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469)
苏老头真是越说越高兴,林泽太会哄人了,“你可是要去找同窗好友?天色不早了,快去吧。你能专门来瞧瞧我老头子,已经高兴坏了。”
林泽和温庭山向他作揖告辞,临走前,林泽给他老人家塞了两个以前送他吃的小面包,撕开包装袋用油布包着。
两人沿着斋舍间的回廊往前走,一直到林泽以前住的砚池斋,站在桂花树前,林泽四处看,一切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饭堂里面忙活的还是熟悉的大叔和大婶,木质的楼梯不时有人进出。
面孔有的陌生,有的熟悉。
“林泽?”雷宗荣和刘一阳捧着碗筷从楼梯下来,不可置信地看着楼下站立的林泽。
“雷兄、刘兄,是我。”林泽道。
雷宗荣刘一阳两人得到回应,飞快跑过来,脸上全是惊喜之色,“你、你怎的来书院了?”
林泽笑道,“来看看大家。”
刘一阳、雷宗荣这时才反应过来,旁边还有个温师兄,“温师兄。”
温庭山颔首,“既然寻到人了,那清珩便交给你们好生招待。”
刘一阳两人自是无不答应的,“师兄放心,我们定然尽心!”
温庭山跟林泽示意后,便离开了。
林泽拉着两人往楼上去,“卢兄在吗?咱们四个一块叙叙旧。”
雷宗荣略有些难过道,“卢兄他年前考完最后一场就收拾东西回家了,他跟我们说不想念书了,回家学医继承家业。”
林泽愣了愣,“那、还是恭喜卢兄,日后悬壶济世,成为一代名医。”
刘一阳看出林泽的遗憾,说道,“我们晓得他家在哪,林兄不妨写信给他,我们给你捎带过去。”
林泽点头,虽然有点遗憾,但还是为卢桂高兴,他走了自己想要的路。
“哎,你们怎么带我来以前的斋舍?里面没人吗?”站在熟悉的房间门前,林泽诧异道。
“你这个大名人的居所,山长后面专门空出来,没让人住。”雷宗荣解释道。
林泽感觉有点魔幻,好家伙,他这就有名人故居的景点了吗?
“我们俩住在那边。”雷宗荣带着林泽继续往前走。
“你们两个人一间的?”林泽惊奇道。
他记得这两人因为没钱,住的是最便宜的大通铺。
“嗯,我们有一回去看望卢兄,恰好碰见卢伯父,他邀请我们一起来家里坐坐,然后就说要出资捐赠我们考学。”雷宗荣道。
刘一阳打开房门,请林泽进去。
三人在床边落座,林泽打量这间双人房,大致跟他以前住的摆设差不多,确实比大通铺好上许多。
聊了一会,三人一块去食堂吃饭,直到天色已经要暗下来,林泽将三份礼物拿给两人,其中有一份是托他们转交给卢桂。
“你放心,我们定然带到。”刘一阳保证道。
“咱们京城相见,期待你们早日来参加会试。”林泽告别道。
“我们会努力的。”刘一阳两人眼含热泪。
“那、我先回去了。”临走前,林泽从怀里拿出两个荷包,分别塞给他们,然后头也不回上了骡车。
多福和石头早已经准备好,等林泽一上车,马上就往外走。
雷宗荣、刘一阳两人一直送到斋舍门口。
“这是银子?”回来时,刘一阳握着荷包朝雷宗荣小声说道。
“嗯。”雷宗荣知道林泽的心意,他们以后考学需要很多银钱,刚才聊天叙旧时,林泽已经说过。
“走,咱们回去温书,一定会再见的。”刘一阳坚定道。
“好。”雷宗荣笑了笑,两人快步回去。
第224章 林氏族谱
离开北山书院,林泽回到安阳县老杨家脚店住一晚。第二天,吃过早饭后三人开始往回家。
“泽哥,今儿回到家,那张石头凳子是不是能从木盆里拆出来了?”多福咬了一口脆柿子,好奇问道。
“嗯,咱们下晌就到家,时辰刚刚好。”林泽手里也有一个甜脆的柿子,这是杨大叔自家种的,今儿早上专门拿了一小篮子给林泽带着路上吃。
“石头粉末做的凳子。那可比木头做的结实多了,还不必辛苦上山采石。”多福满脸期待。
林泽笑了笑,水泥项目比咸鸭蛋大很多,他要一点点慢慢铺开,急不得。
这一路,林泽继续担任教书先生,轮番给多福和石头讲学。
下午三点多,林泽三人再次回到桃花坪。
刚到村口就碰上外出的族人,大伙将车架拦停,“泽哥儿,回来了?”
林泽从车厢里出来,“回来了,几位叔婶要去哪里忙活?”
林郁强看了眼儿子石头,往前走一步,“泽哥儿,石头凳子是不是能成了?要什么时候去看?”
原来是这个事,林泽当即回复道,“这就可以。”
大家不由露出惊讶之色,他们知道是今天,没想到林泽一回来就要去看石头凳子。
林郁强小声问一句,“泽哥儿,能等傍晚吗?咱们不晓得这么快,手里的活还没忙完。”
林泽看一眼大家期待的脸,“自是可以。这样吧,一会我让石头和多福告诉大伙一声,咱们傍晚就在祠堂那边看石头凳子。”
林郁强露出安心的神色,忽的想起一件事,“泽哥儿,族长和盛哥在修族谱,你要不先回去瞧瞧?咱们晚些再见。”
林泽一听就来兴趣了,其实他还没翻过林家的族谱。虽然一直很期待族谱单开一页的那天,但一直忙着求学科考,根本没时间看一看,“行,各位叔伯婶子大娘,我们先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