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314)
不知道是为了哪个国家级项目。
但林泽知道,能在乡试最重要的一场中出这样一道题,背后包含着深远的政治意图。
‘见义不为无勇也’。
林泽小声点评,“第一道题留了情面,是比较简单的单句题。”
这种题是很基础的,学八股文,入门篇。因为题目比较简单,考生容易把握主旨。
这道题林泽答得很快,围绕题目中心句,进行作答。
小心打好稿,又修改检查两次,林泽才把答卷铺开,在对应的答题位置,落笔写。
虽然相当于送分题,但林泽可不敢懈怠,仔仔细细用自己那一手好看的小楷腾誉到答题区。
写完后,等墨迹干透,把答卷重新收好。
林泽将目光移到第二题。
上难度了!
林泽一看,这道来了个冲天炮,直接进入连章题。
这道题出叫‘子曰学而(二章)’。
《论语.学而》中有十六章,第一 章就六句话,大家都比较熟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题出的是第 一 章和第 二 章。
这题要理解连章的主旨,并根据主旨立意谋篇。
林泽之前学的大儒注释,名师讲学,真题模拟发挥它们真正的作用。
没有这些东西的加持,很难提炼出正确的解题方向,以及高水平立意。
这道题虽然也是二百字左右的答案,但林泽用的时间是刚才的一倍。
这种拉分题,必须要体现考生水平。
写完答案后,林泽已经慢慢陷入疲倦。
即使把太阳穴,鼻子附近全涂一遍风油精,也没办法高强度思考。
当机立断把试卷收好,包上层层油纸,放考篮挂在房梁上。
“今晚的任务已经完成,不能贪心。”林泽放下隔板,吹灭蜡烛,盖好衣服,蜷腿睡觉。
木板床下是早已经没有余温的炭火,两道经义题,已经用了三个多小时。
剩下还有一部分炭火,那是要等第二天才用的。这盆用完,林泽就没有添加过。
此刻,已是凌晨四点多。
第二天醒来,林泽感觉自己出现了一点鼻塞的症状。
赶紧把所有衣服穿在身上,在空间里用热水泡半包感冒灵颗粒。
一眼看出去,对面号舍有两人已经在作答,其余人一些还在躺着,另一些像林泽这样刚起来的。
巷道中,官兵从大水缸里舀水进桶,这是要给每间号舍的考生送水。
考场条例规定,每天早中晚送一次,每次一瓢。
林泽转头就去考篮里拿出水囊,又把小炉子弄出来,等会先烧点热水,煮一锅红糖姜水。
那些没有起来的考生,官兵直接会略过不管。
“咳咳!”
“咳!”
林泽听得心头发毛,一晚过去,病的考生一下子多了起来。
领到水后,先用一块干净的毛巾沾湿擦脸擦手,再小心洗一下陶锅,才开始煮开水。
在这个间隙,林泽决定要抓住雨停的时间,开始继续写题。
前面最后一道《四书》题是: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这是《孟子.万章上》的内容,林泽仔细回忆这段话的前后部分内容。
意思是,如果不合道义,就不给别人一点东西,也不拿别人一点东西。
前后其实是讨论士人如何出仕的问题,出仕要借助外力,那就会面临要不要为此讨好别人。如果不出仕,又如何实现自我理想呢。
林泽回想,他在书院和文夫子这些人那里曾经说过的一些关于这部分的只言片语。
无数碎片在他脑子中慢慢被提取出来,继而被他快速写在草稿纸上,经过思考,组成一个答案的方向。
自身有才华,遇事懂变通,顺势而为,将不利扭转为利我。
打好稿,先在卷子前面的草稿部分写一遍,再次确认没有修改的地方,才抄到誊真处第三道题的位置上。
写完《四书》部分,林泽开始喝红糖姜水。
他喝得很慢,当作是中场休息。
甜辣的味道在嘴巴里从口腔,点燃到肠胃。出了汗,加上早餐吃的是空间里热腾腾的鸡蛋面条。
状态渐渐恢复。
本以为白天能雨停,没想到中午时,开始哗哗哗地落下,就像用盆拼命往下泼似的。
而且很突然,附近号舍里传出几声错愕的哭嚎声,好像是在答卷,雨直接打湿卷面。
当场就被守在巷道中的官兵带走。
天黑得吓人,白日也要点蜡烛才能看得见。
贡院开始在白天增发五根蜡烛,林泽他们调整方向,把里面那块横板移上去,当做桌子。
这事昨晚有经验,对着黑漆漆的墙壁,林泽熟练带上口罩。
雨太大,林泽披着油布尽量把屁股往里坐,但没办法,还是有雨往后背打去。
不知道后面会不会再添蜡烛,林泽现在只能做好最坏的打算,这场下来,只有手里的五根蜡烛。
白天黑夜都已经混淆,完全分不清。没有蜡烛照亮,根本写不了试卷。
有一点幸运的事,原本以为一根只能烧半个小时。昨晚事实证明,贡院给的一根能撑一小时。
五根蜡烛就是五个小时的作答时间,现在还有四道《五经》题和一道数题没有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