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门福女(197)+番外

作者: 连三月 阅读记录

李青禾又道:“前五十名又叫廪生,以后他见到官爷不用下跪,还免徭役、名下的田地还能免去粮税,不仅如此,每个月都能在官府那里领津贴呢”

“哎哟。”陈氏双手拍大腿,激动得差点就要跳起来,大房的承安可不是廪生,这证明小文比李承安还要聪明些。

相比于陈氏的激动,方桃就冷静一些,问:“那小文如今人在何处?”

李青禾道:“他去跟周夫子报喜去了。”

陈氏:“应该的应该的,小文考上廪生,周夫子功不可没。”

李青禾也很开心,想着自家弟弟这么有出息,应当好好炫耀一下才行,于是找出一纸,三下五除二写下则告示:此番院试,舍弟李承文有幸上榜,名列第三,明后两日,凡是到店吃饭者,都能免费得到一份糕点。

写完就用浆糊贴在门外,顺便让孙二跟不识字的客人们宣传一下。

方桃见李青禾如此财大气粗,笑着摇摇头,也不多说什么。

至于陈氏,她心里已经在合计着明日回一趟上溪村,小文考上廪生的事,不得让她的妯娌知道知道?

在前两年,周夫子就不在自家设立私塾,而是在附近租下一处空旷的宅子作为学堂,也收了更多的弟子,此时学堂的学子们已经下学,只剩周夫子跟前来报喜的小文。

周夫子十分欣慰,自已所收的第一批学生只有十个一二个,就有一个一次就能考中秀才。

他看着身长玉立,快赶上自已个头的李承文,满意地道:“如今你已是廪生,真是青出于蓝啊。”

李承文拱手弯腰,“是夫子教导有方。”

周夫子抚着青须,道:“哎,全凭你的天资跟刻苦,如今我也没有什么可以教你的,一个月后松白书院三年一次的选拔,你快回去准备准备吧。”

松白书院建立于前朝初年,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宁州府仅有的两所官学之一,只收秀才以上的学子。

也不是考中秀才就收的,秀才只是一个门槛,想要进入松白书院,还要通过很严格的考试。

清石县的读书人没有不想进入松白书院的,当然包括李承文。

等他回到家中时,李青禾兴致冲冲地递过一个请帖。

“这是何物?”李承文没有接,不解地问李青禾。

李青禾扬了扬手中的请帖,道:“这是县太爷送来的,说是邀你到府上一聚,不仅仅有你,还有好几个,应该是我们县名列前茅的学子都去吧。”

刚才来送请帖的官差说了,县太爷对于这次院试结果非常满意,前三甲,清石县就占了两个,前五十中,也占八人。

要知道宁州府除了府城,底下还有十六个县城,有这成绩,清石县绝对是佼佼者。

“哦。”李承文答应着,便接过帖子。

“我前天就想问你,那个案首叫夏什么,名字怎么这么耳熟?”李青禾问。

李成文眼神有些复杂,片刻后才道:“叫夏书培,是夏凝薇的兄长。”

李青禾:“!”

难怪她觉得耳熟,不过说到这个,她就想起了小武,也不知道那小子如今怎么样了,消息都没一个。

与此同时的夏家,夏秀才对于儿子能拿案首自然欣喜,要知道他当初也仅仅考了二百多名,儿子比自已优秀,他不仅没觉得羞愧,反倒很是欣慰。

“你说名列第三的也是我们清石县的,是何人?若是此人年轻,倒可以交好一下。”夏秀才轻呷一口茶问。

夏书培已年过十八,三年前本该去参加院试,以他的学识,三年前就能去参考院试,奈何时运不济,那年院试将至时,感染风寒,最后在倒在贡院里,试题都没写完。

不过当年若是没有那场风寒,他也没有把握能拿到如今这么好的名次。

见父亲询问,夏书培垂着眸道:“这人我们都认识,就当年害薇儿破相那小子的同胞哥哥。”

夏秀才捏紧茶杯口,“竟是他,没记错的话,那小子也才开蒙不过几年?”

“大概五年?”

夏秀才喃喃道:“那可真是个人才,你还是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开始跟着我识字的呢。”

夏书培顿时羞愧得低下头。

夏秀才没理会儿子的举动,又道:“当初若是在坚持一下,把这小子定下做薇儿的夫婿就好了。”

第181章 以身试毒

陈氏行动能力很强,当天晚上就收拾好东西,次日就回了上溪村。

她把东西都放回家里后,就往村南走去,效仿当初何氏的做法,拉着冯婆婆就在大房门口唠嗑。

陈氏的老脸笑成了朵菊花,层层沟壑里,映着喜气,“对啊,我家小文考中秀才了,还是第三名呢,哦,第三名又叫廪生,每月都能在官府那里领廪粮。”

冯婆婆自然知道陈氏的用意,附和道:“哎呀,小文可真能干啊,你如今也是一个秀才的奶奶了。”

何氏在院子里听到两人的谈话,差点咬碎一口黄牙,这死寡妇就是来气她的。

随着陈氏的声调越来越大,凑过来聊天的人也越多,纷纷向陈氏道喜。

田村正笑道:“整个宁州府的第三名,何不摆个席庆祝下?”

陈氏一摆手,笑得合不拢嘴,道:“哎呀,只是个秀才,有什么好摆席的,等他考上举人,定会请乡亲们喝一杯。”

“咔嚓。”何氏听到陈氏这句话,立即把手里的竹枝都掰断了,气得浑身发抖。

这老虔婆绝对是在笑话她孙子还没考上举人,我倒要看看你家小文到底有多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