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爸爸是朱棣!(299)

作者: 春有雨 阅读记录

于是朱高炽这一辈的也全都跟着跪下了。

看着跪了一地的儿孙,朱元璋目光沉寂许久,就在有胆子小的禁不住眼泪直流,差点尿裤子时,朱元璋倏地轻嗤一声:“就这点胆子,怎么从朕手上接过担子啊。”

“行了,都起来吃饭吧。”朱元璋淡淡一摆手道。

就在大家要起身时,朱元璋又冷笑着补了一句:“朕叫你们来是吃年夜饭的,又不是吃断头饭,别给朕整一张死人脸摆着。”

朱家众人:“.......”

总之,这一日的家宴,朱元璋给儿子们留下的心理阴影可不小。

当天晚上回去,晋王还做了个噩梦。

之前最爱在应天逗留的他,一得到归藩的旨意就赶紧收拾东西,带上儿子朱济喜就跑,那速度,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回去。

晋王:“远离这个是非之地,咱父子接下来有事没事都别乱出门了,安静待着吧。叫咱干啥就干啥。”

从来只有自己劝父王老实待着的朱济喜:“.......”

看着晋王哆哆嗦嗦,上马都不利索,朱济喜心中还挺不是滋味儿的,他扶了一把,在晋王眼神催促他快点上马时,朱济喜叹气,安抚道:“父王,你别太担心,皇祖父只是还沉浸在太子突然离世的悲伤中,你....”

“嘘——”晋王忽然打断他,左右看看,神经很敏感地低头小声对朱济喜道:“谨言慎行!”

朱济喜:“.......”

他觉得,自家父王被关了一年是不是关过头了。

晋王不好跟儿子在外面多说什么,只是压低声音,咬着后槽牙才能忍着心惊道:“你不懂,济儿,父皇他....”

“算了算了,咱们先回去,这些事儿跟我们父子都没关系。”晋王赶紧催促道。

朱济喜只好翻身上马,晋王府一行人快马加鞭地离开了京城。

第117章 第117章 风吹云动

洪武二十四年春。

随着诸位藩王陆续离京, 应天府又开始酝酿新一轮的风波。

之前虽说有人拿着‘证据’一口咬定秦王、晋王、燕王与朱标遇刺的事儿脱不了干系,但所谓朱标留下的‘证据’不过是太子一派的说法,朱标可啥都没给他们留。

至于刺杀朱标一事到底如何,就如朱元璋派人调查的那样, 确实是在鲁王封地兴风作浪的乱民贼寇做的。

鲁王犯下种种, 激起民愤, 有心人加以利用,反抗的乱民队伍眨眼就变得庞大。

朱标体恤百姓冤屈, 也不想血腥扩大,镇压暴动的手段算得上温和,在绝对武力优势的大明军队威胁下,朱标承诺给悔过的乱民一个机会, 只要放下刀, 朝廷不予追究。

一边打一边丢甜枣,没多久乱民队伍就散了。

不少因为心中激愤被裹挟着加入叛乱队伍的百姓, 有受了冤屈的, 也有本身就活得艰难的,也有趁水摸鱼的。

朱标真正要费神处理的从来不是镇压暴乱, 而是安抚安顿好百姓。

自古以来, 真正敢与朝廷作对的百姓是很少的, 多是官逼民反, 百姓活不下去, 心中愤怒才会聚起来叛乱。

朱标一心为民, 宁可错放一部分乱民, 也不愿普通百姓被裹挟着遭殃。

‘有心人’利用他的仁慈,暗中谋划刺杀。

之前也遇过几次刺杀,因为朱标护卫重重, 都是有惊无险,却让朱标顺着些蛛丝马迹查到了秦王。

秦王以下犯上,野心勃勃,朱标也是一再心软。

后来朱标派心腹去调查秦王,也不是从埋伏的乱民贼寇入手的,而是路上刺杀他的老翁一家。

乱民贼寇打着‘官逼民反’的旗号,刺杀朱标。背后肯定有推手,朱标也知道,不过要查清楚就没那么容易了,需要花些时间。

而那老翁一家给了朱标突破口,加上朱标心中已有怀疑的人选,让心腹有目标地去查,果不其然,顺藤摸瓜地查到了秦王身上。

朱标如果能回京,是否还会对秦王心慈手软,不可知。

不过他突发急症那晚,情况极其凶险,刘太医还是靠着一手金针之术把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拖住一点时间,足够他交代几句遗言。

朱标只留了心腹在屋内,留下三句话。

就连伺候多年的大太监也不知道朱标交代了什么,他和刘太医都候在屋外,等再进去,朱标已经出气比进气多,口不能言了,盯着虚空没一会儿,唇角动了动就闭了眼。

那一封朱标到死都没拆开的袖中密信,此刻正在吕氏手中。

信中查的是吕氏奶嬷嬷陈氏,内容不多,但也查到陈嬷嬷不是普通深宅老仆,对药理有些了解。

如果朱标继续让人查下去.

.....说不定,还真能顺着陈嬷嬷找到点有用的东西。

比如吕氏后宅一些小事,那是连吕本都不知道的一些小事。

吕氏把纸条折好,放在烛火上,火苗很快吞噬了整张纸条,也一瞬间照亮吕氏面无表情的脸庞。

又如何呢,这些根本不重要,陈嬷嬷会药膳,这是吕氏一早就告诉过朱标的,只是到底多擅长,擅长哪些,没人去深究而已。

而且,就算陈嬷嬷会药理医术,那也说明不了什么。

整个太医院的太医、医侍加起来,医术高明的不在少数,难道还能看着常氏吃错药被害吗。

这些统统不算什么,问题关键是,朱标怀疑了,怀疑她,怀疑吕氏一族。

再是如何小心行事,总会留下一些痕迹,有心去查,迟早会找到点什么。疑心一旦有了点佐证,那就会越来越大。

她精心营造的一切就会在这个小小疑心下,逐渐不稳,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