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废物女Alpha之后(178)

作者: 狸花不白 阅读记录

那婢女似是看透了史如意的疑虑,笑道:“小娘子有梅尚仪作荐,自是跟旁人不同的。”说着,又嗔怪道:“长公主素敬爱尚仪之才,当年尚仪不愿留京,长公主心底很是觉得可惜。那日小娘子来府时若是同我直说,我与长公主进言,料想也不必等到今儿。”

史如意醒悟过来,到底还是那封举荐信的功劳。

果真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入京不过一月,她不仅识得颜掌院做靠山,又得长公主青眼相待,这都是蹭了梅师傅的名号……只是师傅啊,你有这么多人脉关系,怎么也不提前跟她说一说啊!让她心里好没底啊。

史如意暗暗抹了冷汗,忙谦虚笑道:“姐姐说笑,梅师傅大才,我作为徒儿学不到万一,哪里敢托大呢?没的叫长公主失望了。”

那婢女咯咯笑起来,说:“你们师徒俩这低调的作风却是一脉相承的……只是梅尚仪当年总领四司,掌礼仪起居,事事妥当,你既是她的弟子,何以竟走了膳食一道?”

史如意眉眼弯弯,答得不卑不亢:“人各有材,并不能强求,师傅也是因材施教罢了。”

那婢女朝她挤了挤眼睛,拊掌乐道:“很是!我们长公主正是爱才之人呢,不拘什么出身、相貌、年纪,只要是得了长公主眼缘的,长公主总忍不住关照几分。”

许是因着先入为主了,史如意听到“关照”这两个词,心头一跳,总觉得其中意味深长,暧昧得很。

翠丫天生是个自来熟的,在京城混跑了这些日子,听得不少关于长公主的流言风语,晚上回到酒楼,就鹦鹉学嘴说与史如意听。

近来最热闹的一件,当属长公主与赵国公争男宠一事。

当年太祖建朝定都,感昔年同袍同泽之谊,分封八大异姓王爷,几世几代传承下来,除当今摄政王成王一支外,其余家族后代多不成器,生活奢靡,渐沦纨绔。

赵太爷薨逝以后,其子赵明阳顶了爵位,行事愈发荒唐,毫无忌惮起来。养了一大台戏班子,在府中夜夜设宴笙歌,兴到浓时,便不管不顾地把台上名伶扯下来,当众寻欢作乐。

赵明阳尤好男色,如今四处大兴豢养娈童之风,最初便是从赵府中传出的。

专拣那些细皮嫩肉、眉目清秀的半大男童,强买进府里,派人专门训导,身姿动作、说话腔调都养成一副阴柔模样,一眼望去,竟教人雌雄莫辨。

赵明阳既有这驯养娈童的本事,也想来与长公主献殷勤。只长公主看不惯他那副作派,据说宴席上当众嗤笑一声,顺手扬起马鞭抽了一鞭下去,正正好打在赵明阳脸上。

“当我与你一般恶心麽?什麽不入流的东西,抽你都嫌脏了我的鞭子。”

这话倒是真的,长公主容貌艳丽,手段人才皆是上等,成年开府以后,虽在府里养了许多男宠,却皆是你情我愿的交易,未有听过霸王硬上弓一类的戏码。

赵明阳马屁拍到了马蹄,大叫一声,又羞又恨,捂着脸上的血痕让人抬下去了。

俗话都说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后来京中关于长公主的流言越来越离谱,竟到了不堪入耳的地步,想必也有赵明阳几分功劳。

“不守妇道、擅自插手朝政”,这些都是御史上谏的旧谈了,风波喧嚣日上,最后甚至传闻长公主与摄政王珠胎暗结,似乎也有一腿。

长公主与当今圣上是同胞兄妹,乃先皇宫人所出,如今也不过二十三、四的年纪。摄政王乃成国公之子,世袭三代,按理当再降一等,袭郡公爵位。

只八姓王爷之中,摄政王成家、太后母族花家又和其他几家不同。

成家世代驻西北边境,黄沙漫漫镇五胡,花家坚守东南海域,黑波翻涌退倭寇,威名赫赫,皆是手掌一方兵权的封疆大吏。

当年先皇驾崩,继承人未定,京中禁军乱作一团,边境亦是虎视眈眈,花家千里奔马,和北边赶来的五万成家军遥遥对峙。千钧一发之际,太后连发三封懿旨,邀成望秋进宫相商。

成太爷不理世事多年,成望秋虽是世子,却早已稳坐成家掌权人的位子多年。

边境苦寒,成家子孙后代皆是自小放养,如草原猛兽一般,厮杀到最后存活的人,便是下一代家主。只可惜到成望秋这代,却出了他这么个异类,先皇还是皇子时期,往各家挑选适龄伴读。

名义上是伴读,不过是滞留京中的质子罢了,似奴仆一般护卫左右,各家公子都是傲气惯了的,有谁肯应?

成望秋亲娘出身不好,当年是冀州首屈一指的名流歌伎,据说歌声楚楚,断人心肠,总能让边疆将士忆起江南烟雨风光。

成太爷早年一夜风流,便有了成望秋,得到消息后,虽依例将人赎出青楼带回家,却并不如何上心。成望秋主动提出愿意入京伴读,让成太爷第一次看见了这个儿子的存在。

彼时太子之位竞争激烈,先皇虽占了个“长”字,母妃也算受宠,到底非正宫嫡出,有太子弟弟在上头压着,名不正言不顺。

但先皇耐性很是了得,在正宫和太子面前伏低做小,友爱恭亲,隐忍了这许多年,直到高祖崩逝,才骤然出手。在花家和成家两家护持之下,囚中宫,废太子,顺利登基。

花家系先皇正妻母族,成家则全靠成望秋一人之力,先皇对其倚重信赖,从中可见一斑。登基之后,先皇二话不说,下令封成望秋为亲王,仍掌兵权,权力之显赫,京中一时无两。

入宫三日,不知成望秋与太后最后达成了何等共识,诏令天下,共举年仅十三岁的圣上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