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夫妻人生小记(662)

作者: 陈财主 阅读记录

回到深圳后,周长城有了新的方向和希望,开始积极打电话联系亚欧五金工具展的主办方,最后让他抢到一个在展馆边缘的位置,对新云城这种小公司来说也够了,随后他没有再胡乱拓展客户,也停止去搞那些塑料脸盆之类的东西,而是开始认真准备挑选自己要带去参展的产品、名片和宣传页,准备带郭顺和万风一起去。

为了参加这次展会,万云从公账上支出五百块钱,给他们三个买了新衬衫和西裤,还叫裁缝在上面机绣了“新云城精密制造”几个字。

万云本来也是要跟着去的,但桂老师那几日准备回香港,阿英姐看不住现在爱乱爬的周之慎,再加上厂里、餐馆和闲云茶社也要人时不时去“巡逻”,所以就留了她在深圳留守大本营。

周长城带着两个员工再次回到广州,第一次参展,好多流程都不熟悉,好在他本身就是干流程出身的,不懂就张嘴问,路在脚下,何况还有两个还算靠得住的帮手。

第一日早晨,参展商提前进场布展,他们一早就交钱拿到桌椅,找到自己那个九平米的展位,摆上展品和公司的介绍页,把万云找广告公司给新云城做的海报贴在白色的展板上。

海报内容简单粗暴,最上面是一排模糊的机器,中间有一行字——“新云城精密,解决您的一切模具和注塑品需求”,底下是地址和联系电话。

这标语口气大的,仿佛吃了大蒜,小小的新云城能造出飞机大炮来。

早上十点钟左右,展馆才陆续有专业观众慢慢进场,但很少人会走到他们这个角落里来,跟他们同一排的,大多都是这种小厂商,从全国各个大小城市过来寻求机会的,也算同行,大家还互相交换名片认识了一圈。

周长城和郭顺万风说好,他们三个带着名片和公司宣传页,轮流出去扫馆,要是有合适的就留名片,或者把人带到展位上交谈,也当是来长长见识的。

周长城迫不及待地把整个展馆绕了一圈,看到很多生产钢管、铝材、阀门的商家,不乏大牌子大厂家,电视广告都上过,一些有钱的商家拿到的展位面积特别大,搭建也很有特色,有个做管道的,整个展位设计做得跟个三通管似的,令人印象深刻,看得周长城颇为眼热。

中国厂商和国外厂商都有,因为工业部大力扶持工业出口,所以展馆里更多的是国内的厂商,控制了一定的展位出租比例,主办方还邀请了一些大品牌方的负责人或骨干过来分享行业经验。

广州在九十年代的展会已经做得很成熟了。

周长城听了个做挖掘机斗杆和动臂的工程师分享,说的全是他们公司的历程和产品,几乎是背诵简介,没听到其他有意义的内容,转身就走了,不如到展位去看展品,他本来就对工业很有热情,在看到不错的产品都会停下来认真研究,跟对方沟通做个大概的技术了解,又互相留下名片。

刚开展,来展馆的人很多,熙熙攘攘,拥挤推搡,脖子上挂着参展牌的,都是想在这儿通过产品赚取财富的中青年们,什么口音都有,让人觉得这个古老的国家在九十年代工业即将要腾飞起来。

就是周长城他们所在的那一片边角料地带都有好多人过来发名片,当然客户少,多的是找客户的同行们,不过也有些对新云城感兴趣的,还遇见了几个从前在广州就认识的朋友,他们刚得知周长城自己出来干,都说好有空要去深圳参观他的厂房,说不定有合作的机会。

展会为期五天,前面连着三天,只有两个有实际意向的国内客户,一个是中山做灯具的,一个是惠州做机器齿轮的,不过他们还需要看过实际的厂房设备,才能真正下订单。因为现在套了个皮包公司来参展骗首期款的也不少,有些人装得人模狗样,侃侃而谈,但实际上干的是骗子行当,有些客户较谨慎,一定要见真章才肯花钱,毕竟谁也不想被骗钱。

周长城很理解,给他们留了联系方式,让他们随时过来。

而真正立马签订单的客户并没有,郭顺和万风是抱着很大希冀来参展的,新闻报纸上写的那些某某公司当场和客户签约了几十万美金的订单,都是别人家的神话,跟他们无关,新云城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此时两人都有点沮丧,守着小摊位可不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旁边有个公司的人无聊得已经开始打牌了。

周长城心里焦急,但尽量不动声色,他要是不耐烦了,那员工只能更没信心,他做老板的一定要稳住,目前光是这个展位费他就交了八百,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进场费加起来成本都去了一千五,还不算食宿交通和前期的一些投入,全是成本。

展会的第四日,除了参展商和一些特定的观展群众,普通观众基本上没有了,来的都是行业里的人较多,新云城所在的那一排摊位,已经有几个收拾东西走人了,恰好是中午,也没人来逛展,周长城让郭顺和万风出去吃饭,顺便给自己带一个快餐,他守着位子。

趁着中午人不多的时候,周长城掏出收集来的一堆名片开始做分类筛选,看哪些是能为我所用,哪些是不要的,他正一张张看着名片的内容,忽然听到有人用英语问展馆的C区是从哪个通道过去,他们所在的是B区。

周长城抬起头,看见一个满头银发,身材高大,戴着方块扁眼镜的高鼻子老外,在问他旁边摊位上的同行,但那同行又听不懂那老外说什么,正“啊啊啊”地疑惑:“这老外在说什么呢?我也听不懂啊,怎么就问到我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