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门福女(221)+番外

作者: 连三月 阅读记录

伙计脸带歉意,摇摇头道:“不能,最远只能寄到京城。”

李青禾听闻,有些失望,早上从她奶奶那里得知,信是一个官差送来的,那小武应该是通过驿站寄来的,奈何驿站不帮百姓寄信。

思来想去,清石县她比较熟悉的,官阶比较大的,就是章院长。

也不知道能不能通过他,帮忙寄一封信。

不管能不能,李青禾最后还是决定试一试。

当天晚上,一家人吃过晚饭,去河里烧过纸钱,放过河灯之后,聚在客厅里,准备一起给小武写一封信。

她们说,李承文写。

最先是陈氏,她最关心的,无非就是吃得饱不饱,穿的暖不暖,若是上了战场,千万就顾着自已的生命等等。

之后是方桃,补充陈氏说漏的,又关心叮嘱了几句。

到李青禾了,她道:“你让他下次写信的时候,仔细说说这个叫徐沣的将军。”

她话一出,其他人都疑惑地看过来。

他们都不得知,李海棠在京城见过一个长得很像李用的人,没影没皮的事她也儿不响多说,摸摸脖子道:“我就好奇嘛,想知道有多像。”

李承文不疑有它,在信李写上李青禾想说的。

“道我了到我了。”菱儿举着她的小胖手,道:“大哥,你告诉二哥,菱儿好想他,让他快些回家。”

李承文温柔地笑了笑,道:“好。”

最后就是李承文自已想写的。

第二天,李青禾早早就起床,提着昨日买的礼品,跟着李承文一起去松白书院。

她到书院没有进去,将礼品跟信都交给李承文,让他去找章山长。

她在书院门口等着,大约半个时辰后,李承文才小跑出来,额头上还染着一层薄汗,带进去的礼物还提在手上。

李青禾上前一步,关心地问道:“怎么样,章山长不愿意帮忙吗?”

李承文笑道:“他愿意帮忙,说正好在北疆有他认识的人。”

李青禾听完才松一口气,看了眼还在他手上的礼品,道:“你这么久不出来,还以为发生什么事了。”

第203章 又一年中秋

李承文将手上的礼品地给她,道:“他跟几个夫子在议事,所以耽误了些时间,至于礼物他却不愿意收,说为人师长,不能收学生的东西。”

话都说到这地步,李青禾自然理解,也没接过礼品,道:“里面都是一些糕点跟文房四宝,你带进去自已吃用吧。”

李承文还要上课,李青禾就不跟他多说,只交代了几句之后,就离开了。

……

今年的中秋节缺了两人,一个是远在北疆的李承武,一个是由于过些天就要参加乡试的李承文。

今年的乡试定在八月二十八,为了更好的适应江州那边的水土,不至于在考试的时候出现意外,李承文跟几个同窗结伴,在八月初的时候,就乘船前往江州。

李青禾本来也想跟着一同前去,顺便看看嫁到江州的元茜和开在江州的纤云楼。

只是在出发前两天,屋顶掉了块瓦片下来,这屋顶也很久没有修葺过了,陈氏担心下次屋顶上的瓦再掉下来,砸到人就不好,于是买了些瓦片回来,准备将裂开的换下来。

石梅自告奋勇,把这件事包揽下来,在换好瓦片后,顺着梯子爬下来时,不小心踩空,直接摔下来了。

好在她身手好,除了崴到脚,没受什么伤。

伤筋动骨一百天,虽然只是崴到脚,还是先休息好为好,李青禾只能将行程改一下,决定等过完中秋,再跟石梅一起去江州。

清明中秋还有过年,这些重大的节日,陈氏依然雷打不动地回村里过。

老人家最恋旧,虽然在县城住了好几年,但最惦记的还是村里的家。

李青禾等人自然没有意见,买好肉菜,一家人高高兴兴地驾着马车回了村里。

村里还是一副熟悉的模样,等放下东西,再一起将房子里里外外打扫一遍,眼看着时间还早,就跟她娘和陈氏说一声,就带着石梅去村里转转。

上溪村现在种最多的植物,就是番茄跟辣椒,番茄已经过季,庄稼人勤快,很快就将番茄地翻一遍,种上冬季蔬果。

而辣椒还在持续采摘,一大片一大片的辣椒地,墨绿色的叶子中,藏着青青绿绿的辣椒,煞是喜人。

“青禾?回来过节啊?”冯婆婆从一片山药地里钻出来,笑眯眯地跟她打招呼。

“冯婆婆。”李青禾也笑着回应了一声,“是啊,你这是在做什么呢?”

冯婆婆笑道:“我估摸着山药可以挖了,就来瞧瞧,你们带菜回家了吗?去我地里摘点,现在的小白菜清爽可口呢。”

李青禾笑着婉拒:“不用,我们带了菜回来的。”

“带回来指定没我家的好,跟我去摘点,你奶奶就爱吃小白菜。”冯婆婆不分由说地拉着李青禾,往她家种小白菜的地里走去。

李青禾无奈地等在后面。

石梅见状,也赶紧跟上。

冯婆婆口中正清爽可口的小白菜,才只是菜苗苗,确实是小白菜最好吃的时候。

只有一分地左右,冯婆婆蹲下,边扯菜苗苗边道:“今年撒的种子多,到时候也种不完,正好现在扯点吃。”

小白菜、大白菜跟生菜一样,都是直接将种子撒在地里,等到长成菜苗时,才会移植到小坑里种。

李青禾不好意思看冯婆婆一人在拔菜苗,便也蹲下来,帮忙拔。

冯婆婆手脚麻利,没一会儿的功夫,拔了很多。

李青禾劝道:“够了,扯这么多我们也吃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