是透光性,还是柔韧度上都比之前树皮一般的蔡侯纸好很多。
“母亲还不满意?”孙朗反复看着,有点困惑,当然,还有些小兴奋,还有大大的不安。
这些纸,代表了什么,一直管理庶务的孙朗真的太知道了。这种纸一旦推出,那么,孙家纸就能供不应求。若是把作坊归于学校,那么学校就不用受制于二哥,还有那些坏老头们,赚的钱,足够办更大,更好的学校了。不过不安在,母亲想干什么,这样都还不满意,那她还想要什么?以母亲的性子,她一定是有更大的目标。
第47章 可能会有的影响
“对,还不满意。婆婆想用来印书,婆婆说若是用于印刷,这纸的韧性还不够。有点脆!”姜氏忙轻轻的抖抖纸,让丈夫听到纸的声音。其实,姜氏还挺喜欢这声音,这其实也代表了这纸微硬,没有之前蔡侯纸的那种草木的那种沙沙感。她其实也不懂什么叫印刷,不过,婆婆怎么说,她怎么听。如实转述。
孙朗抿嘴拿了枚印章,对着纸上盖,然后对着光看。
脑子有点乱!他竟然不知,母亲想印书?
蔡侯造纸,就是想用纸来代替竹简,让皇上看奏折不用那么累。而书籍也大多都是竹简,还有少量的丝帛记载、皮书。所以一但她找到能代替竹简的纸,自然而然的,也就能出现纸书了。
印刷什么的,他也不懂,但意思他能猜到,应该是和拓印差不多,若是能找到代替丝帛的拓印纸张,那也是件了不起的事了。印章其实也是拓印,刚他试了下,印出来非常清晰漂亮。(此时的印都是金属印,字迹都很清晰。)至于说脆,他也觉得问题不大,由此也看出,母亲已经无限的接近成功了。
他也就更严肃了。
刚也说了,张谦从西域带回皮纸是西汉时期的事了,到蔡侯改良了造纸术,中间过了二百多年;而从蔡侯改良到现在又过了一百多年。也就是说,造纸术传入中原,前后三百多年,到现在还是没能完成,把纸替代书简的功能。
母亲凭什么认为,她能做到?
这不是说孙朗不相信母亲,而是,他很清楚,这从来就不是技术问题!
有些事,看破不说破。三百年都推广不下来,总归是有原由的,除了纸并不能达到要求,其实还有上层人氏是不是真的想推行这个政策的问题。
真的想推行,真的能推行,这事早成了,还用等母亲来。不信看税赋!真是一下发,立刻就推行全国了,一准没人会拦。
还有这回他们办学,很多人都觉得孤儿为什么要上学?学医也不行!他们有什么资格读书、识字、学习医术?更何况中间还有女孩。
若不是这是二哥强力推行的,而周瑜、张昭也支持,根本就不可能成功办起。后有医二代、三代们的加入,这才慢慢的没人再说什么了。但是,对于医学院,他所知的一些世家是抱有一定排斥的。
像纸张,张谦弄回来到蔡伦改良,中间经历了两百多年,蔡伦还是在邓皇后的支持下,才开始。用了三年,就成功了;
而母亲完全不懂的人,弄了半年就做成这样。那么,其它人做不出来吗?
是做不出来,还是不想做?
读书权在各大门阀世家的手中,以保证家族的传承。真的像母亲这样,把纸张和书籍的成本打下来,若是让人人都能读书、写字,只怕连二哥都不能支持她吧?
“五郎?”姜氏看丈夫不说话,有点害怕是不是自己说错了话?
“没事,母亲就只说了想印书?”孙朗定定神。
“是,我觉得这纸可以用吧?我是觉得婆婆太过劳心,怕太伤神。”姜氏忙说道,她找丈夫的重点在这儿,我不懂什么时印书,你劝劝老太太,别把自己给急出病来。
孙朗想想让人准备拓碑的东西,自己拿了那些纸,到花园里,那里有块石碑,之前他没事时,也让人拓碑玩。也是练练手艺,图的就是个快。
拓碑也算是文人雅玩,算是文化人的基本素质,府里小厮们也是熟手,一听就去准备,虽说看到他们拿的是纸,觉得有点怪,但都是做惯的,不用孙朗提醒,也都下手轻了些。
揭纸时,手还是重了,破了点,但孙朗知道,这与纸无关,只是还没掌握分寸。
不过,他带的纸够多,每张拓印,倒是费了不少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