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影视同人)诸天从红楼开始的退休生活(661)

作者: 雷的文 阅读记录

人家进来是要考秀才的。盲目的招一批,让大家都考不上,这才是白瞎了她们盖这么好的房子。想想都觉得这些人有点意思了,个个喜欢慷他人之慨。反正你们说话又要钱,到时担责的贾家,弄不好,还得说他们想钱想疯了。

“老太太,那边是什么?”周老太太忙指向一种独立大房子,看着像一座院落,白墙黛瓦,夜里,灯光之下,墙内的梅枝,透过墙窗,着幽静与雅致。

“图书馆,学子若是没事,可以去看书。”欧萌萌顺口言道。

“这是贾家的藏书室?贾家专门用一个院子用做藏书,只是为了供学子阅读?”一位大学士夫人,她都没注意,她说话时,声音都尖锐了。

他们家也是爱藏书的,也有一个专门的藏书楼。那里是连女孩都不许进的,管理之严格,老夫人都不敢小觑,结果这么一座单独的院落,做藏书馆倒不觉得有什么,但是说供学子阅读,这就让她有点咋舌了。

“不是藏书室,是图书馆!从各处收集而来的经史子集,还有些从秘书省抄回的孤本、善本,我们自己复刻印了一些,放在馆中,任人借阅。我们家都是粗人,哪里懂什么藏书,看不得什么都收着藏着,书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藏的。这里的书,不仅只对贾家学里的学子,想来读书的人都可以来,不故意损毁就成了。”欧萌萌无语了,她最是看不上藏书藏到本末倒置的主。

她看过一本《天一阁》的传记,这家人几代人藏书,建立了天下第一的藏书楼,藏到后来,家里自己人都不许进去看书,这是什么毛病?书不能给人读,那还配叫书吗?后来,一家子被书所拖垮了。这也没什么,藏书是为了收集,整理,并且更好的传播啊!可是这家人,就只想把书收集起来,然后高傲的告诉众人,这书他们有过,然后没了。

像古代著名几位女性,要么著书立说,要么是就是传承有续,像蔡文姬,历史上除了她传奇的人生,重点在哪,她把蔡邕的四百册藏书默写出来给了曹操。为中华文脉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看到没,这才是藏书的重点,收了珍贵的藏书,首先要做的是什么,马上做副本,再开机印刷,先印个几万册出来,原孤本爱什么藏怎么藏,但传承必须做好准备。

大家呆了,大家倒是觉得老太太说得有点意思,不过看看大学士夫人,又不敢说话了,谁不知道他们家最引以为傲的就是自己家的藏书阁。别说借阅了,真的参观都是不许的。结果贾家直接说自己是粗人,我们不在意这些。这话一说,大学士夫人都不好说啥了,说了都好像故意和贾家做对一样。

周老太太觉得心好累,深深的觉得贾家老太太的脾气真不怎么样了,所以她不出门也是对的,不然,人都被他们家得罪光了。

“我们去放河灯吧!”一位终于看到了放河灯的地方,忙说道。

大家这回齐声叫好,一块下车,一点都没有重阳节,一群老太太的该有的迟钝。

欧萌萌没下,她懒得动。应酬这些心眼太多的老太太们,她就已经够糟罪了,现在还要陪他们放灯,这个她真的做不了,坚定的坐在车上,看着众人去挑灯。然后默默的看着这些老太太们掏钱,很好,她说送一盏河灯让他们寄托哀思,结果贾赦他们就能听出,自己只送一盏,其它的要买。她觉得在赚钱这事上,这些子孙们,一个比着一个的无师自通。

周老太太也没下,她孙子在这儿,这儿之前刚修好时,他们全家就来过,当时就觉得这儿很是了得,现在再看看,更觉得不凡,不过嗔怪的看看欧萌萌,“您真是,办了这么好的游园会,还要得罪人,何苦来哉?”

第617章 撕破脸

“你以为我没得罪人,办了这游园会,就已经得罪人了。”欧萌萌回头看着周老太太,轻叹了一声,“满京城的人还不知道多恨呢!觉得贾家真的只怕白玉为堂,金做马了。”

“既然知道,为何还要盖这学堂。”周老太太知道这游园会不是贾家想办的,而是不得已而为之,但这学堂其实真不必做得这么张扬的,“你看京中,盖了省亲别园的人家,哪家没被拖死?你没盖省亲别院,可是你弄了这个学堂,占地是人家两个大,纵是没人家精致,你放在外头任人糟蹋,维护你说是不是更费钱?你说你,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周老太太也真的无语了,深深的觉得这园子比省亲别院盖得还亏些。

“京城乱时,我就想,幸亏让族人都搬走了。我们死了二十多个家丁,还有老宁国公边上的长随焦大也死了。跟着老宁国公上战场,在死人堆里把宁国公扒出来的老人啊!这里看着花团锦簇,其实花得最多的是让族人搬出去的钱。这回中秋祭祖,各家这回反都保住了。若是全在这儿……”欧萌萌轻叹了一声。

这回中秋,在宁府祭祖,族人回来,那会子,宁荣街也虽说修复得差不多了,但是大家一块就差没抱头痛哭了,大家一块想的都是,幸亏搬了。不然,真的引得叛军来了,荣府能护住这些族人吗?荣府自己都被烧了大半。搬出去,各家打散,真没有想一块住的想法,反而泯于世人,各家损失都不大。

周老太太轻叹了一声,京城这回最惨烈的,就是荣府了,他们之后来看过,族学那会子,还没成型,还在拆房子中,所以他们来时,整个宁荣街,宁府的牌匾大门都是歪歪倒倒,荣府烧没了一大半,只有荣禧堂保留着,也可看出为了保住荣禧堂,贾家付出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