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门福女(131)+番外

作者: 连三月 阅读记录

说完还下意识地看了眼林义。

林义笑道:“这有什么,腊肠铺虽是我管,但最大的东家还是青禾,腾点地方卖番茄又有何妨。”

李青禾却有些尴尬,清石县的腊肠铺子帮自已卖辣椒,宁州府的帮自已卖番茄,不过现在最紧要的是把这批卖出去,过后再清算这些人情利益。

于是便把这些腊肠跟番茄都送到腊肠铺子去。

路上,李青禾问冬至,宣传造势做得如何了。

冬至得意道:“一看完你的信,我就去找说书先生,现在这个《番茄之恋》在宁州府也很出名,然后刚才一得到消息,我就让店里的伙计去找人到处吆喝,想必等会儿我们到铺子那里没多久,就有客人上门。”

李青禾点点头,直夸他干得好。

到腊肠铺子之后,跟谢掌柜禾店里的伙计简单地寒暄几句,就手脚麻利得把番茄摆放好。

果然如冬至说的,还没等番茄摆好,就有一个身穿锦衣的中年男人带着一个小厮前来。

谢掌柜连忙迎上去,恭敬道:“张老爷,许久不见啊。”

竟然还是谢掌柜的熟人!

张老爷笑呵呵道:“好久不见,我正准备去西华街谈生意,路上听闻说你这里有话本里的番茄,便顺路过来瞧瞧。”

“这果子就是番茄,味道极好,您尝一下”,谢掌柜指着货架上的番茄道,虽然还没吃过番茄,但做生意的,自然要说番茄好。

说着就把刚才提前切好,放在柜台的番茄端到他面前。

张老板用牙签叉起一块,放入口中,点点头:“嗯,味道不错,给我来三十斤。”

宁州府的人果然财大气粗,价格都没问,就直接买三十斤。

李青禾笑盈盈道:“好嘞,一斤三十文,三十斤就是九百文钱。”

从清石县辛辛苦苦地运来,又消耗了很多冰块保持番茄的新鲜,况且宁州富裕,舍得吃的人比清石县多,她便把价格提了十文。

话音刚落,他身后的小厮就从钱袋子拿出一锭碎银放在柜台上。

伙计把三十斤番茄称好之后,用布袋装着,递给那小厮。

主仆二人就此离去。

没想到第一个客人就买了三十斤,李青禾松了口气。

不过她有些好奇这人是谁,便问:“谢掌柜,这人是谁呀?”

谢掌柜道:“这是张氏商行的东家,他是我们的大主顾,从这铺子进过几次腊肠带到外地卖,后来他要的量越来越大,就改去清石县进了。”

“我好像有些印象”,林义道。

李青禾点点头。

这个话题没持续多久,因为陆陆续续不断有客人上门,买番茄的,买腊肠的都有,主要还是因为番茄。

众人忙着招呼客人,介绍番茄的介绍番茄,称重的称重,收钱的收钱,客人虽多,但十分有条不紊。

待到天黑打烊,不到半天,就卖出去一千多斤。

第三天,还没到午时,就把带来的番茄卖完了。

李青禾也终于腾出时间去食铺看账本。

她一来到店铺,雨露、同贵跟杨柳就从厨房跑出来见她,同贵不得了,竟然比在清石县的时候胖了一圈。

不都说这个年纪的男孩子在发育,不容易胖的吗?

跟她们三人寒暄完之后,冬至把后面他雇来的伙计都介绍给她认识,都是年轻小伙,看着也还算靠谱。

冬至把伙计们都赶去干活之后,就低声道:“这些人我已经考察过,都是老实清白的人,不老实的早被我解雇了。”

李青禾给他竖个大拇指,夸道:“干得好,对了,之前太忙了,都忘了问你那些辣椒籽卖得怎么样?”

因为干辣椒能存放,李青禾又留出不少,等着冬春时节用,剩下的堪堪够在清石县卖,就没有拿到宁州府来,便只让冬至帮卖辣椒籽。

冬至道:“上次你让林哥把辣椒籽带来之后,我就让托谢掌柜帮忙,请来几个他相熟的商行东家和地主,请他们吃了一顿全辣宴,又凭我俩三寸不烂之舌,辣椒籽都被那几人包圆了。”

说着从怀里掏出几张银票,递给李青禾,“呐,这都是卖辣椒籽的钱。”

李青禾接过来一看,竟有二千多两,她在清石县卖了一个多月的辣椒跟辣椒籽,也才挣了一千两,他们一顿饭就挣得比自已一个月多。

李青禾便问:“就一顿饭,他们就把辣椒籽都买了吗?不问问产量什么的?”

冬至:“问啊,我按照你说的,告诉他们一亩就能产几千斤,本来有人想先拿几粒去中来看看,但是其中一个商行东家,都要了,其他人一听,生怕没他们的份,也不说要试种了,直接争辩起来起来,最后结果就是每人都要些,把一布袋的辣椒籽都分完了。”

李青禾心想,看来这几个商行的生意还没做到西北,之前贺氏也说过,西北也有种植辣椒的,但很少,只当药用。

上次给她家送番茄的时候,她提到,李铭见辣椒籽能卖到一文钱三粒,就亲自去了西北,打算从西北多带些干辣椒回来,趁别人还不知道西北有辣椒,能靠辣椒籽挣点钱。

第120章 布庄

得知辣椒籽卖完之后,李青禾便翻看起账本,没想到分店的每日盈利竟比清石县的还高。

等李青禾看完账本之后,冬至才从一个怀里掏出一个铜制的牌子放在她面前,上面赫然写着“清石李青禾”,道:“东家,我用你名义把这些月挣到的银子都存进唐氏钱庄,到时候你凭这个牌子就可以去把钱拿出来。”

李青禾拿起牌子,仔细端详着,这牌子的最上面刻着一个一个海棠花,想必是钱庄的标志,底下就是刻的是她的户籍和名字,最下面还刻着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