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367)
林郁生将打上来的水倒入木桶,站直腰看向林泽
,“都是托你的福。当日仗义出手,将那起子恶棍制服,让他们不敢来甜水巷附近欺负人。这一带的铺子都念着你的恩情,看我卖咸鸭蛋,都照顾咱们的买卖。他们还说,若是咸鸭蛋做出来的东西,食客们爱吃,还得找咱们多买些。”
“额…”林泽想起今天‘仗义’之事,尴尬一笑,“主要也是叔你们跟大伙处得好,做的咸鸭蛋香。”
“这孩子,嘴真甜。日后娶媳妇,定然很容易。”林郁生又同林郁盛打趣道。
林郁盛笑了笑,瞥了眼儿子,示意他跟上。
父子俩来到书房,林泽殷勤给他爹拉开椅子,又倒上一杯水。
一时半会弄不来热水泡茶,只得喝昨晚烧出来的白开水。
父子俩隔着长案相对而坐,林郁盛没动手边的水,“先说说你落水的事。”
林泽早已经打好腹稿,简单将救人的来龙去脉说一遍。大部分都是如实相告,只是那位侯爷的身份降低了点,只说是个跋扈的人。
“他有两个伴读,估计是京都某个有官身或是爵位的人家。明日起,你不要离开崇志堂的院子,免得碰上这些麻烦事。”林郁盛听完事情经过,对儿子的处理办法还算认可。
救人前还知晓先保住自己,林郁盛原先最担心的是这小子鲁莽行事,为了救别人,把自己搭进去。
“爹,我也不敢了。”林泽认真保证道。
林郁盛不与儿子在这件事上多扯皮,“今儿博士讲了一篇明宣十五年状元张渚的科考文章,你先瞧瞧这题目,再想想该如何解。”
林郁盛将一页纸拿给儿子,自己又拿出另一张,那是先生留的课业。
林泽接过来,一看是《四书》的题。
《四书》这种题是科举必考,并且篇幅也多,是国子监的重要学习内容。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大致意思是,被任用就施展抱负,不被任用就藏身自好,只有我与你才能这样吧。
林郁盛点燃一支线香,父子俩安静思考。
林泽按照答题方法,先弄清楚这句话的出处。再将其进行分类,属于哪种考法。最后按照八股文解题的十大步骤开始想内容。
因为只需要想这个答案思路,并不求完整的写在纸上,那就省去考虑文采和遣词造句的事。
两炷香燃尽后,林郁盛端起茶杯,喝了口水,抬眼看向儿子,“你说说解题之法。”
林泽嗯了声,一边看手里的草稿,一边说道,“此句出自《论语.述而篇》,全章三节,此题为第一节 ,是一节题。”
这些基本功,林泽在书院和文夫子的冲刺班学得很扎实了。
林郁盛微微颔首,示意他接着说。
“破题二句,儿子觉得‘行’与‘藏’可用明破之法,‘惟我与尔’为暗破。”
“嗯。”
林泽专注看着手里稿子,“承题四句,皆用颜子之意,不入口气。”
这里的圣贤指的是孔子和颜渊,因为按照规定,八股文中不能直接称呼孔子、孟子等圣贤。
需要用代称,比如圣人是孔子,能者、贤者是颜渊。
但到第二部 分,也就是承题四句,就不用代称,而是直接称呼名号,比如颜子。
林泽单是讲解自己这篇八股文的解题思路,就说了半小时。
所以要是动笔模拟科考时写的话,今晚只能写这道作业,其他的全都没时间了。
林郁盛听完全部,心里高兴儿子的聪慧,虽然没有听博士讲学,却能说得有条有理,“你瞧瞧状元之答卷。”
林郁盛抽出一张抄得十分整齐的答卷。这是先生在学堂中讲解时,他写下来的。
“爹,国子监真厉害,平日里多难得的状元答卷都随便拿来讲学用。”林泽一边爽歪歪,一边看这份标准答案。
仔细看了半个小时,林泽不得不承认,人家第一名的含金量真是高得离谱。
综合能力简直逆天,文章结构严谨,用词准确且富有文采,内容详实有建设性。
大佬对四书里面的篇章钻研得非常深,理解与运用就跟使筷子夹菜一样,有种信手拈来的自然流畅。
“写得真好,这位张渚大人称得上雅学绩文,湛神经术。以‘回乎’二字领起,直接入题。 ‘回乎’以下又起二比,在‘我尔’二字上盘旋,轻逗用舍行藏而不实作。”林泽最后总结道。
“你理解与品鉴都颇为到位,我这里有一份博士在学堂中讲解的详细记录,你回头仔细看看。下晌的课你不在,很是可惜。”林郁盛叹气道。
林泽被他吊起好奇心,“爹,是谁讲学?讲的是什么?”
“祭酒大人讲的一篇谢表。”林郁盛道。
林泽听完就抓头发,《表》这种文体是他最不擅长的一种。
当时乡试那三场就出了一道,他感觉答得真是碎一地,勉强用文夫子教的技巧拼凑出来。
表,是这年头臣民向皇帝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比如耳熟能详的《出师表》《陈情表》。
这也是科考老熟人,必考题之一。多的时候,三场三道,少则三场一道。
“爹,我瞧瞧题目。”林泽崩溃完,振作起来马上加倍学。
“先帝于明宣十三年十月,南巡广陵、云梦、寿光三府。十一月初四日回銮,出石头城,御舟至凤仪门外。各大小文武官员及地方乡绅百姓数十万于两岸跪送,先帝谕令停船,对三府大小官吏留下一番圣言。此乃殿试之时,以此事为题的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