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196)
要是在自己家,他早就抓耳挠腮去,谢太傅出得也太难了。
那边谢宁已经动手写了小半张纸,林泽苦着脸,终于勉强落笔。
想来想去,在第一题上只能按原文去理解, ‘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归类总结一下。
尧的成功有:统一了当时的部落;大羿射日。这个是科考书本上说的,林泽以现代人的思维,觉得很神话。
不过这里头教材说是就得是,林泽要把这个当真事考虑。
派鲧治水;鲧就是那个大禹治水那个大禹的老父亲。
剩下还有制定历法、推广农耕、整饬百官。
这些内容都是林泽大量看其他辅助书籍,包括现代和古代的书,才获取的信息。
比如《史记》本纪中有记录尧的事迹,要是只看四书五经,那指定不能理解这些。
下半句,‘焕乎其有文章。’
最主要是表达孔子对尧开创礼仪制度的高度赞扬,包括国家政治制度和帝王禅让制度。
国家政治制度里面主要有,按各种政务任命官员、设置谏言之鼓、立诽谤之木、用典籍制度教化人民。
确定好两个大方向,林泽根据自己的习惯,先写作文提纲,再细化去写内容。
初稿写完后,还要润色句子的文采。
三个小时一下子就过去,眼看着太阳高悬,剩下那道题留到下午再写。
期间,谢太傅背着手,缓缓进来。在两人跟前分别停留片刻,又回书房外的卧榻上喝茶、写算数题。
放下毛笔的时候,林泽整个人都是恍惚的,有种当初考编时坐在考场上写申论的错觉,更远的,像是高考时,写那篇议论文似的。
“宁哥,太难了。”林泽苦笑道。
谢宁亦是摇头,“此题不好答,你不必气馁。”
虽然比林泽轻松些,但这两道题都很难写得出彩,谢宁也不敢说有很大的把握。
谢太傅注意到里间的动静,朝他们喊道,“写完了?久坐伤身,出来走走。”
师兄弟两人将答纸用绘青云陶瓷镇纸压住,避免被风吹走。
“见祖父/老师安。”
谢太傅做出请的手势,示意两人到一旁落座。
“听管家说,中午你俩要去后山游玩?还自己做饭?”谢太傅并没有问答题的情况,反而对这个事情感兴趣。
林泽回道,“是,学生家里带了些时蔬来,恰逢天高气爽,咱们一边游览别庄秋景,一边寻个亭子坐下。煮粥烧烤,畅饮美酒。清珩想邀请老师和墨居先生一同前来,也好让大家尝尝学生的手艺。”
“老夫很愿意,墨居先生今日不在,回府城去了。”谢太傅笑眯眯应承,转头对谢宁道,“问问三妹去不去?她整日整日待在屋里,怕是闷坏了。”
林泽听得这话,心里有些意外。
上次看见谢三小姐脸上略有愁态,但一般来说,小姑娘年纪轻轻,有什么情绪也很容易过去。
没想到还是天天宅在屋里,不知道是出了什么事,才导致她心情一直不好。
毕竟她住在这别庄里,大把地方能走能玩,没必要一天到晚在屋里,连谢太傅都觉得担心的程度。
谢宁微笑道,“祖父,早就与泽哥儿说了,要邀请明珠一块。”
这边说完没多久,下人就已经准备妥当,七八个小厮仆妇领着食材和器具跟在林泽四人后头。
这里都是自家人,林泽拜入谢太傅门下。按照这个年代的说法,他都不是什么外男。
因此谢明珠跟着一块来,并不会有违礼法。
加上她亲哥哥和亲爷爷,还有一大群下人寸步不离跟着,不用担心传出什么对名声不好听的话。
“你们瞧,那野果子熟了,不知道好不好吃?三妹,要不要去摘点?”谢宁一直带着气氛。
谢明珠知道大哥是想转移她的注意力,温声含笑道,“大哥,那太高了,留给山里的鸟雀吃吧。”
小姑娘挺有爱心,林泽可没想过把红彤彤的野柿子留给小鸟吃的。
“明珠多虑了,你哥可爬不上去。”谢太傅毫不犹豫把大孙子取笑一番。
谢明珠捂嘴轻笑。
谢宁见妹妹开怀,一点不介意自己出丑,反倒趁机要解开她的一些心结。
想到这里,谢宁以探讨学问的口气道,“清珩,若不小心立于危墙之下,受伤之人被指责自找苦吃,如何解?”
谢明珠听得谢宁的话,下意识联想起什么。
脸色瞬间惨白,脚步差点趔趄,旁边的丫鬟细心,赶紧扶住她的手臂。
这话是孟子说的,一般来说,圣人的话,是不会有问题的。
“孟子此话意是教我等,聪明人不应该靠近危险的地方。但我觉得若不知晓有危险的情况下,被危墙所伤,过错方是危墙而非受伤之人。
有时候我们看事情是不全面的,被危墙所伤的人本是值得同情与理解。反过来指责别人不懂得自我保护,不会远离危险。那些人都是没有同理心,不考虑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林泽顿了顿,说出一个名词,“我管这种现象叫,受害者有罪论。”
这个现象在现代社会还很常见,女孩子夏天穿衣服少,被人偷拍或者开黄腔。往往舆论都是指责为什么你穿这么少出门?活该你被偷拍。
文明社会尚且如此,在这个封建时代,礼教能把人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