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妃:她李嫦曦配享太庙!(31)
最大的问题反而是李老太爷。
李老太爷有三子三女,除了长子是嫡出之外,二子三女全都是庶出的。
李嫦曦的父亲李文举便是祖父母唯一的嫡子,自小被寄予厚望,考了五次秀才三次举人之后中了吊车尾,才成了举人。
但运气好像用完了,会试次次落榜,走了祖父的关系成了正九品知事,就一直在这个岗位上扎根挪不动了。
而二叔三叔读书更不行,李老太爷心中失望,对几个儿子恨铁不成钢。
李老太爷一直有心结,他十八岁参加秋闱中举,意气风发,没有沉淀便立马就参加了次年开春的会试,不料分到了臭号,差点落榜。
殿试时,又染了风寒,得了三甲榜首,同进士出身。
科举有三甲,一甲是状元、榜眼、探花三人,赐进士及第出身。
二甲是进士,赐进士出身。
三甲则是同进士,赐同进士出身。
同进士虽然也是进士,但进士相当于夫人,同进士就跟平妻小妾如夫人一样。
李老太爷心中意难平,一直希望儿孙能有人考中进士,但一众儿孙没有一个继承李老太爷的读书天赋。
李老太爷对一众儿孙,严厉教导,不管大错小错都家法侍候,日常骂骂咧咧。
以至于李家所有人都畏惧李老太爷,像老鼠见了猫,恨不得躲着走。
不过这些都是针对李家儿孙,李老太爷是封建大家长,信奉男主外,女主内,儿子由父亲教导,女儿由母亲教导。
对于女儿或者孙女,李老太爷不像儿孙那样严厉,但也要求女儿和孙女读书识字。
此时,陆女史到了李家,陆母激动坏了,忙把人迎到院子里。
“大姐儿,选侍怎么样了?”
陆母一脸的担心,她生了二子一女,就这么个女儿。
李家小门小户的,偏生了这么个出色的女儿,陆母自女儿美貌渐显后就愁坏了。
明朝的平民女子,规定十三岁到十六岁参加选秀,在参与选拔之前不得私自婚配,只有甄选落第后才可以回家。
陆母既担心女儿选上,又担心女儿落选,不知道怎么安排亲事。
女儿这般的容貌,低嫁平嫁的话,对方护不住女儿,只会是灾难。
高嫁也未必是好事。
陆母也一直捂着女儿,不让女儿出门,免得被看到这张脸,到时候强夺威逼胁迫,李家不一定能反抗的了。
所以陆母便教女儿遮掩美貌,谨小慎微。
这一入皇家深似海,陆母天天念着,担心的吃不好睡不好。
终于盼来了陆女史,简直激动的热泪盈眶。
“孺人放心,选侍有喜,晋为正四品王姬。”
第28章 陆母入府
“有喜了,正四品王姬。”
陆母惊喜万分,“王姬可有什么交代?”
“王姬想念孺人……”
陆女史说了李嫦曦差点小产之事,听的陆母心惊肉跳,脸色凝重万分。
“王府规矩大,王姬如今有很多双眼睛盯着,还望孺人体谅。明日一早,下官会在王府门口等孺人。”
陆女史又和陆母说了许多王府的规矩,进王府先去正院拜见王妃,再到怡然居。
明日她会在王府门口守着,替孺人引见。
陆母没有去过王府,心里有些慌,“陆女史,你看我该穿什么衣裳配饰。”
两人早出了五服,再加上陆女史是嫡支嫡脉的庶女。
陆母则是远房旁支嫡女,论辈份,陆母与陆女史同辈,也算是同族姐妹。
不过为了谨慎,一直都以对方的身份称呼。
陆女史在李家待了一个时辰,才离去。
陆母则去见李老太。
“陆女史离开了。”
“是的,刚离开。”
李老太看着陆母泛红的双眼,忙关心道:“大姐儿是不是出了什么事了?”
“是好事,大姐儿有喜了,如今因祸得福晋为正四品王姬。”
陆母忍不住抹把泪,女儿在王府也不容易,好不容易怀孕还摔一跤差点小产。
“因祸得福?快说说是怎么回事?”
李老太也急了。
陆母也没有瞒着李老太,说了女儿遭遇的事。
李老太拍拍胸口,起身朝天拜了拜,“上天保佑,幸好保住了。”
“是啊,陆女史说,如今盯着大姐儿的人不少,说大姐儿想念我了,让我明日去一趟王府。”
“那你回去准备,今晚早点休息,明日去王府一切小心谨慎,别给大姐儿招事了。”
“是,母亲,还有一件事。”
陆母嗓子有些干,李老太赶紧让丫环上茶,陆母一杯茶下肚,才缓缓道:“如今大姐儿怀孕了,还晋为正四品王姬,招了不少眼,咱们家也要多注意才是,免得一不小心遭了算计,也害了大姐儿。”
“你说的对,等你父亲和文举回来,通知二房三房,府里上下都要好好约束。”
待到傍晚,李家都齐了。
李老太就说了李嫦曦怀孕的事,李家人又惊又喜。
“王姬保胎不易,这一胎重中之重,慎之又慎,你们谁要敢拖了后腿,我绝不轻饶。”
李老太直接发了话。
李家人齐齐应下,连声不敢。
李老太爷又日常骂骂咧咧,对儿孙们恨铁不成钢,“你看看你们,文不成,武不就,就这样以后如何给大姐儿助力。
李文举,你这个当爹的一辈子庸碌无为,书也不好好读,没给儿子侄子做个好榜样。”
“还有你们,都给我头悬梁椎刺骨,好好读书,参加科举,李家必须出一个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