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172)
只说太傅身子不适,御医此前有特别嘱托,不便见客。
一连被拒好几波人马,这才让蠢蠢欲动的各大家族暂时歇了这口气。
方聿正想说点感言,便听见周围突然安静下来,接着就是纷纷挪开凳子的声音。
“大兄,可还安好?”墨居先生率先起身,含笑相迎。
在看见扶着谢太傅的林泽后,墨居先生出奇地露出惊讶的神色,不过很快就恢复回去。
谢太傅连连点头,与亲弟弟感情深厚,二人都是率性之人,当即互相扶持着往主位走去。
同时,谢太傅朝在场的众人招呼道,“你们年轻人不必拘谨,只当老夫是个凑热闹的老头子,都坐下。”
林泽和谢宁随后跟上。
后面还有四名家丁,他们手里都捧着一个个木盒子。
方聿方明在见到扶着谢太傅出现的林泽,顿时瞠目结舌,愣在原地。
紧接着两人僵硬地随众人重新落座,互相对视时,皆像是被雷劈中一般。
两手不由抓得桌角,骨节发白。
他们竟然…将竹林之事当作幸运!
方明已经神情恍惚,不知所以然,脑子思绪胡乱无比。
竹林中的老者是谢太傅,那位他们心心念念,极力想沾上一星半点关系的谢太傅!
而当初他们的嘲讽对象——林泽,如今陪着谢太傅出席这种场合。
他们却为了能让自己的诗作入谢太傅的眼,挣个你死我活。若非场合不对,必要打起来。
方明、方聿以及此前同行的三人,此刻近乎要发狂。
他们两个眼珠子,冒着可怕的红光,盯着光明正大坐在主位一旁的林泽。
当然,林泽本人略有察觉,毕竟这好歹五人十只眼。
又是场中他唯一熟悉的面孔,想不注意都难。
谢宁微微倾身,低声道,“是不是有些紧张?”
“嗯。第一次跟谢师出来,怕有什么做得不对,丢他老人家的脸面。”林泽道。
这是实话,谢太傅把他带到台面上,是给他撑腰长脸。
林泽要是只代表自己,丢
个脸也无所谓,反正他脸皮厚。
最怕是连累别人,而且还是对自己有恩的人。
谢宁蜷曲指节,放于唇角,“祖父曾对我说,脸皮子就是用来丢的。若是太在乎这个,日后在官场上,可得吃苦头。”
林泽眼睛一亮,不愧是他仰慕的人。
正好,咱也不是什么要脸的人。
“清珩受教了。”林泽眨眨眼。
忽有下人来回禀,附在谢宁耳边小声道,“大少爷,三小姐不日将到。”
谢宁脸色一凝,面露担忧之色,想了想同旁边的林泽道,“清珩,为兄失陪一下。”
林泽知道人家有事要处理。
随后,谢宁又去同两位长辈打过招呼后,方才带着下人离开。
在林泽俩人刚才说话时,周围盯着他们的士子早就传疯了。
大家已经知晓林泽是个逃难来的,不久前刚落户到桃花坪,甚至连他在碧新书社的事都扒个底朝天。
每个人都在好奇,这个莫名冒出来的人,到底有什么通天的本事。
这么短的时间,能让谢太傅如此另眼相待。
今天林泽跟谢太傅一起出来,已经向众人表明,他们之间有不一般的关系。
可大家扒来扒去,共同的结论就是,林泽在来书社前,还不认识谢太傅。
至于拿到墨居先生的请贴后,有没有私下上门拜访。
大伙也交流过各自所知的信息,很可能是没有的。
因为谢太傅要举办诗会的事,已经成为最热的话题。
谢家的一举一动,本就备受瞩目。
林泽上门拜访,谢家让他进门,肯定会被人瞧见。
毕竟老些人都没成功,心有不甘的,大都安排了眼线,盯着谢家的消息。
若有人成功,不可能没有露出风声。
主位上的二人,闲聊片刻,墨居先生便把目光放在侧边的林泽身上,“兄长这是看上那个小家伙了?”
“听说这帖子还是你给他的,难不成咱们这般心有灵犀?”谢太傅不免觉得有些好玩。
墨居先生淡笑,便将当时书社的事简单一说,“我当日见他学识还不错,估摸是肯下苦工念书专研的。一时兴起,便将帖子赠予他,没想到竟这般巧。”
“七弟觉得此子如何?可能助华璋一臂之力。”谢太傅敛起散漫的神情,偏头看向同胞弟弟。
墨居先生与谢太傅默契一笑,“若大兄已明晰此子性情,身后又无旁的枝节牵连,日后或能助华璋一臂之力。”
“嗯,确实,如今正是更迭之际,若收的人背后过多牵扯,确实不合在咱们家的心意。待为兄好生细查,再考虑是否收入门下。”谢太傅微微颔首,头枕着椅背,拿起刚才墨居先生评出最优的五首诗词,细看慢品。
如秋意染上枝头般流淌的琴音渐渐退去,随着舞姬携着一池秋水似的衣摆,步履轻盈地离开。
谢太傅由下人扶着起身道,“老夫与墨居先生今日一览诸位才俊的佳作,纵观古今诗会雅集,诸君之才情,不可多得。当孜孜不倦,勤学苦练,终得成大器之日。以流芳百世之仁德慧行,为朝廷及万千生民开创新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