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400)
“东西都带齐了,一会等你宁哥来。”
林郁盛背上书箱,看了眼儿子的脸色方才走到院子里,打开院门,站在门口张望。
林泽是坐在屋里等,外头的天际才露出一丝鱼肚白,露水重,寒气重。
他爹说了,尽量不要沾上这些。免得日后裂开的骨头愈合了,也会留下见风痛的毛病。
“林举人安好。小林公子…”,谢德说着话,眼睛落在后头慢慢走来的林泽身上时,突然变了脸色。
三匹马拉的大车里,谢宁并谢锻、谢安一并下车,皆是惊愕得一时说不出话来。
“泽哥儿!你、手臂怎么回事?昨晚回去还好好的!”谢宁快步走近,急声问道。
谢锻、谢安面面相觑。
林泽赶紧将昨晚对好的理由说出来,“宁哥,看过大夫了。休息十天半个月一点事没有,只今日投卷人多,容易磕了碰了,还请三位兄长多多照拂。”
“林兄哪里的话,咱们只管将你护在中间,不让旁的人挤到你。”谢安回道。
谢宁却说,“泽哥儿,你如今情况不同,等会我向礼部的主事秉明原由,可让你单独在一处完成投卷。”
林郁盛一听,“那可好了,但会不会太劳烦……”
谢宁笑了笑,“伯父安心,不是什么麻烦事。”
林泽想到昨晚见过的嫂夫人,她父亲可不就是礼部侍郎?
明白了,衙门有人,好办事。
林郁盛推辞过,见谢宁坚持帮忙,心里别说多欢喜。
今日当真是怕,恩科投卷举子,必得有两千余人。
这样多的人,又加上陪同一块来的,不说摩肩擦踵,那也是个挨个的。
马车晃晃悠悠前往礼部投卷班房,路上,互保的五人便开始交流学业之事。谢家三人目前都是在族中安排的先生处进学,大家发现,不同夫子的法子各有千秋。
“大少爷,到了。”外头车夫和谢德将马车停到一处影壁下的栓马石前,此时巨大的广场上,已经陆续赶来许多人。
一盏盏散发着黄色光晕的灯笼,好似一只只夏夜河边草丛中一闪一闪的流萤。
“泽哥儿,你先别下去,在车里等我消息。”谢宁回身叮嘱道。
林泽点头,“好,谢谢宁哥,为我奔波。”
谢宁笑了笑,“谁让我摊上你呢?”
林郁盛掀开帘子,看了一会,回头便打开书箱,拿出一个小包袱,“等会不晓得我能不能跟进去,若是不成。这里头是解状、保状和家状。”
林泽认真记下,用右手把小包袱放腿上。
这三个证件,少一个他这场恩科都要凉了。
解状是乡试后,安庆府以学政名义开出的证明文书,主要是说明林泽在何年何场科考中,分别取得童生多少名,秀才多少名,举人多少名。现经州府考核,推举至京都参加恩科会试。
保状是五个互保之人共同签订的,内容为:互保人的姓名,有无丧服禫(同蛋音)制未清,并且不是倡优等不可参试之人,家里直系三代亲属不曾犯十恶不赦死罪的。这些基本信息都是要求互相担保,若有一人出现不实的情况,则五人连坐。
家状主要是描述应考人的姓名、年龄、家庭成员情况,三代人名讳,从事的职业以及乡贯等。这份证明是需要左邻右舍、村长、里正及有一定名望的乡贤签名画押。
只要看这些文书,你就会发现,要是跟村里人处不好,连个保人都找不到。可见,科举之艰难。
别说那种以后当官,收拾曾经看不起自己的人。村长、里正、乡贤直接拿捏住你的命脉,让你第一步就走不出去。
约莫小半个时辰后,天色已经大亮,里头的人更多了。
谢宁带着两个护卫回来,轻敲车门,“泽哥儿,可以了。咱们一块跟你进去,先帮你投卷。”
林泽父子俩对视一眼,露出喜色,林郁盛顺手把刚才拿出来的小包袱又装回书箱。
“跟我来。”谢宁等林泽小心下车后,挥手示意家丁护卫们保护好泽哥儿。
这时候林泽才发现,前面有个吏目装扮的男子跟谢宁一块来的。
“这位是礼部仪制清吏司沈主事。”谢宁脚步轻挪,介绍道。
林泽等人当即站好,面向对方,作揖行礼,“学生见过沈主事。”
“诸生不必客气,因历年都有特殊情况的学子,只是本官分内之事。”沈主事不动声色地打量一番眼前四人,其中在林泽身上停留最久。
说完,沈主事朝谢宁微微颔首,先一步往里走。
林泽等人跟上,因是开辟的绿色通道,这一次投卷,顺利得让人无法想象。
第190章 同窗探望
夏天的庭院,浓荫中藏着数只‘唧唧’‘吱吱’,卖力叫唤的蝉儿。偶有一两只路过歇脚的鸟儿,停在枝头,陪着‘啾啾’两声。
廊下的阴凉处,置了张竹编的躺椅,旁边还有一个小木凳,上头放着一粗陶碗。
林泽躺在竹椅上,右手拿着一卷书在看,受伤的左手被妥善安置在身前。
“泽哥儿,汤药差不多放凉了,赶紧喝。”林郁武抱着一大把劈好的柴火,路过时,出言提醒道。
林泽放下书,看向那碗深棕色的汤药。前面已经连喝两日,那股集齐酸、苦、涩三味的口感,让他现在看一眼,胃和喉咙就有恶心的应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