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282)
三叔公他们坐在炕上喝热茶,见林泽出来全都将视线聚集在他身上。
“哎哟,泽哥儿瘦了,可见是念书刻苦。大嫂,一会我让林江拿篮子鸡蛋补补身子。难得回家,过年这些日子可要养回来。”三叔公从炕上下来拉着林泽的手,一个劲心疼道。
老爷子、老太太心里也高兴,昨夜没瞧真切,现在三叔公、五叔公他们说话,老两口便笑着看。
“哪有,三叔公是心疼我,想送鸡蛋给我才这般说的。”林泽将三叔公请回炕上。
五叔公不落人后,刚才嘴里有口热茶便让三叔公抢了先,“来来,刚起身还没吃早饭吧。”
多福从灶房里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面条,上头还卧着一个鸡蛋、一圈肉,“阿奶和阿爷一早揉的,泽哥你尝尝。”
“多谢阿爷阿奶,一看就香得紧。”林泽去饭桌那边一百年吃面,一边听老爷子他们说昨晚林泽三人回来的场景。
吃过早饭,林泽带着林沐一块去村里转悠。
太阳刚升起,林间泛着黄蒙蒙的金光。虽然照在身上感觉不到一点暖和,但看着就是暖暖的。
“哥,你瞧,咱们祠堂修得可好了。天没冷前我已经在那棵枣树下教大家认了七十个字。”
“咱们最美女夫子非你莫属。”林泽称赞道。
林沐抿唇笑,如今在村子里她说话可管用了。
冬天大家都尽量睡久些,一天只吃两顿饭,醒来时间太长肚子会饿得受不了。
林泽兄妹俩闲逛时,各家起来忙活的,大都是妇人和汉子。他们身体强壮些,大冷天在外头干活也没那么容易病倒。即便地里的农活没了,但家里的鸡和猪都是要及时喂的。
“泽哥儿,你到家啦?前几日听说你爹去书院呢,快进屋坐坐。”
“不了婶子,我就是走走,您忙。”
“强叔这么早去挑水?河面结冰了吧?”林泽走到林郁强家附近,恰好看见他从后面挑着两桶水回来。
林郁强说话间,有一股股白气冒出,活动量大,呼出的热气遇冷导致的,“泽哥儿,你可到家了,来来,家里你婶子正好煮了杂粮粥。对了,石头要娶媳妇,你还不晓得吧?”
“啊?石头哥要成亲?看好日子了吗?”林泽非常吃惊,印象中跟他差不多岁数的高中生竟然要结婚了。
林沐面上没有太多惊讶,但成亲的事她一个闺阁姑娘不好在外头议论,便一直没做声。
林郁强络腮胡颤动笑得开怀,径直打开柴门请两人进来。
林郁强将两桶水倒进水缸,那边院里喂鸡的石头娘便欢欢喜喜地接过话题说道,“石头有十七了,咱们种地的不比泽哥儿你念书科考。九月晒泥砖时,村里适龄的都陆续去附近村子寻摸合适的人,石头也是有些运道在,他跟着村里去镇上卖咸鸭蛋时,偶然帮了一个摔倒的老伯,给人用板车拉回去。这不就和他家二姑娘看对了眼。”
石头娘三下五除二把鸡食倒进木槽,飞快招呼兄妹俩进屋坐。
林郁强家的堂屋也盘了一铺炕,屋里墙下堆了不少箩筐,里面都装着满满当当的东西。
全都用红纸、红布包裹,看来喜日不远。
杏花在灶房里看火,石头正蹲在箩筐前整理东西。
“泽哥儿!”石头惊喜喊道,又招呼林沐,“沐姐也来了,炕上暖和快坐。”
“恭喜石头哥。”兄妹俩拱手祝贺道。
石头有些羞赧地挠挠后脑勺,“我给你们倒杯茶。”
石头娘在屋里陪客,林郁强从灶房里端来两碗浓浓的杂粮粥,杏花随后跟来,手里是一碟咸菜、一碟切开的咸鸭蛋。
林泽盛情难却,和林沐共分吃一碗。
石头娘很健谈,“都是托你的福,有了那咸鸭蛋的销路村里各家每月都有银钱入袋,手头宽松这日子过得就好起来了。”
“婶子,咱们那些粮食收成如何?”林泽问道。
“桃花坪这片地肥,咱们种的花生、豆子、土豆都不少。你瞧,那好几筐成亲要用的东西,好些都是婶子用今年的花生、豆子换的。那些下蛋的鸭,前儿杀了十来只不下蛋的风干做成腊鸭。冬日里还学本地人阉了一缸辣白菜和酸萝卜。”石头娘春风满面的介绍着,脑子里都是添丁进口的好日子。
林泽从林郁强一家子了解了许多村里的近况。
回到自家,三叔公、五叔公已经回去,毕竟串门不好赖到中午都不走。
林泽家是一天吃三顿的,饭桌上,四菜一汤极为丰盛。
蒸腊鸭、腊鱼、腊肠拼盘,炒鸡蛋,土豆红烧肉,山药排骨汤。
“来,赶紧吃,一会凉了。”老爷子先动筷子。
大家围坐在炕上的矮桌,正式吃上团圆饭。
老爷子兴致高,拿出一坛酒,“来,你俩都倒上。特别是你,泽哥儿,日后这种事不少,你得晓得自己酒量在哪才方便行事。”
林泽原想小酌即可,没想到老爷子还有这一层意思在,干脆陪着一直喝。
爷孙三人喝得大醉,林泽都记不清多少杯下
肚,反正光吃菜没吃饭。
家里三个男人歪躺在炕上,老太太三人收拾好后给他们盖了条被子。
酒精把脑子搅得混沌,林泽只记得一家人从来没有那样畅快地谈天说地。
石头在腊八前成的亲,新娘子是附近小杨村的姑娘,性子温和懂事,模样娇小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