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妃:她李嫦曦配享太庙!(172)
他们娘仨几个,包括肚子里这个都得玩完。
“没有,澹澹跟在娘的身边怎么会带毒。”
这万一害到娘,那可就害人反害己了。
李嫦曦这才放了心。
先到坤宁宫,汪皇后怀胎一个多月,这会超级夸张,一手捂着肚子一手撑着腰被扶上了凤辇。
杭惠妃差点没有翻个大白眼,李嫦曦尽量让自己正常一些,免得别人看出她有孕。
到了仁寿宫,孙太后看着汪皇后那个样子,就觉得刺眼。
不过孙太后脸上堆起了慈爱的笑容,把其它人当空气,朝着汪皇后招手,“明月来了,你们扶着点皇后,请皇后坐到哀家身边来,再加个垫子。”
“儿媳谢母后关爱。”
汪皇后被扶到了孙太后身边,这一坐下,孙太后就拉着汪皇后的手,似埋怨道:“你身子重,哀家让你别来请安了,怎么就不听劝。”
汪皇后一脸笑容,“今日元宵节,儿媳心里记挂着母后,过来拜见母后。”
“你啊,哀家知道你是个孝顺的,能娶到你这样贤良淑德,秀外惠中的皇后,是皇帝的福气。”
孙太后这话一出,汪皇后脸上的笑容更大了,“托母后的福,能成为母后的儿媳,也是儿媳最大的福气。”
第150章 废后的心一日比一日强烈
孙太后和汪皇后两人商业互吹,把一干嫔妃皇子公主给晾着。
不过也不是第一回了。
李嫦曦等人都习以为常了。
杭惠妃她们也知道孙太后不待见她们,所以在仁寿宫都老老实实做木桩子。
“皇上驾到”
朱祁钰一来,孙太后就打趣着汪皇后,“你看,皇帝多在意你,你这一出来请安,他就巴巴过来了,怕哀家为难你呢。”
汪皇后笑了,“怎么会,母后对儿媳最好了,儿媳都恨不得住到仁寿宫这里,日夜陪伴母后。”
孙太后大笑,“那不行,哀家可不能跟皇帝抢人咯。”
李嫦曦觉得无语,差点忍不住搓搓手臂,和后妃一起给朱祁钰请安。
朱祁钰给孙太后请安后,就提了让太子朱见深和大皇子朱见济、二皇子朱见澹入上书房读书。
孙太后皱眉,“上书房是何处?例来太子在东华殿读书,皇子在大本堂。”
孙太后的言下之意就是朱见深去东华殿读书,大皇子和二皇子去大本堂,不该与太子在一起教学。
“母后忘了,朕与皇兄从前都是在大本堂读书,如今太子和大皇子二皇子年幼,就先在大本堂识字吧。”
大本堂其实就是藏书阁,朱瞻基就两个儿子,干脆就放在大本堂一起读书。
只不过朱祁镇除了在大本堂读书之外,偶尔还去东华殿听课,去御书房见识,这是朱祁钰没有的。
现在朱祁钰直接在乾清宫的东侧小殿设了一个上书房,专门给皇子读书。
而乾清宫西侧的小殿雍肃殿则是他读书的地方。
孙太后不是很满意,但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朱见深今年三岁,但还没有满三岁,不用这么快去读书识字。
可朱见济已经六周岁,虚七岁了。
朱见澹四周岁,虚五岁。
她若不同意,那大皇子二皇子正试入学启蒙,由大儒教导,太子就迟了。
这么一想,孙太后就同意了。
等朱祁钰离开,孙太后又后悔了。
朱见深本来就比朱见济和朱见澹小,这一进上书房,不得落后于大皇子和二皇子。
到时候让朝臣们怎么看。
孙太后觉得这是朱祁钰的计谋。
心腹道:“太后娘娘,太子与二皇子差不多的岁数,而且二皇子看着木讷,不太聪明的样子,没有太子机灵。
倒是大皇子身子虽然瘦弱,可比太子年长四岁,不如让大皇子病一病,就不用去上书房了。
到时候太子与二皇子在上书房里,咱们太子聪慧,肯定比二皇子学的好。”
孙太后满意的点了点头,“不错,这李淑妃所出的二皇子,哀家看着倒不像喜欢读书的,三岁看老,以后就是卖弄力气的莽夫。”
朱见澹可不知道孙太后对他的评价,他们这会到了哕鸾宫了。
亲生不亲生,看气氛就能感觉出来了。
吴太后重点关照汪皇后,然后就是杭惠妃,李嫦曦,挨个挨下问候。
不得不说吴太后和朱祁钰不愧是母子,作法都一模一样。
朱祁钰每次一踏入后宫,也是先去坤宁宫,再到承乾宫,然后到万安宫这样的顺序走动。
就算要来万安宫,朱祁钰也例行走一遍。
不过看着吴太后想亲近孙子,又不敢过于亲近的样子,李嫦曦都替吴太后为难。
三个孙子都是庶出皇子,过于关注哪一个孙子都不行。
一得顾忌孙太后那边,二得顾忌汪皇后这边,过度的关注孙子,又怕把孙子置身于危险之中。
三怕嫔妃有子而飘,儿子的后宫动荡,影响儿子。
吴太后这一生简直都在谨慎小心。
就这样也没有一个好结局。
后妃们带着皇子公主们离去后,朱祁钰留下来陪吴太后说话。
“母后若喜欢济儿澹儿他们,可以让他们留下来多待一会……”
朱祁钰这话一出,吴太后就摇头,“不合适,你如今也不容易,母后就不给你添乱了。”
朱祁钰鼻子一酸,母后明明有四个亲孙子女,却因顾忌不能含饴弄孙。
看着生母这般谨慎小心,朱祁钰心里也不好受。
“是儿不孝。”
吴太后怎么可能怪儿子,也怪不得儿子,她微笑的拍拍儿子的手,语重心长道:“儿啊,在皇室有太多的身不由己,你也切记不得任性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