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175)
“那会子,我和你强叔差点没走稳,两条腿都不晓得怎么迈的。连忙就去朝人打听,确定就是泽哥儿你。我俩到现在还恍惚呢,后来听说你没那么快回,便赶紧跑回去告诉大伙。”林郁生接话道。
“泽哥儿,这都是他们俩的说法,咱们还想听听你的。”三叔公赶紧道。
大伙兴奋得紧,啥活都不想干,就连村里最勤快的汉子妇人都巴巴等着林泽回来。
这心噗通得厉害,他们竟然跟太傅扯上关系啦。
原来还有这样的小插曲,林泽简单说一下。自己还没有拜入太傅大人的门下,只是能向他请教学业,没有外人吹嘘的正式弟子关系。
因着谢太傅对他有指点之恩,林泽单方面称他老人家为‘老师’或者‘恩师’,是没有问题的。
五叔公可不管什么普通还是关门弟子,哈哈笑道, “从今以后,咱们林家村再也不用担惊受怕,大伙能踏踏实实种地!”
临时灶房处,五六口大锅摆开,香喷喷的肉味飘得满地都是。
汉子们、妇人们归位干活,手脚麻利地切菜填柴。
“今晚吃顿好的?”,林泽以为大家开心,像之前一样,买只鸡炖一大锅菜。
走近一看,锅里竟然有十来只鸡鸭和一个猪头。
顿时瞪大眼睛,大伙这是明天不用过日子啦?
“咱们各家一块出钱买的,你家出了大头。原本想着办个席面,还是你爹说,即便真是被太傅大人收入门下。拜师宴等事宜,仍要听太傅大人那边的安排。咱们这边不能胡乱来,得照着礼数安排。”林郁生解释道。
钱大伙是争着给的,高兴啊,这些日子过得太憋屈,大家恨不得敲锣打鼓呢。
老爷子让人把煮得差不多的鸡鸭捞出来,“小心些,全搬到祠堂里。”
林家村建的茅草屋里,最大最好的一间用来当做祠堂,供奉祖宗排位和六个裹了好几层软布的木桶。
“老三,祭祖那边的事怎么样了?”老爷子转头问道。
林郁文、林郁明兄弟
俩朗声道,“族长,都办妥了,这边还有几只鸡鸭,等装盘端过去就成。”
祠堂里,几张简单的木桌拼成起来的供台,摆满了一盘盘鸡鸭、鲜果、点心、最中间是一个硕大的猪头,上面都贴了一张长方形的红纸。
大红蜡烛将屋里照得亮堂堂,香炉里一根根线香冒着红光。
林家村全体人员,按照旧例,站好位置。
林泽特意被安排在中间,左右两边是老爷子和林郁盛。
林泽看着那些装过救命水的木桶,虽然不是第一次拜了,心里还是忍不住想笑。
三跪九叩后,老爷子作为族长,又念了一段长长的发言稿。
大意是回顾林氏一族的历史,以及主要经历的大事件。最后是对未来的展望,勉励全族人团结奋进。
“族亲们,以后晚上吃过饭,我想让咱们的小娃都跟着一块识字念书半个时辰。”林泽等老爷子说完,提出自己的想法。
日后林家村不能只有他们父子俩有往上走的机会,村里的下一代必须要培养起来。
林家村才能像谢家那样的大家族,源源不断有人才出来顶门立户。
现场一阵哗然,他们的娃崽子也要念书识字?!
“铁蛋,你也跟着学。”曹寡妇马上找到儿子,低声激动道。
铁蛋有点紧张和担忧,“娘,我都这么大,泽哥儿说的是娃们。”
“我去问问,泽哥儿不是不通情理的人。”曹寡妇异常冷静,这种天大的好事,错过可要后悔一辈子,若是她有这样的机缘,肯定也要学。
铁蛋重重点头,“娘,我去问。”
林泽听完铁蛋的请求,心里很开心,“当然可以,铁蛋哥,你们谁要学都行。”
铁蛋听到林泽喊他哥,这三个字竟然比蜜糖水还甜呐。
学习的事情定好,但今晚是大家团聚一堂,庆祝大喜的日子。
一盘盘贡品重新端出去,林泽几人到灶房旁的大凉棚处坐下。
这里是平时大伙凑一块吃饭,为方便搭的。
经过几日的整理,桃花坪宅基地这一片已经有个雏形,路是路,地是地。
不会像刚来时,到处都是荒草杂木,难以下脚。
“族长,道上有人提着灯笼来。”林郁壮拎着木盆,将所见之事告知。
在场几人将目光看过去,虽然看不清是谁,但大家的预感,出奇相似,觉得就是来找他们的。
老爷子点头,“成,你们辛苦,等会多吃两块肉。”
林郁勇一张黝黑的脸,完全没有了之前畏畏缩缩的模样,反而大大方方应道,“咱们就会干这些,别的帮不上忙,这都是随手的事。”
他嫁出去的闺女林来娣如今跟家里的关系也好了许多,两家有来有往的,林郁勇在女婿林池送东西时,会回一份差不多的礼。
至于老娘不乐意,那没用,家里如今的银钱都在林郁勇手里。
许里正领着儿子许衙役以及许少晋,灰头土脸地过桥,上桃花坪。
“妹子,你们林族长在不?”许里正挤出亲切的笑脸,对河边洗洗刷刷的妇人问道。
周寡妇刚刚在儿子那吃了挂落,许里正她没见过。
但许衙役上门时趾高气昂要让他们出银子出人去徭役的事,心里可是记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