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门福女(109)+番外

作者: 连三月 阅读记录

买人啊?李青禾对买卖人口有些抵触,尤其是她还差点被卖掉,一时有些纠结。

申启点的火锅卤味什么的已经端上来,他也顾不上一脸纠结的李青禾,先填饱自已的五脏面再说。

李青禾念头很容易通达,还没等申启烫完一碟羊肉,她就想通了,自已不买别人也会买,说不定自已买了把他们拉出火坑,善事一件啊。

人手倒是解决了,还需要一个掌柜,掌柜得有经验还得识字,最好是了解自已店铺的。

如今符合这一人选的,貌似只有冬至跟她娘,她娘认识的字少不说,她自已也不放心让她娘出远门。

而且冬至机灵,别看他只有十六岁,但是他十一岁就开始当跑堂,经验也算丰富,况且食铺的掌柜又不用像大酒楼那么多事,她相信冬至可以胜任,不过冬至家人都在清石县,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去宁州府的意愿。

第99章 宁州

于是等晚上打烊之前,李青禾把冬至给叫到柜台前,道:“我想在宁州府开个分店,需要一个掌柜,目前你是最合适的人选,想让你去,你有什么想法吗?”

“啊?东家,你说的可是真的?”冬至眼神李充满兴奋,又有些不可置信。

“当然说真的”,李青禾觉得有些好笑,至于这么兴奋吗?

冬至确认了李青禾没开玩笑,连忙点头,道:“我没想法,我去宁州府。”

开玩笑,这机会难得。

李青禾:“你不用回去跟家人商量下吗?”

都说父母在不远游,这个时代很少有人愿意背井离乡。

冬至一拍胸脯道:“我家人肯定同意的,我爹说了,好男儿要志在四方,他是因为被我们几个讨债的给绊住,不然他也想出去。”

如此说来,他的父母也算开明。

第二日,她和冬至跟着林义上了租来的船上,前往宁州府,船上在装着两千斤腊肠。

从清石县道宁州府这条江叫沣江,江水清澈,风景优美,时不时还有鱼儿跳出水面,与洁白的浪花相嬉戏。

李青禾看了一会儿风景,就有些乏味了。

冬至像只兴奋的猴子,上蹿下跳,看见一条鱼冒头,都能吱哇乱叫,让李青禾有一瞬间后悔自已做的决定。

从清石县道宁州,水路需要一天半,船上共有三个小房间,她理所当然独占了一间,剩余的两间让林义他们跟船夫们挤挤。

等到午时,吃了些煎饼的午饭,李青禾就回到她小房间睡午觉。

睡醒之后,就拿出她特地找来解闷的话本看起来,这话本无非是什么穷酸小子偶遇千金大小姐的故事。

这么俗套的故事她翻几页就想看了,还不如拿字帖出来练字。

等到酉时,她才出房间,林义正在处理一条鲫鱼,说是船夫捕上来的,正好炖个鱼汤配干粮。

船上有个炉子,还有一个船夫们用来熬粥炖汤的砂锅,李青禾怕林义炖的鱼汤不好喝,等他把鱼处理干净之后,就把活接过来。

在砂锅里放一点油,然后把鲫鱼稍微煎一下,加入江水,再放上姜丝和盐巴,盖上盖子,一炷香过后,揭盖盖子,一股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

林义拿来碗,每个碗盛大半碗,跟船夫们分着喝。

带来的煎饼这会儿又冷又硬,李青禾喝了几口汤之后,就开始用鱼汤泡着煎饼吃,味道也还行。

等吃完晚饭,太阳也落山,余晖铺在江面上,正合了那句诗,半江瑟瑟半江红。

李青禾坐了一会儿,就又回到房间里,准备早些睡。

听着船浆浮水的声音,竟然没一会儿就陷入了沉睡。

第二日一早,就被两岸的船夫们的船调个吵醒,调子轻快,歌声嘹亮。

睡了一晚上,精神早就养好,也不赖床,起来之后就着热茶,吃了两个馒头。

林义撩开帘子从外面进来,道:“大概还有两个时辰就到了。”

李青禾点点头,继续看着两岸的风景消磨时间。

等到午时,终于看见不远处的大码头。

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就从宁州府城中穿过,又有几条水陆干线汇经,因此交通发达,商贸繁荣,从此经过的商户、旅人不计其数,所以宁州府是大越朝有名的富庶之地。

宁州府有几个大码头,此番停船的码头只是其中一个,但也比清石县那个大不少,这会儿应是午饭时间,还有好多苦力工人在搬货物。

林义在一个码头管事出租了两辆牛车,又雇来几个人帮把腊肠都搬到牛车上,等腊肠都搬完之后,付了工钱以及船租,就跟冬至一人架着一辆牛车往他租的铺子赶。

李青禾坐在林义旁边,欣赏这这繁华的宁州府,街道极为宽敞,商铺林立,路上的行人络绎不绝。

到了林义租的铺子门前,林义先行跳下车,她紧随其后,没一会儿一个瘦小的中年男人小跑着出来,“东家,你们来了?”

林义点点头,向李青禾介绍:“这是铺子的掌柜,叫谢荣来。”

又向谢掌柜道:“这是李青禾,是我们作坊最大的东家。”

谢荣来刚还对林义向一个小姑娘介绍自已有些不明就里,经他介绍,才知道这小姑娘居然是腊肠作坊的最大东家,听说十分能说得上话,于是十分殷勤地把她请到店里。

店里的货架什么的都已经摆好,只有一个伙计在擦灰尘。

谢掌柜招呼他出去搬腊肠。

林义跟冬至小两个年轻小伙也不闲着,帮忙一起搬。

他们四人没一会儿就把腊肠搬进来,谢掌柜跟那个伙计留在店里整理这些腊肠,一一摆上货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