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摆烂真千金的残疾老公上岸后[穿书](52)

作者: 奚浅 阅读记录

他语气冷淡道:“该说的事,我那天在公安局里已经全部都说了。”

桑雪柔是他们中公认的性子好,有亲和力的人,之前办案的时候,但凡需要和人接触劝说的事基本都是她出面。

这次也不例外。

桑雪柔脸上挂着温柔的笑,“周伯伯,我们今天来是想和你谈谈周星乔当年被霸凌的案子。”

周父神色还是淡淡的,看着她没什么反应。

桑雪柔脸上浮现尴尬,“你方便和我们说说,周星乔的生平吗?”

周父:“没什么好说的。”

宋霆看不惯他这样的姿态,皱眉道:“我们是政府工作人员,请配合我们的工作。”

周父突然冷笑,“有本事你把我抓进去吧。”

宋绵看着手上迷你版检测器,没有检测到怨气,理论上可以说明周星乔没有回过家里。

听到宋霆的话,她顿时无语。

以前她怎么没发现,宋霆这人性子那么讨厌。

她一把推开宋霆,道:“周伯伯,这些事很重要,关乎到很多人的性命。”

“是吗?和我有什么关系?”周父脸上突然露出笑,“我知道赵城,井南舟,还有谢立冬三人都死了,听说林川言也出了事,这是我十年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宋绵脸色微变。

他们内部其实开会讨论过,有人建议直接把周星乔父母关起来。

这种违法的事,他们当然不可能去做。

接下来无论他们问什么,周父都一副消极怠工的模样,一问三不知。

宋霆的忍耐已经达到顶点,沉着脸刚要发难,屋子的大门被人打开。

周母提着菜篮子进来。

看见几人她神色很正常,似乎毫不意外。

周母把菜篮子递给周父,“把菜拿去厨房放好。”

她看向几人,“你们想知道什么问我吧。”

桑雪柔又把问题说了一遍,周母听后沉默半晌。

儿子性子温吞,平时最爱的事情就是看书学习,从来不和别人争论,因为对他而言那是浪费他看书的时间。

当年儿子出事,学校方说是儿子多次和林川言那些人发生争执,几人之间只是同学间的小矛盾。

他们夫妻不相信,坚决要起诉学校不作为,为了这事两人的工作丢了,后来又被人堵住警告一番,才彻底明白这事有人想压下。

周母平静道:“当初孩子他爸出了车祸需要一大笔钱,南城私立高中给了几十万,他拿了学校的钱就去那里上学了,没有其他原因。”

宋绵看着两年明显比同龄人老的面容,再想想两人的经历,心里也有些不忍。

桑晚晚全程没有参与他们的工作。

她搬来一张椅子,坐下来掏出手机,听着一群人的话,不时又低头看两眼手机。

突然,她的目光停在电视柜上,那里放着条粗绳子。

那绳子一节一节地盘了起来,看着很老旧。

这会电视机是打开的状态,只不过被调成了静音。

她盯着电视看了会,屏幕上极快地闪烁几下,里面播放着的节目主持人五官扭曲,很快一切又恢复正常。

周父从厨房里出来。

路雨霏看着他们,脸色很严肃道:“我们接下来的工作需要你们配合,所以有件事必须告诉你们。”

两人目光移到她脸上。

路雨霏:“你们的儿子变成了亡灵,也就是鬼,他回来了,赵城那三个人就是他杀的。”

两人从始至终平静的脸色,这次终于有了变化,那是嘲讽的神情。

周父扯了扯嘴角,“你们真的是政府的工作人员?”

几人知道他们不会轻易相信。

路雨霏说:“上个星期,你弟弟欠了赌债没能力还,他把你的联系方式和住处给了追债的人。那些人天天上门闹事,可是三天前那群人失踪了,你弟弟也失踪了。”

周父只觉得荒谬,愣了好一会才道:“你是说我儿子变成鬼,回来把他们抓走了?”

路雨霏点头:“很大的概率是这样的。”

宋绵余光瞥见桑晚晚大爷似地坐在椅子上,心脏莫名疼了两下,为那四百万心疼。

她没忍住走到她面前,小小声地、几乎咬牙切齿道:“你就不能端正点态度?我可是给了你四百万啊。”

桑晚晚从椅子上站起来,舒展着筋骨,叹气道:“好吧,那我认真点。”

宋绵麻木脸。

路雨霏:“我知道你们一时半会很难相信,但我们是比较特殊的政府部门,专门负责处理灵异事件。”

“哈哈哈哈哈哈。”

周父突然大笑起来,笑到直不起腰,笑到眼眶都红了。

他仿若一湖死水的双眼里,荡起可怕的涟漪,“所以,赵城那三个人也是我儿子变成鬼回来报仇杀掉的?”

路雨霏直觉他不对劲,还是点头:“嗯。”

“好好好。”

周父擦了擦眼睛,连说三个好字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

旁边的周母扶着他,情绪显然也十分兴奋。

桑雪柔和路雨霏对视了眼,两人的脸色都往下沉。

桑雪柔温柔的声音带着丝丝急切道,“周伯伯,现在林川言有危险,你们的儿子随时可能会出现要了他的命,我们希望你们能帮忙。”

“帮忙?帮你们做什么?”周父像看傻子似地看着她,“如果事情真的像你们说的那样,我帮你们抓到我儿子的鬼魂,然后呢?你们会放过他吗?”

说到最后,他眼神变得锐利。

桑雪柔被他看得心里一虚,下意识移开了视线。

宋霆见他语气咄咄逼人,上前把桑雪柔挡在身后,神情轻视道:“你知道你儿子是在杀人吗?他现在就是个杀人凶手,对待杀人犯我们自有处理的章程,轮不到你说三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