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妃:她李嫦曦配享太庙!(165)
之前给太上皇捐款,她就出了不少了,现在她只有三百两,根本拿不出手。
但做为新任宠妃,孙嫔也不想被比下去。
现在只想见娘家人,看看娘家人能不能帮忙了。
李美人被禁足,汪皇后没有把李美人叫过来。
易昭仪、严婕妤、许才人等人也纷纷表示要见娘家人。
汪皇后自然同意了。
当下李嫦曦等人纷纷让人出宫给娘家人递话。
这消息一传出来,孙太后就极其不悦,后悔自己没有先一步出头,也恼汪皇后自作主张,这么大的事,竟然不和她这个太后商量。
“太后娘娘,皇后娘娘就是故意想出头,趁机夺回宫权。”
听了心腹的话,孙太后皱眉,朱祁钰登基,汪皇后入主后宫,孙太后半点也不提宫权之事。
碍着孝道,朱祁钰和汪皇后都不能直接讨要。
就算想拿回宫权,也得找个合适的时机,免得别人觉得他们一入宫就夺孙太后手里的宫权,吃相太难看。
毕竟孙太后是嫡母,先帝皇后,又是下旨传位给朱祁钰的人。
这就注定朱祁钰和汪皇后在孙太后面前夺权,也不能理直气壮。
万一,孙太后气病,朱祁钰的名声就有污点了。
“那你觉得哀家捐多少合适?”
孙太后蹙着眉,虽然之前因为儿子送了不少钱财给瓦剌,但身为太后,先帝宠妃宠后,孙太后底子还是很厚的。
可捐多了全朱祁钰的政绩,孙太后心里不爽。
捐少了,被朱祁钰的后宫比下去,她这个太后面上也不好看。
“皇后捐一万五,太后娘娘捐一万六也使得。”
她们完全把吴太后给忽略了。
第144章 惦记贵妃之位
次日,朝堂上,朱祁钰没有提募捐之事。
一些朝臣也不出声,心里也在观望后宫的募捐情况。
一大早,后妃的娘家人纷纷入宫。
孙太后、吴太后以及朱祁镇后宫后妃也趁机见娘家人。
钱太上皇后容色憔悴,疲惫不堪,精神也极差,就是化了精致的妆容也掩不住眼里的血丝和黯淡。
尽管钱太上皇后已经打起了精神,但娘家人如何看不到钱太上皇后的情况,她们心痛的不行。
可这样的情况,钱家也无能为力。
之前因为朱祁镇,钱太上皇后和钱家就拿了不少钱,几乎把钱家都掏空了。
这会钱家人也是凑了一千两进宫,钱母叹了口气,“就只有这么多了。”
家里也要过日子。
钱太上皇后给回五百两自己的亲娘,“娘,五百两就可以了,都知道我为太上皇散尽财物,掏空娘家,四处借银子,也拿不出什么财物了。”
钱太上皇后想了想,又给回亲娘三百两,“家里也要过日子,我拿两百两就足够了,之所以请娘入宫,也是想见娘,不是为了拿钱。”
“娘娘”
钱太上皇后的亲娘抱着女儿痛哭了出来。
她好好的女儿,嫩如青葱水灵灵的进宫,如今却憔悴不堪,年纪轻轻头上却已经添了白发丝了。
钱母心痛的不行。
钱太上皇后也流了泪,但她不想让娘家知道她在宫里的情况。
最主要的是家里也帮不上忙,到时候引起孙太后不满,钱家就危险了。
当了孙太后几年的儿媳,钱太上皇后早就看清了孙太后的狠毒了。
“这些银票,娘娘还是拿着吧,你在宫里也需要打点。”
钱母话一落,钱太上皇后轻摇头,“不需要,在宫里也没人会为难我。”
除了孙太后。
钱太上皇后不想拿太多的钱,她如今身边全都是孙太后的人,这几年自己的人都被换掉和处理了。
要是孙太后知道她娘家还能拿出一千两,只会怪她娘家当初赎太上皇时不尽心尽力。
她现在做什么都是错的。
钱太上皇后被骂多了,说多了,心里也有些怀疑自己是扫把星,是她克了朱祁镇。
她心里无尽的懊悔,若是当初劝住太上皇,太上皇不去御驾亲征,就不会被瓦剌,就没有后面这么多事了。
钱太上皇后自责悔恨不已。
她跪小佛堂,为太上皇祈福,虽然是孙太后逼迫的,但也是她心甘情愿的。
只有这样,她心里才好受一些。
钱母还不知道女儿把自个当罪人在赎罪,她心痛女儿,也知道宫里逢高踩低,自己女儿无子,太上皇又不在,手上若没有银子傍身怎么行。
所以钱母并没有拿回那八百两,而是趁女儿不注意,塞到了枕头底下。
钱母走后,钱皇后坐回床上手里拿着两百两,就不停的抹泪。
自己当了皇后,娘家人没沾到便宜和光,反倒被她拖累了。
“娘娘”
“出去,本宫要睡一会。”
钱太上皇后声音沙哑,宫人没有进来。
这个时候孙太后还在见娘家人,也没空为难钱太上皇后。
钱太上皇后正想躺下,就看到了枕头一角,一把掀起枕头看到了那八百两银票,钱太上皇后扑在床上嚎啕大哭。
仁寿宫里,孙太后又跟娘家拿了钱。
娘家嫂子和弟媳肉疼的不行,但又不得不给。
孙太后当了宠妃和皇后太后,娘家也跟着水涨船高,家业也越来越丰厚。
但他们还有两府上百口人要养,也过惯了养尊处尊又奢靡的日子。
这一两年来孙太后问娘家要太多钱了,娘家嫂子和弟媳也有些受不住。
“太后娘娘,太上皇何时才能归来?”
孙太后的嫂嫂问了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