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244)
“嗯!”多福重重点头,往门口看了看。
学院规矩多,他不好耽误林泽。转头就跳上车头,在林泽的目送中离开。
林泽收拾好心情,回到宿舍,单人间并不大。他住得晚,安排的宿舍就在最靠近山脚的那一排。
门前是熟悉的一排桂花树,顺着走廊来到斋舍,感觉连头发丝都沾染了桂花香。
沿着木质楼梯来到二楼,一进门首先看见的是一扇打开菱花格纹木窗。
窗外是一片苍翠的竹林,自嶙峋的石头堆中,蓬勃生长。底下缝隙里的杂草已经是一片枯黄之意,与迎风摆动的翠竹形成鲜明的对比。
林泽的东西已经大致整理出来,被褥枕头已经铺好。在床尾有一个简单的柜子,用来放衣服等东西的。林泽没拆开的两个大箱子和三大包衣服等零碎品就叠放在上面。
在床铺对面是一张半旧不新的长桌,配套的还有一张木椅。案上连油灯都没有,显然需要学子自己准备。
林泽还是很喜欢,因为书桌临着窗户,坐在那里看书学习,一抬眼就能看见窗外的风景,四季的风也会吹进来。
隔壁房门紧闭,林泽不打算贸然去敲门,等后面时间久了,大家会自然而然就熟悉。
苏老说的课程是下午两点左右,在讲堂那边上,地字班的所有学生都会去听。林泽已经打听好,到时只要带上纸笔就行。
为了怕自己记笔记不够快,林泽甚至从空间弄出一支铅笔,把外面那层皮用小刀削掉,露出木皮的部分。
另外还有一本自己裁做的小笔记本,用做鞋子的鞋锥穿孔,再以细绳连接固定。
上午还有时间,林泽约了温庭山去文庙祭拜,这是每个新生都必须要做的。
而且所有学院甚至是大一点的私学、族学都设有文庙,即便是小型私塾,也会有一张孔圣相悬挂着,充当简易版文庙。
读书人不可不祭拜儒家创始人。
此前统一入学的那些人已经由山长他们组织祭拜,林泽这些后面入学的,则是由温庭山领着去。
林泽将下午要用的《易经》拿出来先放在桌面上,又换上书院定制的儒生服,算是北山书院校服的存在。
材质根据不同学生家庭条件购买,有麻布、棉布、细棉布三种。在学院重大活动或节日时要求穿,平时着装则不统一要求,只需洁净端方即可。
林泽买的是棉布,蓝色的襕衫形制,圆领大袖,腰间系一条黑色绦带,头上一方黑色儒巾,这就是读书人日常装束了。
这样款式的衣服到处都有,林泽带来就有三套新的,不过北山书院这套略有不同。
这款儒生服,安阳县县城的成衣铺都有卖,林泽自己花钱去买了一套。
时辰差不多,林泽将钥匙和钱包拿上,关门出去,轻车熟路地去崇文阁找温庭山。
刚把门关上,就碰见隔壁斋舍的同学背着书箱出来,林泽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在下林泽,不知同学贵姓?”
“噢噢~我叫卢桂。那个,实在抱歉,我要赶紧去学堂了。”卢桂着急着要去学堂那边,胡乱关上房门,朝林泽拱手,便快步往楼下去。
林泽表示理解,看他眼下的青黑,估计熬夜苦读,起床晚了。
一路上偶有碰见其他学子,大家见面都是颔首示意。
林泽来到崇文阁,高大的樟树下,温庭山正和一位老者说话。
老者旁边还有一个书童装束的年轻人,他身后背着一个书箱,手腕上攀着一件外衫,看样式,
属于老者的。
“齐老,山长遣我来迎您。他老人家和几位夫子已经在半学斋敬候您老光临。”温庭山侧身,做出请的手势。
齐老点了点头,轻抚半白的长须,“哎,辛苦你走一趟,我也是好久没见那几位老伙计了,这回应吴序之邀,见见故人。”
“您老心系天下学子,大家听闻来给我们讲经授道,都翘首以盼呢。”温庭山扶着老者的一边手臂,慢慢往里走。
林泽见他们像是有事,就放慢脚步,赶不上打招呼,那干脆就等下回吧。
一个人在樟树下的石凳上闭目养神,细密的枝叶晃动着,将阳光隔绝在树荫外,树上散发出一股清新的墨香,北山书院的植物再一次给林泽带来惊喜。
半小时过去了,温庭山回到此地,一来一回走两趟,他儒巾下的头发,都有了湿意。
干脆掀起衣袍,坐在林泽旁边缓一缓。
在温庭山来时,林泽已经察觉到动静,见他在休息,便没有做声。
“师弟,咱们走吧。”
待温庭山说话后,林泽方才起身,两人默契一笑。
“有劳师兄。”
“师弟客气,我也有一段时间没去文庙,如今同你一道去,能瞻仰圣贤之像,拂去心中尘埃。”
上次林泽两人曾路过文庙所在的枫林,当走在铺满枫树叶的石径,听着虫鸟在林间起伏鸣奏。
两人都默契地不说话,尽情在大自然中行走,随着脚步渐远,一角灵动的飞檐出现在层层叠叠的枫叶林间。
“师弟,前面就是文庙。”温庭山轻声道,随之停下脚步,原地小心整理衣冠。
林泽跟着做,温庭山转身,小心帮他把儒巾后面的飘带放好。
林泽低头笑道,“多谢师兄。”
“来。”温庭山淡淡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