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惊!病弱美人一倒,最强军爷怒了(421)

作者: 我才是宝宝 阅读记录

“风磨铜?”

祝穗岁惊讶。

这是什么铜,自己好像从来没有听说过。

寿老头点了点头,“风磨铜的主要成分是红铜和黄金,它的颜色呈现的紫红色,含金量越高,它的颜色就会越淡,这种铜制造而成的宣德炉,微风吹过时,都得绕道走,也称之为一线天。”

一线天的意思祝穗岁了解过。

就是将一支香插进香炉里面,等点燃后,哪怕有风,这香也会不为所动,烟雾永远都是一条直线。

不过祝穗岁只是知道这个情况,并不知道原来真的有这样的炉子。

难怪宣德炉这么难得了。

祝穗岁叹了口气,“我这要是真正的宣德炉,那就好了,绝对发财了。”

寿老头面无表情,“那你就别指望了,我都不曾见过,那宣德炉一共就制了三千只,你走遍华夏的博物馆,就算看到有写着宣德炉的,全都是仿造的,没有一只是真的。”

三千只。

听起来不少,但要完好无损的保存到现在,确实挺难的。

说不定还流传出去了不少。

这样登封制品,无缘得见,实在是可惜。

自己手里这只,无疑是制假的了。

看祝穗岁满脸的可惜,寿老头无奈道:“你这只也不错了,我要是没看错的话,应该是康熙年间仿制的,其实看宣德炉的年份区别,还能从下面这六个大字上,去辨别。”

就比如康熙年间的,“大明宣德年制”这六个字中的年,那一竖会写得特别的长。

其他年制的,也会有别的不同。

毕竟这是没法仿制的,每个朝代也有每个朝代的审美。

除了雍正官窑仿明成化窑,是一笔一划的全都按照原版的来,所以真假难辨,只能从颜料开始分辨。

只不过说了一样,祝穗岁就学习到了不少,延伸出去的是关于香炉的知识。

她听得津津有味。

寿老头其实也是看祝穗岁乐意听,要是不愿意的,自己说再多,也不会过脑,可祝穗岁不一样,她还真有点天赋,又带了兴趣。

说完了小琴炉。

寿老头将目光落在了破布和字画上。

这两样,都是被严子卿判定为打眼的古玩。

其中一件还是从海宸琰那用一个竹筒换来的。

绿色的雾气。

宋代钧窑也是这个颜色,说明价值也只会是在五千以上。

另一件破布,则是祝穗岁花了五块钱捡漏的。

紫色雾气。

祝穗岁之前还不敢确定到底是价值连城,还是不值一提,但经过羊城帝王墓一事,可以判断出来,紫色雾气绝对是高价值。

只是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能这么高。

祝穗岁并不知道。

寿老头叹口气,“也不知道你是什么运气,这字画表面只不过是普通的民国画家制作而成,但其实内有乾坤。”

这么一听,祝穗岁就来劲了。

她就知道自己肯定捡漏了。

这会儿就等着上课呢。

寿老头摸了摸那画,纸张用的是三层夹宣,一般画家用的都是生宣,而熟宣会厚很多,不过渗透性没生宣那么快。

这幅画虽然用的是熟宣,但画的还算是不错,只是懂行的人还是能一眼看出来,这画不值什么钱。

是刻意模仿的。

寿老头能看出这幅画的不同,是因为这幅画的疑点太多了。

懂行的人不会买,不懂行的人也不会去买,就好像刻意不让人买似的,事出反常必有妖。

寿老头这会儿摸着字画的厚度,心中更有了决断。

他看向祝穗岁,“我打算割开这幅画,但里面到底有没有乾坤,我也不敢保证,要是我这么割开了,里面什么都没有,这幅画就毁了,你是怎么个想法?”

第369章 眼前一亮又一亮

祝穗岁笑了。

“这幅画就算不割开看里面的情况,等放上个几年,顶多卖个几千块,真要是放这么久,我还不如打开看到底怎么个事实在,真要是就如此,我打了眼,那我也认了。”

听到这话。

寿老头就知道这意思了。

一般人不一定能舍得就这么割开,这幅画就像是祝穗岁说的一样,虽然是民国时期不知名画家画的,但其实画的不错,真要是放久了,要卖上点价值不是没可能。

这也是寿老头疑惑的点。

这画家画的不错,但用的纸张不好,明明能处理的更好,依照对方的能力,寿老头觉得完全能画的以假乱真地步,可偏偏又要让人看出不对的地方。

他猜来猜去,这就是对方想要保护不被发现的另一个秘密。

那不如割开一看。

两人一打定主意,寿老头就小心翼翼的,用刀片一点点的划开这幅画。

在整个过程下。

祝穗岁大气都不敢喘。

寿老头的动作也很轻柔,万一里面真有什么,自己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可能损害到里面的东西。

不过这一刀下去。

果然是夹层。

寿老头心中的猜测,已经被证明了。

等到整面被割开后,寿老头这才将最上面的那层取下来。

祝穗岁看过去,才发现里面竟然还有一幅画。

那画的纸张就明显不同了。

而且那绿色雾气显然更浓郁了起来。

寿老头看着这画,久久没有说话。

半晌后。

他看向祝穗岁,“你这画是从哪来的。”

祝穗岁摸了摸鼻子,“也是机缘巧合,先前海宸琰想要从我手中算计走一个魂瓶,我就用了一个竹筒,从他那换来了这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