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钓系美人轻松拿捏切片大佬(123)

作者: 阿茶七七 阅读记录

听到熟悉的声音楚萧钧下意识泄气力气,膝盖一软在脑子反应过来之前,率先一步“噗通!”一声直直跪到了地上,双手熟练的揪着自己的耳垂可怜兮兮的抬眼去看江尘瑜。

反倒是对面江风反应慢了一步,傻愣愣捏着拳头站在楚萧钧的身后,圆溜溜的眼睛瞪的老大有些不知所措,似乎在纠结犹豫自己要不要跪。

不等江风想出答案,江尘瑜已经快步来到了两人面前,“你们两个干嘛呢?”

“江风打人!”“江尧翻墙!”两人异口同声,生怕慢对方一步。

听着两人告状似的幼稚发言,江尘瑜气的直咬牙,“去把院子给我收拾干净,收拾不完你们俩谁也不许吃晚饭。”

此刻三皇子府里书房中楚萧泽收笔,将刚写好的条子递给了站在他身边的谋士。

“楚萧钧悄悄进了江宅?他什么时候还学会笼络人才了?”

谋士贴身收好纸条淡淡开口道:“这属下就不清楚了,不过五皇子是翻墙进去的,看起来更像是去探查消息的。”

楚萧泽还是有些不放心,“不管他去干嘛,这个江瑜的身份可不一般,这件事你要仔细查查,算起来这位才是名正言顺的正宫嫡子。”

“是,只是属下觉得应该不得宠的嫡子还是次要,重要的是那位。”

楚萧泽长叹了口气,他又何尝不知道,只是他和二皇子从小斗到大,皇帝看似疼他,其实不过是端水,相互制衡才是皇帝想要看到的局面。

七月京都进入雨季,大雨绵绵下了大半个月,下得江尘瑜的身子骨都泛着懒,干脆踱步在门前赏雨。

是夜,窗外除了“哗啦”的雨声再也没有多余的声音,像是连夏蝉也溺毙在漫天的大雨中。

雨点连成细线密密匝匝落在院中的青石板上溅出水花,楚萧钧单手撑着伞,抱着一盆热水快步朝着江尘瑜而来。

油纸伞被丢到廊下,水珠顺着伞面倾泄而下在地面汇聚成一条小河,截断了蚂蚁搬家的路。

空出手的拉着江尘瑜回屋,嘴上还是忍不住念叨:“下雨天湿冷的很,孙大夫特意交代了让你少出门,免得湿气入体快回屋吧。”

退去鞋袜,楚萧钧握着一双瓷白的脚浸入水中,粗粝的手指在江尘瑜腿上穴位轻轻按压,“怎么样好些吗?骨头里还疼不疼。”

楚萧钧小心翼翼的动作,让江尘瑜一度以为自己得了什么不治之症,他有些无语的翻了翻白眼,“我没事,不过是些小毛病死不了。”

蹲在江尘瑜面前的楚萧钧不乐意听到他关于死不死的言论,下意识抬手去捂江尘瑜的嘴,“我不爱听这些。”

温柔的掌心贴在江尘瑜的唇上,还带着湿漉漉的水珠,江尘瑜猛的黑了脸,用力拍开唇上的手呵斥道:“楚萧钧,你手放哪呢,这是洗脚水。”

撤回手的楚萧钧不以为然,将手凑近自己的唇边,神情颇为得意,“香的,你怎么还嫌弃自己。”

气急败坏的江尘瑜一脚踹上楚萧钧的胸膛,留下一个湿漉漉的脚印,“滚!”

楚萧钧怕他气坏自己的身子,只得跪在江尘瑜的床边哄了一夜。

二皇子的反击来的很是迅速,天上的大雨还下个不停,刚散朝回府的工部尚书孔祥元还没来得及用早膳,又被召进了宫。

沾染了一身水汽的工部尚书孔祥元才到殿门前,身上的雨滴还没来得抖落,便见三皇子楚萧泽大步而来。

孔祥元连忙堆上笑脸迎上前去,“三皇子殿下您也来了,陛下如此着急是出什么事了吗?”

三皇子怒气冲冲的瞪了眼死到临头还不自知的孔祥元阴着脸说道:“怎么护城渠出了这么大事,负责此事的工部尚书还不知道吗?”

听到这话的孔祥元脸色一白,双腿一软险些跌倒在地,颤颤巍巍的拱起手,“殿下,微臣实在不知发生了什么?还请殿下救命啊。”

“想活命,你最好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是是是,微臣都听殿下的。”

两人的话音刚落下,便见苏公公跨出殿门开口道:“陛下有旨宣三皇子,和孔大人觐见。”

两人刚跨入大殿,便听到里头传来的议论声。

“京兆府已经派了人去安置灾民,只是事发突然又下着大雨,只怕效果不尽人意容易激起民愤。”

“无论如何一定要先妥善安置灾民安抚民情,秦毅你调两队禁军前去帮忙,务必要稳住民心不生哗变。”

一身软甲的秦毅低头领旨,“臣遵旨!”随即大步夺门而出。

跟在苏公公身后的楚萧泽和孔祥元对视一眼,绕过屏风朝着皇帝见礼,“儿臣见过父王,微臣见过陛下。”

见到孔祥元的皇帝面色一变,拿起手边的奏折重重砸向跪在下方的孔祥元。

“你好大的胆子,连护城渠的银子都敢贪,堤坝决口天子脚下水灾泛滥民不聊生,你有几个脑袋敢干这种事。”

第117章 富贵庄主VS失忆奴仆(19)

孔祥元顾不上扶正被奏折打歪的官帽,连滚带爬的上前不停着的朝着皇帝磕头,“陛下饶命啊,就是给微臣天大的胆子,微臣也不敢啊。”

王丞相站直身子怒目圆瞪重重哼了一声,“孔大人的意思难道是说陛下冤枉的大人不成。”

“臣绝无此意,臣,臣......”丞相这话就是个坑,无论怎么回答都是错的,孔祥元自然明白其中的关窍,所以支支吾吾半天也无法答话。

最后还是三皇子楚萧泽出来打的圆场,“父皇,依儿臣了解,孔大人一向谨小慎微,这事是不是有什么误会,还是要查清了再做决断,也省的落人口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