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门福女(235)+番外

作者: 连三月 阅读记录

于是他就留在那里,直到有一天,大将军带兵攻打山寨,将那群山贼都清剿了,唯独放过他。

大将军当时是这么问的:“你力大无穷,对我这边的人却没下死手,这是为何?”

他忘了那时候他是怎么回答的,只见大将军哈哈大笑了一声,道:“你天生神力,在这贼寇行列毫无用武之地,不如跟我去北疆保家卫国。”

懵懂无知的他,自然没意见。

李青禾听完,总算知道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道:“你还活着,奶奶跟娘她们一定会很开心的。”

李用心疼的给她拨开垂在额头的碎发,“小武都跟我说了,这些年,多亏你,家里的生活才好过起来。”

很难想象,当初才十一二岁小姑娘,是如何撑起一个家的。

第217章 回到京城

李青禾笑了笑:“这是我该做的。”

军营不能久留,况且李用刚醒过来,身体还没恢复,午时一过,李青禾留下牛肉干,就跟石梅一起离开军营。

适才她也看见了,军营的伙食很一般,不利于养身体,于是李青禾便每日都去买骨头或者是鸡炖汤送过去。

等到李用恢复生龙活虎时,李青禾才腾出时间做她的事。

先前老车夫有跟她提过,他在附近一个叫黄沙庄的村子有熟人,那村子的村民朴实憨厚,每户人家都养了牛,若是她想买牛的话,可以去黄沙庄买,比去大牧场买划算。

老车夫的话或许有水分,但去看看也无妨,于是这日她跟石梅一起驾着马车来到黄沙庄。х

村子里面基本都土泥屋,道路也没有修整,坑坑洼洼的。

进到村子,李青禾找到村正,说明了来意。

村正一听是想要买牛的,顿时热情起来,道:“我们村是养了不少头牛,不知道姑娘要多少头?”

李青禾思索一下,问道:“不知道你们村的牛价钱如何?”

谈到价钱,村正也严肃起来,道:“你是老宋介绍来的,我也不坑骗你,骨头内脏不值钱,整头卖的话,九文钱一斤。”

李青禾默默的算了一下,九文钱一斤,倒也挺合理,先前她也问过别的地方,也是九文十文一斤那样,便道:“可以带我去看看你们的牛吗?”

村正:“没问题。”

说着就先带李青禾去看了自已的牛,边看边道:“先前打仗,没法到关外吃草,关内的又不够吃,所以这两年的牛都有些瘦。”

村正家除了一头母牛,两头小牛犊,还有八头成年牛。

确实如他说的,有些瘦削,李青禾道:“这牛太瘦了,九文钱一斤我划不来。”

村正也有些为难,道:“不知道姑娘什么时候要,快开春了,如今关外没打仗,我们又可以出去放牛,很快就能将肉养回来。”

李青禾还没看作坊的场地,也没有请到人,况且北疆的香料贵,还是从别处买香料来划算,这就要花费很长的一段时间,便道:“最快也要一两个月吧。”

村正道:“不然这样,我们初步定一个就问钱一斤的价钱,到时候这牛还是这么瘦的话,再商议价格如何?”

李青禾一想,这倒是个好提议,便道:“可以。”

见李青禾同意了,村正也放心下来不少,他们村仅靠那一亩三分地,早就饿死了,都是靠去关外养牛,增补些家用。

奈何北疆的牛肉太便宜,只有京城的商人会来买,很多人家都是自产自销,如今有人要买他们村的牛,自然是天大的一件好事。

村正又带李青禾去看了别家的牛,基本都差不多。

次日,李青禾便开始找开作坊的场地,好在北疆地广人稀,场地便宜,李青禾只花了两百两,就买了一个废弃的作坊。

这作坊的砖墙还很结实,瓦片需要换一些,由于常年不用,地面长了很多草。

于是她又找人来将这作坊修整一番。

招人的事还不及,她还得去京城或者是南方城市多收一些香料回来。

算一下日子,李承文也快要考试了,便计划着先回一趟京城。

于是她到军营一趟,告知李用跟李承武。

李承武笑道:“正好我们也要去京城。”

李青禾好奇,“你们去京城做什么?”

先前她也听李承武提到过,镇北军负责保卫大越朝北边的安宁,除了大将军和林副将,没有陛下的诏令,将领们不能轻易离开北疆。

李承武:“这次大捷,陛下龙颜大悦,说是想要召见有大功劳的将土,这不,我跟爹都在其中。”

他说完,还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又道:“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三个月的回乡探亲的时间,到时候林副将会分批安排,让我们回一趟家。”

李青禾一听,也高兴:“我本来还想回京城,在写信将爹的事告知奶娘和娘她们,如此一来,爹直接回去,给她们一个惊喜更好。”

两个姑娘家上路容易遇到危险,李用便去请示袁无涯,想让李青禾两人跟着镇北军一起回京城。

多两个姑娘而已,袁无涯自然同意,于是李青禾两人就随着镇北军,一同回京。

好在李青禾跟石梅早就学会骑马,只是骑的次数少,倒也没有落后于队伍,况且袁无涯也有意照拂她们,让大家的速度放慢些。

紧赶慢赶,在路上还是花了三天多的时间。

到京城的那天,刚好是会试开始的日子,李青禾带着李用跟李承武回到院子时,只有李承文的书童一人在家。

李用跟李承武有些失望,尤其是李用,这么多年没见不说,大儿子会试这么重要的事情,他都没能好好给他加油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