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福女(79)+番外
“自然是可以,白酒更好。”
林义一个没成亲的大男人,饭都不太会做,带着一个七岁的侄儿生活也不容易,他又不好意思跟自家一起过年,李青禾提点他一下其他的菜大概怎么做就走了。
今天是年三十,村子里基本没人去干活的,汉子们聚在外面聊聊庄稼,聊聊天气,小孩子们跑来跑去嬉笑打闹,妇人们则都在家里准备年礼和年夜饭。
路过大房的院子时看到里面挤了不少人,李青禾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她堂哥在帮写对联呢。
以往的对联都是在县城里面买的,今年村里出了个秀才,村人们买了红纸,想让秀才公帮写,这比买的划算不说,寓意也好。
李屯在一旁一脸欣慰地笑着,何氏小人得志般,尾巴都要翘上了天。
李青禾看了一眼就走了,她出来的目的是去找张招娣的。
张家在村南最靠边,一间普通的茅草屋,篱笆墙向外歪着,像是被撞过一般,院子里只有张招娣母女在削萝卜皮。
张母一眼就瞧见了李青禾,估计不满意她不肯跟张招娣说做米粉的方法,见到她也顿时拉着个脸。
张招娣也不看她娘的神色,直接跑了出来,兴高采烈问:“青禾,你是来找我的吗?”
李青禾微微一笑,道:“是啊,你这会儿方便吗,我们去玩。”
“玩什么玩,家里活这么多,你给我过来干活”,不待张招娣说话,她娘就厉声道。
张招娣却当做没听到一般,对李青禾道:“走,我们去看村正家捞鱼去。”
说着就拉过李青禾往外跑,不顾她娘在后面谩骂。
李青禾有些过意不去,问:“等会儿你回去你娘会不会为难你啊?”
“无事,不就是骂几句吗,爹跟弟弟们都去玩了,我也想出来放松放松。”
两人没一会儿就去到村正家的鱼塘旁边,这大冷天的,村正跟两个儿子不怕冷似的,光着膀子在鱼塘里。
一场长长的网,两个儿子一人拉一边,从鱼塘的这边,走到那边,村正拿着一根竹竿,把鱼赶进网里。
岸上不少人在看着,似乎是等村正他们网起大鱼来,就连小文小武菱儿和林狗儿等一众小孩也在这里凑热闹,难怪吃完面条就不见人了。
“帮我看看有没有鲫鱼,我要几条两斤左右的”,一个老太太在岸上喊。
众人在岸上讨论,这一网有什么鱼。
李青禾也激起了一些兴趣,想着要是有好的,也买一条。
没一会儿,村正的两个儿子就拉着网走上了岸,网里不少鱼在翻腾。
“哇,好多鱼!”,孩童们在尖叫欢呼,仿佛这些鱼是自已家的一般。
“哎,你们看那条鱼,好大啊,应该有十斤吧?”
“那是什么鱼,鲢鱼?”
“草鱼吧。”
众人纷纷讨论着。
老太太还在关心有没有鲫鱼。
田村正翻找了一下,找出了几条鲫鱼,道:“刘嫂子,这些鲫鱼都没有两斤,你还要不?”
老太太:“没有两斤也行,我孙媳妇最近在奶孩子,想买些鲫鱼回去给她炖汤。”
田村正的麻利地给老太太称了一下,“五斤二两,四十二文钱,你给我四十文钱就好。”
老太太从紧捏着的钱袋子里数出四十个铜板,递给村正,同时也递过自已带来的桶,让把鱼放进去。
等老太太走了后,村正举起那条十斤重地草鱼,问:“刚才是谁说要大草鱼的?”
“我,我”,李福从人群中挤出来。
“十斤三两,给六十文钱就行。”
“你先给我,我晚些让我婆娘拿钱来。”
村正也没在意,在村里赊账是常事,直接把鱼给了他。
第72章 新年
之后又有不少人买鱼,李青禾也买了一条鳊鱼让小文小武带回去,就拉着张招娣到一边去聊天。
李青禾:“你之前的荷包绣得怎么样了?”
一提到这个,张招娣就开心的眯起了眼睛,笑道:“我绣了十来个了,除去针线跟布,挣了几十文呢,之前卖给你的菌子也挣了不少,那些钱我藏起来了。”
“哦?那还不错,不过那些钱你最好分开藏,可不要都藏一处,不然被你家人找到,就白费了”,李青禾建议。
张招娣:“我自是晓得,我本来在我家柿子树底下藏了十文钱,我小弟在哪里玩给挖出来了,我娘还以为是我爹藏的私房钱,他们为此吵了两天架。”
说完自已先笑出来了,不过一会儿又为自已的十文钱惋惜,沮丧道:“那十文钱被我娘拿去买肉了,我一块都没吃上。”
李青禾有些生气,张招娣辛辛苦苦挣的钱,买肉却一块也吃不上,不过她也没啥办法,这个时代的女子还没出嫁,就得听父母的话,除非是父母给的,不然子女还不能藏私房钱,要不然她爷爷奶奶都是勤快肯干之人,被分出去的时候咋会这么穷困潦倒。
不过她倒是可帮张招娣想个挣钱快些的办法,“你平时做的荷包上面有没有花纹呀?”
张招娣:“有些有,有些没有,有花纹的要贵些,只是我学的不多,只会绣最简单的桃花跟荷花。”
李青禾想了几个可爱易画的卡通小动物,道:“我今晚给你画些花样,你照着绣,看看绣出来的荷包会不会受欢迎。”
“什么花样?”张招娣好奇问。
“我画出来你就知道了。”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其它话题,见远处鱼塘边看抓鱼的人群慢慢散了,连孩童们也都到别处玩,张招娣家里还有事做,就各回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