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爸是朱棣!(196)
坤宁宫伺候的‘老人’青儿, 从小跟在马皇后身边,与马皇后情谊深厚, 还被赐姓马。
虽说是下人, 可在马皇后心中也犹如半个女儿了。
每年过年那几天, 朱元璋就要歇在坤宁宫, 闹出些不大不小的动静, 所以守在门外的就只有王太监和青儿, 护卫和别的宫人都被遣远一些。
也是有青儿留在坤宁宫料理杂务, 这宫殿还能保留着一点马皇后相关的气息,不然,朱元璋不会每次来都能引动心绪, 平时思念马皇后的时候也会来这里坐一坐。
因为马皇后的缘故,青儿也得到了朱元璋的善待,圣旨亲封的郡主,在这宫里也算得上半大不小的主子了。
不过青儿一直守着坤宁宫,很少出门和其他人往来,三十几岁的年纪活得却犹如半只脚踏入棺材的老妪,无欲无求的模样。
原本朱元璋是想放她出宫生活的,还赏赐了郡主府,不过青儿自愿留在宫里,继续打理坤宁宫事务,有青儿在,坤宁宫就好像跟主人在的时候一样,让他在疲惫的时候有个缓解的地儿,朱元璋也就没说什么了。
念及青儿忠心,朱元璋逢年过节给后宫发赏的时候也不会忘了她,一时之间大家都知道,这位青郡主不止得了马皇后生前的疼爱,如今也受到了朱元璋的看重。
难得来一趟京城,动身回北平前,徐妙云也抽空进宫来和青儿叙旧。怎么说也是自小相处的情谊,青儿比她和常茹大上好几岁,加上性格原因,从小就是大姐姐的存在。
后面她和常姐姐各自嫁人生子,又因为一些原因,青儿和她们少了来往,渐渐地就显得生疏冷淡。
一开始她和常姐姐都以为是因为‘姐妹闹矛盾’,所以青儿才和她们渐行渐远的。
不过徐妙云渐渐也想明白,要说常姐姐惹她生气,她不和常姐姐来往还可以解释,可自己没有惹她啊,所以啊,只能说青儿的性格就是如此,她在宫中当差,是马皇后心腹,她就不会和任何其他人走得过于亲近。
小时候是小时候,长大成
人后就有了各自的利益和所求。
万一有点什么,青儿不愿被利用,自然也是不愿伤害小时候那点情谊。
从小生存过的环境让青儿不相信人与人之间是单纯没有利害的关系,总是有所求的。
遇到了马皇后,给了她新生活的机会,她成了马青,可骨子里她依然是那个在元朝后宫苟且偷生的小女孩。
想明白青儿的意思,徐妙云自然也不勉强,两人就维持着不远不近的关系,少时情谊只存在各自心中。
如今母后也走好几年了。
徐妙云喝着茶,余光扫过周围布局,熟悉得连一株花的位置都没变过,仿佛下一秒熟悉身影就会从帘子后走出来。
青儿仿佛没察觉她的目光,坐在对面端着一杯茶,抿了一口又放下。
“马姐姐。”
听到喊声青儿掀了下眸,朝徐妙云看来,这是两人少时的称呼。
徐妙云看着她笑问:“宫里的生活可还好?”
青儿语气平静:“习惯了,对我来说都一样,燕王妃在北平可还习惯?”
“嗯。”徐妙云放下茶盅,“一开始我也以为会不习惯北方的气候,不过啊,去了才发现自己挺能适应的,吃的喝的啊与这边有些不同,别有一番特色,我觉得北平挺好的,马姐姐要是在宫里待得无聊了也可以出去看看。”
“习惯就好。”青儿说完这话转头看向外面,眼神似乎透过空间看向很远的地方,“我觉得北边的冬天太冷了。”
看着青儿愈发没了生气的侧脸,徐妙云一阵欲言又止,最终在青儿毫无波澜的目光头来时,徐妙云还是开口道:“马姐姐,人始终是要往前走的。”
但徐妙云也知道,失去至亲之人是很痛的,大多数人不是往前走了,而是把伤痛埋在心底,等到时间慢慢磨平记忆和感受,就变成往前走了。
虽说从小时候起,她很多时候都搞不懂青儿在想什么,但她也知道,马皇后对青儿来说是很重要的人,唯一的家人的存在。
徐妙云就想,换作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是困在原地还是往前走。
但听了她的话,青儿忽地笑了,不是那种浮于表面浅浅淡淡的笑,而是有种被她逗乐的笑。
以前小时候她和常姐姐做了很幼稚的事,青儿就会这样笑,像个什么都懂,就是看着她们玩闹的大姐姐。
徐妙云愣了下,青儿已经收起笑容,平静到有些死气沉沉的眼眸却还残留笑意,她说:“我挺好的。”
闻言徐妙云也不知该说什么了,也许她是真挺好的,只是这深宫内苑待久了,又没个能交心的人,总是寂寞的。
这般想着,徐妙云又看向坐在对面的人,本就不喜与人亲近的人,寂寞应该是比热闹更自在的吧。
徐妙云最后也只能在心中叹息一声。
“你看那。”青儿忽然出声道,顺着她的目光看去,是坤宁宫院子里几颗银杏树,马皇后喜欢银杏树所以朱元璋特地吩咐人移植的。
看着这几颗树,徐妙云也想起什么了,就听青儿道:“以前,你和常茹就经常在那棵树下埋东西,约定几年后再挖出来。”
“是啊。”提起少女时无忧无虑的日子,徐妙云自然露出怀念的眼神,“有次说好要等十年后再挖出来的,谁知道常姐姐半夜不睡觉偷偷挖出来,可气死我了。”
青儿也浅扬了一下嘴角。
徐妙云想起这些,难免就会想起旧人,谁会想到,匆匆几年时光就会发生这么多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