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福女(117)+番外
“他们没说实话,我也这敷衍一下。”李青禾继续安抚她道:“不过今天居然知道这个秘密,我会帮你调查当年之事的。”
方桃叹了一口气,笑道:“知道不知道又如何,我刚也想通了,这么多年过去,就别费这个力气,当年之事,就让它过去吧,我对如今的生活非常满意。”
李青禾见方桃的笑意不达眼底,便知道她说的话有些违心,估摸是担心,自已就是被亲生父母故意遗弃的,到时候就算知道亲生父母是谁,也是徒增悲伤而已。
决定自已暗暗调查,不要让她知晓便是。
温酒提着食盒,回到宅子的时候,温时琛正在看书,他如今每日只腾出一个时辰去帮人写信,其余时间都是在宅子读书习武。
章龄之也问他,若不然去松白书院就读,虽说松白书院不比国子监,但也是宁州府有名的书院,每三年都会有松白书院出去的学子考中进土,甚至还出过状元榜眼,多少学子要经历重重考校才能进来。
温时琛笑笑,言是需要考量一下。
他十三岁就是院试案首,破格被国子监录取,自然有资格进入松白书院,但是他目前对仕途兴趣泛泛,不如白身来得自在。
温酒一边把食盒的试吃摆出来,一边絮絮叨叨:“那个小掌柜今日竟给我们便宜不少,还每份菜式都加量,我还以为她看上我了呢。”
温时琛低笑一声,“你多虑了。”
李青禾次日便找人帮接触一下靠山村的老人,想打听一下当年方父方母把方桃带回来的情景。
“不太记得了,他家老人过世得早,早早就分家了,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孩子,我们也不怎么他们来往,等发现他家有个孩子的时候,孩子都会走路了”,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婆婆慢悠悠地道。
“哎,这个我有印象,我平时跟他家婆娘一起到河里洗衣服,也没见她肚子大,过了一个冬天,后来天气冷,就没到河里洗衣服,过了一个冬天,她家就开始又奶娃娃的哭声”,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道。
“我也没怎么注意啊,虽然住得近,但是他们家在村里人缘不怎么好,不过你这一问,好像他家的阿桃确实是突然就出现一样”,头发半白的妇人,一边挑拣豆子,一边道。
“对了,他们家的条件本来很差,但是有了阿桃那一年,他家条件就好了不少,时常看见她们去购买粮食物件”,一个微胖妇人,脸色红润,说起这事的时候,眼底还有一丝羡慕。
在茶楼里,那人将这些话都转述给李青禾听。
李青禾捧着一杯花茶,闻言后想得出神。
按照这些老人的说法,她娘确实不是方父方母亲生的,而且方父方母还从这件事里面,得到了好处,不然也不会在有她娘这年,家里条件就变好了,不会有这么巧合的事情。
只是这只能证实方桃并非是他们所生,不能证明真的是捡回来的,还是有别的原因。
看来还是得从方父方母这里入手。
不过这事不急,你一急,他们肯定得要更多的筹码,时间还长。
等李青禾离开茶楼,回到禾食记的时候,陈氏跟冯婆子正一人抱着一个孙女,在后院聊家常。
她也上前打了个招呼,这会儿店里事不多,便坐一旁听她们聊天,她就是又个爱听八卦的毛病。
冯婆子的幺儿叫冯才,今年十六,还没成亲,近日来她看上隔壁村的一个姑娘,之前也请媒人去问过他们家的意思,他家对冯家也满意,她此次来县城,就是想买些聘礼,请媒人正式上门提亲的。
“我跟你说,那姑娘长得乖巧,性子也本分,看着是个是和过日子的”,新媳妇还没进门呢,冯婆子就先夸起来了。
陈氏附和道:“那不错,娶妻可不能娶事多的,不然家宅不宁。”
“说道家宅不宁,你那妯娌家现在就不太安宁”,冯氏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对陈氏道。
陈氏好奇:“哦?如何不宁?”
“就前几日吧,他们家老二夫妻,闹着要分家,这事村里没多少人不知道的。”
陈氏:“都说父母在不分家,何氏那人跟我们死去的婆婆一样,偏心到极致,他们家老二一家就是受气包,吃力不讨好,在家里头什么脏活累活都是他们做,到时候分家,定是分不到什么,现在闹分家也正常,早点脱离出来,为自已的小家打拼,做好过竹篮打水一场空。”
当初她们二房不就是,活干得最多,分家的时候就得那么点东西,只是她过世的老头愚孝,不懂得在公公在世的时候提分家。
不过她还是好奇,他们家闹分家的契机是什么,便问:“只是为何要突然提起分家啊?”
李青禾听着也奇怪,按理来说李承安考上秀才,家里有秀才,他家的田地基本不用交赋税,按照现在这个时代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想法,这时候提分家,肯定是有什么特别的原因。
第107章 桃林
冯婆子道:“这我就不是很清楚,只是听说开春的时候,他们要送老大家的承平去学堂,而没提比承平还大四岁的承泽。”
李青禾插了一嘴,问:“那这离开春都过去两个月,咋这会儿才闹起来?”
会不会是跟上次她碰见的事情有关?
冯婆婆摇摇头,表示自已也不是很清楚。
这是别人家的事,她们聊聊也就过了。
冯婆子还是没忘记自已来县城的主要目的,只坐了一会儿,就离开去买东西。
后来,她们回村才听人说,原来是李康借来县里做短工为借口,偷偷跟别人一起做点小生意,奈何被何氏发现了,要他把手里的私钱都交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