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福女(237)+番外
没有那礼仪女官的监督,宁康郡主性子也开朗一点,道:
李青禾笑道:“好。”
康宜淼又道:“我听海棠说,你十一二岁的时候就能开食铺,开酒楼,好厉害啊,是怎么做到的?”
李青禾最怕别人问起这个,因为这样就不得不撒谎,但人家都问了,也不好不回答,便道:
“因为我从小就很有做饭的天分吧,后来有一次机缘巧合之下,找到了辣椒,就赚了点本金开酒楼。”
康宜淼夸赞道:“那也很厉害了,刚才我一见你,我就觉得你好眼熟啊,我们在清石县的时候,是不是见过?”
李青禾摇摇头,道:“应该没有吧,我之前一直在村里,去县城的次数屈指可数。”
康宜淼:“那看来是我们投缘吧,不然为何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李青禾挺喜欢康宜淼的性格,话便也多起来。
康宜淼问了她很多关于清石县的事情,李青禾将自已知道的,都一一回答了。
到最后,康宜淼才吞吞吐吐的问:“那你有听说过一个叫沈砚的人吗?”
“咳咳咳……”
李青禾正在喝饭后的银耳甜汤,被她这一问,不小心呛了一口,猛烈地咳起来。
一旁的李海棠赶紧给她拍背,“喝个银耳汤都如此不小心。”
李青禾冤啊,她不是不小心,是被惊到。
先前沈砚醉酒,就说过有个姑娘在京城等她,后来没问出来是谁,沈砚就倒下了,害她好奇得抓心挠肺,康宜淼如此问,沈砚口中的姑娘是谁,都已经不用猜了。
康宜淼一脸无辜,她就是问了个名字而已,李青禾就呛成这样。
等咳完后,李青禾才道:“我认识他,我弟的同窗。”
随后又假装好奇地问:“你问他做什么呀?”
宁康郡主没回答她的问题,而是又问:“他成亲了没有?”
第219章 京城再遇
李青禾本想使坏,吊一下她的胃口的,但是见她满脸希冀地看着她,还是不忍心,便道:“没有吧。”
康宜淼明显地松了一口气,又问:“那他如今在何处?考上举人了没,这些春闱有来京城吗?”
李青禾心里感叹,两情相悦的小情侣么,脸上却还是不显声色,道:“他去年秋闱已经考上举人了,今年也来了京城,今日正好是春闱的第二日。”
康宜淼闻言,笑意爬上眉梢,喃喃道:“既然他一直记得自已的承诺,为何却一直不回信呢?”
还想再问些什么的时候,门就被推开了,进来的正是被康宜郡主支开的女官。
康宜淼见状,就没有再问什么,坐姿也端正一些。
之后康宜淼便只跟李海棠聊一些刺绣方面的话题。
等饭吃完之后,康宜淼本还不想回去,那女官道:“郡主,下午还要上音律课。”
无奈,康宜淼只能不情愿地回去了。
李海棠对李青禾说:“我跟在月荷娘子身边,也见过很多世家贵女,她们虽锦衣玉食,却都难得自由。”
李青禾耸耸肩,“自小就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或许还不会觉得这是束缚,宁康郡主几年前才回京,跟她们到底是不一样的。”
京城是最讲究门第的地方,沈砚就算金榜题名,没有名列三甲,也难娶到一个郡主吧,她心想。
李海棠也不忙,两人便漫无目的地逛起来,不知道逛到哪条街的时候,一辆华贵的马车缓缓的迎面过来,前面挂着两盏灯笼,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温”字。
今日街上人多,李海棠便跟李青禾稍微向里面靠了靠,省得被人碰到。
马车的车帘被揭开,露头的是一个很玉雪可爱的小姑娘,约莫六岁左右,小脑袋到处转,看什么都很新鲜,一副天真浪漫的模样。
也不知道是不是李青禾一直看着,那小姑娘也看到了她,还给了她一个甜甜的笑脸。
李青禾喜欢小孩子,尤其是这种看起来乖巧可爱的孩子,不由得也对着小姑娘笑了笑。
等马车走远后,李青禾才问:“这是谁家的马车呀?”
李海棠在京城好些年,又常常跟着月荷娘子出入高门贵府,多少有些知道,便道:“灯笼上面写着‘温’,可能是齐国公府的马车吧。”
李青禾先前也听说,在京城,一个牌匾砸下来,都能砸到三个京官,虽然是夸张的话,都不否认,京城勋贵多,刚见了一个郡主,这会儿又见一个国公府的人。
李海棠向李青禾科普:“之前听说过,这齐国公可是当朝最年轻的国公,袭爵时年仅十六,如今也不过弱冠之年。”
李青禾好奇:“这么年轻?”
她一听国公这个词,脑海里浮现的都是蓄着胡子的中年甚至老年人。
李海棠:“对啊。”
李青禾没有再问什么,因为她看见前面有一家商行,商行门口正在卸货,有个袋子破了一个小口,里面露出来的显然是干辣椒。
于是她便拉着李海棠去那家商行里,询问辣椒的价格。
这家商行的干辣椒比别处的都便宜些,一问才知道,这商行是清石县赵家的,难怪会便宜些,毕竟辣椒如今是清石县的特色农作物。
李青禾便一下子买了五十斤的干辣椒,付过定金之后,让商行的伙计帮送到小院里。
次日,李青禾又去将别的香料都买齐,准备等过些天去带去北疆。
春闱结束这天,刚申时过半,李青禾、李用还有李承武就来到贡院门口等着,显然他们来得还是晚了,贡院门口已经挤满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