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妃:她李嫦曦配享太庙!(143)
“快拦下郕王”
孙太后一下令,皇宫的侍卫就挡在朱祁钰的面前。
“母后要杀了儿臣吗?母后要儿臣死,儿臣绝不苟活着。”
朱祁钰说着就要去拔侍卫的剑,吓的侍卫赶紧后退。
“郕王别闹了,哀家只是一说,误会一场解开便是,难道让哀家这个母后下跪求你吗。”
孙太后这话一出,朱祁钰心里一惊,若孙太后真的下跪求他,他不得背负着千古骂名了。
朱祁钰这一刻也是真恨孙太后。
“母后要陷儿臣不孝吗,儿臣心里委屈还不能提吗,皇兄被瓦剌俘虏,儿臣心里难道就不担心吗。
瓦剌大军要打到京师,唇寒齿亡的道理儿臣自然知道,如今大明生死存亡之际,就不能抛开杂念吗。
这皇位是皇兄的,儿臣从没有想过和皇兄争,可皇兄被俘虏,葬送数十万大军,是儿臣的错吗,是儿臣的罪吗?”
“这个监国儿臣不当了,母后还是请襄王叔进京主持大局,儿臣也承担不起弑兄的千古罪名。”
众臣看着朱祁钰通红的眼眶里泪光闪现,心里也是一叹。
赶紧出来打圆场。
孙太后表情僵硬,心里气的不行。
这个庶孽,一口一个被俘虏,葬送数十万大军,这不是故意提醒大臣们,她儿子犯的错吗。
朱祁钰是真的委屈,但孙太后觉得朱祁钰太过于心机了。
“你在威胁哀家。”
“儿臣绝无此意。”朱祁钰闭了闭眼,不再说话了。
一个孝道压着,怎么说都是错。
孙太后气的胸口起伏。
此时朝臣们看着摆拦的朱祁钰,也头疼的不行。
如今他们面临几个问题。
一是太子朱见深登基,孙太后摄政。
但朱见深登基,主少国疑,对眼下的大明是非常不利的。
二是郕王登基,可遥尊皇上为太上皇。
三是襄王登基,皇上不再是皇上,也无法是太上皇。
众臣想了一番,然后齐声道:
“请太后娘娘下懿旨传位于郕王。”
孙太后呼吸一窒,瞪大了眼睛,喘着气道“你们说什么?你们把皇帝置于何地?”
“眼下只能立郕王为君,遥尊皇上为太上皇,只有如此皇上才能不被瓦剌继续要挟。”
“哀家不同意。”
孙太后简直要气死了。
“太子年幼,主少国疑,最适合的人选就是郕王和襄王。”
群臣也是为了考虑皇帝太后这一支,才请立郕王。
“那就请襄王回京。”
孙太后站了起来,拂袖而去。
第125章 再捣乱我揍你
郕王府
此时正院请安结束,舒朗给各院都送了礼。
朱祁钰一肚子气闷的回了王府,在书房待一会,王府里的属官求见,虽然把朱祁钰高高捧起,但话里话外都是尽快解救皇上回京。
朱祁钰更郁闷了,这是他不想解救吗?
这由得他说了算吗。
现在皇兄被瓦剌挟持着,郭登派人潜入瓦剌营里去救,也没能救出来,还都死了。
朱祁钰心里叹气,不管如何他只希望京师能守住,大明不亡。
皇兄一念之差,误国误已啊。
朱祁钰先到了正院看女儿,汪王妃心中一喜,王爷已经好些天没有踏入后院了。
因为风寒,七月十五,八月初一,八月十五都没来。
当然,王爷也没有去别的院,所以汪王妃倒也没有说什么。
她现在就想着如何留住王爷,再生个儿子。
可朱祁钰如今满脑子满腹心思全都被大明危机给占了。
他心里有许多话,压抑着很多心事,按理说夫妻一体,他可以和王妃聊聊的。
但对汪王妃有太多的顾忌,朱祁钰到底没有倾诉。
只不过还是简单说了一下宫里的情况,表明自己并没有争夺皇位的野心。
汪王妃瞬间睁大了眼睛,心里涌出一股难以抑制的激动。
如果王爷登基,她就是皇后了。
皇后,一国之母,母仪天下啊。
汪王妃一颗心怦怦怦剧烈跳动起来。
但一听朱祁钰今天和孙太后闹翻,太后请襄王入京,犹如一盆冷水泼了汪王妃一个透心凉。
“王爷,你怎么能和母后置气。”
在汪王妃看来,这个时候和孙太后置气,太不理智了。
朱祁钰目光一凝,淡道:“母后冤枉本王,本王还不能为自己不平了?”
朱祁钰心里不满,他当然想过这个问题,可监国之后,孙太后日常敲打明说,朝臣时常提醒暗示,都在告诉他,要本本分分监国保京师,迎皇兄回来不得有妄念。
他也如此做了,还被孙太后冤枉。
现在想起来,朱祁钰依旧气闷。
“母后是嫡母,王爷觉得冤屈可以自证,可当着朝臣的面与母后置气,与王爷名声不利,会被指责不孝啊。”
汪王妃这话一出,朱祁钰冷笑,“那王妃觉得本王要如何自证?”
用什么来自证。
汪王妃被噎住了,她哪里知道要怎么自证,“不管怎么说,王爷都不该与母后置气,明个儿臣妾与王爷入宫,求得母后原谅……”
噌
朱祁钰站了起来,再也听不进去了。
大步就朝外走。
“王爷”
汪王妃在后面喊着,也没能喊回朱祁钰,心里也气的不行,“他怎么就不理解本王妃的苦心呢。”
那可是皇位啊。
一想到她的皇后因为王爷的置气而没了,汪王妃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王爷去了何处?”
“回王妃娘娘,王爷去了栖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