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影视同人)诸天从红楼开始的退休生活(681)

作者: 雷的文 阅读记录

而水溶之死,新帝从贾瑆那儿也就知道,这案子没法查,查了也没法判,还不如就说是自裁,让他们娘仨去斗去。所以现在他看看卷宗,也知道,两位太妃身上的案子多了去,反而比杀孙,杀子来得重。当然,让人郁闷的是,老太妃过了七十,只要不是谋逆,就能遇罪不罪,太妃的罪轻点,一般来说,去了诰命,命倒是能保住。再看看甄氏,觉得好不顺眼,也发了左性,以甄家有负皇恩为由,命人抄家。

刑部里贾瑆虽说不在,不过大理寺的林海在,想着最近老太太身子骨不好,大家也都不说外头的事给老太太听,但得在外头和家里人通报,让他们知道,之前老太太让他们各种的守规矩,真是为了他们好,因为上头不要脸,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实在不行了,直接抄家,谁家真的经得起查?贾家八年前那些烂账,你以为抹平了,但谁知道有没人存着后手?当初秦可卿的身世都有人拿出来说事,还有什么是他们不敢的?现在老太太顾不了他们了,行事就得更加小心。娘娘,甄家没娘娘?人家出了两位娘娘,老太妃还没走远呢,该抄的不还是抄了?

王熙凤听着都觉得汗流浃背,平儿站在她的后头,扶着她的肩膀,让她镇定。现在王熙凤就觉得她谁也不谢,就谢平儿了。平儿在老太太一动二房,就立刻和她说要收了外头的生意,她原本还舍不得,还是平儿当机立断,让人出去结了账,账册,借条全烧了。但现在说没证据,她也不敢肯定。后来旺儿和旺儿媳妇,被挑了错发卖了,现在看,只怕也是事了。

这些年顺风顺水,她也真的越发不经事了。若是这些人过得不好,或者是被对家找了回来,谁知道捅到皇家跟前,会不会也是事儿。真的越想越不安。想去找老太太,可是想到老太太现在每日也就让人扶着在院里坐着晒晒太阳,也就大老爷和二老爷去时,她还笑笑,说两句,其它人,她就眯着眼,静静的听着,也不知道听到没有。自己若是敢去找她,老太太有什么不好,贾琏也护她不住。纵是生了这么些孩子也没用。

贾赦他们是知道王熙凤的不安的,不过故意没搭理。之前老太太就说过,王家人都是傻大胆,抓了是死的,放了就是活的,现在王子腾死,王家也算是没伤筋动骨,等过些日子,老太太不在了,内宅里,谁又能制得住她,就是得让这些事好好的让她天白,不是天老大,她就是老二了。

第636章 老太太去了

在王熙凤惶恐不安时,甄家全家被拿进京了。甄老太太接到抄家的旨意时,急怒攻心死了。但甄家的罪过也没有书中那么重,因为当初新帝为了拖垮北静王,就让他们归还国库的借银。但也因为这样,无形之中,把他们家最大的罪过给免除了。倒是有几点因祸得福的意思。

而甄应嘉从催还欠银,还有贾家打他们家脸的事中,也难得清醒了一回。也感觉到了危机的来临。于是私下还把京城的除祖宅之外的家产都卖了,除了归还了库银,还把这些年衙门的账给平了。若是再给他们点时间,只怕都能全身而退了。但好歹除了老太太,一家大小都保住了,只是削职为民,永不录用而已。

甄家抄完了,北静王家的结论也就下来了,北静王一家有负皇恩,狂妄自大,削爵为民,没收所有家产,其子念其年幼,不予牵连。

而老太妃、太妃罪孽深重,削去诰命,罚其入罪妇庵抄经、理佛,以赎其罪孽。水溶妻甄氏念其年轻,无明确罪过,又有宫中甄妃求情,发还嫁妆,准其归家。

甄应嘉好歹还有京城的祖宅,一家子回京,也让甄氏带着小世子一块回了娘家。至于说两代婆婆被罚进庵堂,甄氏才懒得管呢,之前骂她时,怎么没想到今日。甄应嘉还是会做人的,派了两个丫头,按月送些米粮布施。让人知道,甄家也仁之义尽了。

北静王府也终消失在了王朝的历史中,东平王是自己消失的,南安王府没有结果,本身就是一种结果。四王八公,四王里也就一直在西边镇守的西宁王默默的关闭了朋友圈,其它三王也就这么没了。

其它六公现在没被抄,并不是因为北静王府没有他们的证据,而是,新帝抄完北静王、甄家之后,就下旨言说一些旧勋世家,不知进取,恣意妄为,若不是看在其先祖之功绩,早就严厉处罚了,现在看北静郡王、南安郡王前车之鉴,他也不说了,就告诉家里祖先牌位在忠烈祠、在太庙的诸君听清楚了,一个犯错,我就累及祖先,你们千万别再让我抓到把柄,抓到了,我就把你们祖宗的牌位拿出来,让你成为你们整个家族的罪人。

此条一出,满朝都惊呆了,觉得这个有点狠啊!但是大家又怔了一下,觉得这条是不是有点耳熟啊?再想想,这不就是贾家对下人的朝堂版吗!贾家的下人是一人犯错,撵全家。他们就靠着这个,把人浮于事的荣府,生生的精简成了一个全新的府邸。而且改变是立竿见影的,之前贾家下人在京中什么样,大家心里都有数,结果那条一出,平日张扬的消失了,再然后,除了继任的大管家,其它的管事低调得像假的。

所以现在新帝好的不学,学这个,他不好杀人全家,可是他能把他们引以为傲的资本踩在脚下。我不弄你们,我弄你们祖先。

真真的杀人诛心!

正想着要不要去见见贾家那顶门立户的老太太时,贾家门前挂了白幡。

贾家的一个时代也过去了,贾家的老太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