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267)
林泽是没有足够了解书院之间暗流下的争斗,以为能双赢,不过山长最后因为人情,痛快答应,还是挺意外的。
第126章 考前复习
晚秋时节,北山书院的校道两边铺满了金黄的、灰褐的落叶。不时在树尖上还会有叶片打着溜,撞到行人的怀里。
“吴序这回答应得这么痛快,是不是有事要求到我这里?”邓明照随手揭下头上的一片叶,同刘仪边走边说。
刘仪目视前方,身旁教谕杜安只听不说,身后有两个小厮默默跟随,“你也不会吃亏,送太傅人情,祭文的事也办好了,捎带多教一个温庭山。你又不是没听清,那林泽年后便去府城。瞧这架势,太傅入门弟子做不得假。”
实际上,刘仪身为县令之尊跟着专门来一趟,不只是为了和邓明照之间的同年情谊。更多的是世子上次专门派人来提点过,要照拂林家。
即使林泽被太傅留在安阳县,不少人得知消息的,都对这位的身份有疑虑。
但刘仪是一点不会小瞧林泽的,人家背后的靠山,除了太傅,还有更厉害的呢。
“若非为此,我是真不愿意跟姓吴的打交道,太滑手。”邓明照无奈道。
半学斋的凉亭里,泥炉下的炭火烧得红红的,不时有霹雳的小火星炸开,上头的茶壶,咕噜咕噜,水正开。
吴序和李临序相对而坐,从茶饼上掰下一小块茶叶,投入茶壶,瞥了眼清溪书院的方向,“想必姓邓的该说我滑手了。”
“你要人情是打算弄那个公开课?”李临序将两人的茶杯摆好,看了眼对面的人,直言道。
吴序微微挑眉,将壶盖用竹镊子小心放好,“那老家伙想趁机捞个林泽的人情,这公开课也是那小家伙提出的,此事两家有共同的好处。”
“看来祭文之事,给了你不小的触动。也是,好些年没在这方面扬眉吐气,那几个小家伙弄了个范文,效果就立竿见影。”李临序摇头笑道。
吴序仰头看着亭外苍翠的松树,“我也是问庭山才晓得,原来范文,就是林泽这小子弄出来的。做事很大胆,敢想敢干。我原先还在踌躇,想着多等等,可他明年便不来书院了。这事得赶在他走前试上一试,毕竟是他提出的,对此最清楚。”
“你是哥,我还能唱反调不成?”李临序偏头拿起一柄竹勺,给两人的茶杯倒满。
吴序眯眼笑,“说来说去,还是我运道上压过姓邓的,有县尊同年不敌我白捡一个名不虚传的太傅高徒。”
斋舍里,‘太傅高徒’林泽为了省时间,已经拿出圆珠笔打草稿。
他要给太傅老师写回信,首先要回应信中所问,接着将自己近期觉得最好的诗词、策论、八股文章等附上,谈谈最近学习心得。
学术探讨这一块,林泽不可能像前面概述生活日常的内容那么随便,行文字句都要斟酌,当做是考场答题一般。写一封信,林泽前后花了三个多小时。
而谢宁和谢明珠的回信都算是放松时刻,林泽打算在学习累的时候,再安排时间写一写。
写完老师的回信后,林泽没有休息,马上拿出书本开背。先是温习旧知识,再背诵新的。
做完一件事,就在自制的每日计划本上打勾。事情太多,只能不停挤压时间,强度比高三时已经大差不差。
背完书,又要开始写课后作业、预习新课。嘴巴读累,就换写的任务,再读,如此反复。
很快一个下午就过去,吃饭洗澡洗衣服只给自己安排四十分钟。
“扣扣扣!”
准备去食堂吃饭的林泽听见敲门声,打开发现是下午外出的雷宗荣、刘一阳两人。
林泽赶紧将他们请进来,顺便接过一部分东西,这都是中午托他们去买的。
“林兄,这套泥炉一百八十文,十斤碳是二十文,碗具五十八,剩下半两并二百四十二文。”雷宗荣小心放下东西,从怀里拿出钱袋子递给林泽。
刘一阳往书案那边走两步,把稻草编成的织物装着的碗具、茶具轻放到桌上。
林泽谢过两人,又问道,“可还顺利?你们吃了吗?刚好我准备去食堂。”
“挺顺利的,又接了抄书的新活计。我们在外头吃饱了,把东西送来给你,便回去看书。后日考核,事关升班之事,不敢松懈。”刘一阳认真回道。
雷宗荣也补充道,“林兄,这两日我们都不去食堂吃饭,外头买了干粮。”
今日下午,他们已经买了足够的干粮。现在天冷,放几日都不怕臭的,就一碗热水,两人能一边看书一边吃。
林泽理解他们的做法,点头再次道谢,便送他们到门口。
恰好这时楼梯间,卢桂垂着头,身上大包小包地出现在林泽视线里。
这位学到崩溃选择回家的隔壁舍友,林泽以为他已经退学,这好几天都没回来,不曾想,今日出现了。
“卢兄。”林泽站在门前,客气招呼道。
离得近了,林泽感觉卢桂身上有好几股味道,最明显的当属食物的香气。不用说,带的肯定不少,看来回去一趟,心态治愈了不少。
卢桂抬头,瞧见是心善的隔壁斋舍之人,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快步上前,“林兄,有些时日不见,天气渐凉,可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