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爸是朱棣!(263)
没多久,鞑靼、瓦剌这两股草原部落势力就相继崛起,成为了大明又一棘手的恶邻。
而如今草原势力还在洗牌,上演着一场场残酷的生存战。
朱棣一边关注草原形势,一边留心京城动向。
在知道蓝玉靠着‘负荆请罪’逃过一劫,嘴角瘪了瘪,要他来说,蓝玉那种人就该狠狠惩治一番,叫他知道,不是跟谁都能乱狂的。
后面朱元璋发下封赏旨意,全军上下都有得到一定恩赏,就是李景隆这个跟着喝肉疼的都升了职,成了北平都指挥司的指挥同知。
就是还没离开北平。
朱棣:“.......”
但值得一品的是,蓝玉还真是功过相抵了,什么恩赏都没有,连一张宝钞,老朱都没舍得给。
以为老朱是嘴上警告,不会来真的的蓝玉:“.......”
让蓝玉郁闷又气愤的是,他立下如此大功,朱元璋就这么功过相抵了不说,他讨厌的朱棣却得到了真正的大实惠。
说好只是暂时待在他手下的朵颜三卫,正式并入朱棣三护卫。朱棣已经是亲王,不用封公封爵,于是朱元璋就亲封他一个镇北将军的名誉称号。
大将军头衔啊。
朱棣从小到大一直嘴上念个不停的大将军!
也是头一回,朱棣接老爹的圣旨,耳边不是骂他的,也不是鞭策他的,而是一篇夸夸。朱棣等宣旨太监念完,整个人都还有些不可置信。
“这真是给我的?”朱棣傻愣愣地问。
宣旨太监:“.....奴婢不敢欺君,这到圣旨确是给王爷的。”
朱棣:“.......”
吓人,老爹居然不骂我。
嗐,还怪不习惯的。
不小心听到燕王嘀嘀咕咕的宣旨太监:“.......”
这话,奴婢是该如实回禀呢,还是装聋作哑呢。
当然宣旨太监也不用自个儿苦恼,回到京中朱元璋就把他叫去,开门见山地问,当时燕王接到圣旨是个什么反应。
宣旨太监自然不敢隐瞒,把朱棣从前到后的变化叙述一遍。
听得朱元璋啧啧有声,“没出息的样。”
“还有呢?”
然后宣旨太监一咬牙就把朱棣嘀嘀咕咕的话给重复了一遍。
朱元璋:“......”
第105章 第105章 上眼药
与朱元璋一言难尽的心情
有些相似的就是朱标了。
看着还在那说‘燕王种种不是’, ‘燕王收买人心结党营私’的蓝玉,朱标眼神变了又变。
而蓝玉上眼药上得正来劲儿,根本来不及细品朱标眼神含义。
他就觉得,朱标脸色难看肯定是把他的话听进去了。
蓝玉心头止不住冷笑,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朱家王爷们个个年富力强, 尤其是被洪武帝分封到边塞各地的王爷, 手握军权,节制大明武将, 拱卫皇权。
可手握重兵的朱家王爷又何尝不是威胁皇权的存在。
之前蓝玉还觉得秦王是藩王中最大的威胁,除了太子朱标,朱元璋在几个儿子里对秦王明显要看重些,而且秦王是朱家老二, 要是朱标有个好歹, 按照立嫡立长的规矩,秦王上位的可能性最大。
秦王的野心, 蓝玉一目了然。
因为他和秦王是同一类人。
两人的境遇也有些相似之处, 同样的生不逢时,比别人晚了一点点就错失很多机会。
而蓝玉等了这么多年, 终于等到他发光发热的机会, 只是这结果却让蓝玉恨得牙痒痒。
想他蓝玉这些年来也是为大明鞠躬尽瘁, 年年征战, 哪次不是冲锋在前, 立下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战功。
这次北征更是一举覆灭残元皇庭, 彻底清除了埋在大明心尖上的一根刺, 那可是徐达这些人都没办到的。
是他蓝玉,为朱元璋解决了多年的心腹大患!
可不过是他酒醉犯了个错,朱元璋就小题大做, 揪着他的错处不放,一句功过相抵就把他给打发了。
那他一路负荆请罪跪到皇城脚下算什么?笑话!
说到底那天晚上也没出大事,不过是动静大了些,因为傅友德来的及时,并没闹出多大伤亡,城门也没破。
蓝玉心中起了怨气,尤其在听到朱棣被封什么镇北大将军的消息后,心中不忿和不甘达到了顶峰,他径直来了东宫,找朱标诉苦。
一开始朱标还安抚他两句,让他稍安勿躁。
“当初是你口口声声在孤面前承诺,以后绝不醉酒误事。”朱标安抚两句,也不忘敲打一下。
刚被顺了顺毛的蓝玉:“......”
哑口无言。
朱标就端起茶浅抿一口,然后慢条斯理地接着道:“父皇生气是理所应当的,说小了,你是醉酒误事,说大了你就是藐视君威,居功自傲,不把父皇放在眼里。蓝玉,你想造反?”
蓝玉神情猛地一变,扑通一声跪地上,“殿下,臣不敢,臣就是喝醉酒荒唐些,您知道的,臣就是个粗莽的人,行军打仗还有点本事,在其他方面脑子就不够用了,臣哪里敢藐视君威啊,臣更不敢....”
这是实话,蓝玉有怨气有不甘,也是个相当有野心的人,却从没有什么造反的心思。
他狂他骄,自傲就是封公封王都理所应当,但他不是脑子有病,找死的事儿他是不会干的。
就像这次醉酒闹事,哪怕闯了祸,蓝玉挨了一顿军棍,被卸了职务押送如今他心里也是有底气的,知道朱元璋不会真把他如何,只要认错态度好,朱元璋只会轻拿轻放。
做武将的,谁没点娇狂脾性,有缺点的武将,上头用的还更安心些。就像他姐夫常遇春,比他的缺点多多了,性情暴躁嗜杀,屠杀俘虏不是一次两次了,但朱元璋还不是口头训斥一下,继续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