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有一群弹幕阿娘(重生)(93)+番外

作者: 鹿顶耳 阅读记录

 “帮什么?”

 “小人名叫张去, 是个坊间的普通百姓,小人父母均是渔民,我时常去贵人们府上打零工, 而我姐姐则是个绣师学徒, 虽说生活清贫但我一家四口生活美满快乐,”他捶胸顿足道,“直到……直到遇见那衣冠禽兽!”

 张去讲到痛苦之处,哭了, “不知他用了什么法子,可等我姐醒来时,她睡在我们的屋子里,只有身上的痕迹, 记忆里迷糊的印象能作为证据。”

 “我各路报官, 可恨那畜生只手遮天, 我的官府投案皆是石沉大海!”

 张去恼怒, “我长姐不堪受辱,一气之下,跳了湖。”

 “我听闻晏小姐心善,救下了之前远乡冒犯您的那个丫鬟, 所以张去今日斗胆,求晏小姐为我长姐明冤!”

 【这听起来怎么那么像番邦香?】

 晏昭清凝神,怎么样才能抓到欺负张去长姐的人?若是让张去直接去找负责番邦香一案的恩人, 没有证据,张去长姐也已离世……

 “害你姐姐的人叫什么名字?”晏明灿费劲的从树上爬起来,“你不是说看见那个害人凶手了吗?”

 “回公子,那人名叫萧竹年!”

 晏昭清大惊,是他?

 晏明灿一听这名字就精神了,“行了,你长姐的事情我包了。”

 “你现在就跟我一起去我师父哪里!”

 晏明灿跟掉进米缸里的老鼠一样兴奋,他和萧竹年一直有过节,他不知道告过多少回,没回不是官府衙门说证据被毁,就是他萧竹年无罪,更甚人证直接消失了。

 这回可算是掉他手里了,以往那些被官衙草草结案全给他翻出来,这回不信不能给他定罪!

 等目送似打了鸡血的两人离开,李嬷嬷走过来,披了个斗篷到晏昭清身上。

 晏昭清摸摸肩膀,咳嗽了几声,她觉得格外冷,“嬷嬷,咱们先去酒家将就一晚,明日再去城中仔细看看有没有便宜的院落屋宅售卖。”

 “姑娘,我让桂兰去城中酒家驿站问了问,也瞧了瞧环境,但桂兰说住宿的屋子均不怎么样。”

 桂兰颇有一种自家姑娘胆敢将就,她就撕碎自己的疯狂感在。

 “不行!”桂兰拒绝,“小姐,那些客栈太烦了,人进人出,一点都安静。”

 她撇嘴,“要不是城里院子卖房的老板一听我们是晏国公府的,生怕被晏康记恨,根本不卖我们院子,我们才不至于这样……”

 “有钱也买不到院子?”又咳嗽了几声,晏昭清秀气精致的脸上袭上绯红。

 忽而她笑着指了一个地方,“那我们去那儿住吧。”

 “哪儿?”

 晏昭清仰起脖子,“学堂。”

 她眼前的字幕正在刷屏:

 【去学堂!】

 傍晚时分,坊间商铺挂牌,正收拾东西,准备闭店。

 街道上零星亮起屋檐下灯笼,红涟微光,照在她们一行赶路人身上,有些暖意。

 李嬷嬷和桂兰跟在晏昭清身后,对自家姑娘的提议感到担忧。

 等晏明灿回来时,李嬷嬷焦急追问,“二公子,咱们去学堂住,当真可以吗?”

 桂兰提着一包行囊同样很是心急,“学堂住宿环境如何?蚊虫多吗?”

 小姐喜静,学堂里还有欺负她的家伙,令她心烦。

 刚完成一件大事的晏明灿被烦得直挠脑袋,他哪里知道!

 他压根就没在学堂住过,他对学堂住宿的了解完全就是一张白纸状态,尽管耳朵里确实听过关于学子住学堂的事迹。

 特别是像登记名字时教御也会特意询问学子是否住宿,但他晏明灿和其他贵女少爷的回答统一就是那句回府。

 学堂正好伺候不起这群金贵人儿,正巴不得她们不住宿呢,哪里会留他们。

 晏昭清大胆迈着步子往前走,她对学堂的了解也不过是一知半解,但如今字幕开了口,既然是它们让她去,定是有道理的。

 她知道晏国公会有牢狱之灾,这时候离府的抉择非常正确。

 等一行人走到学堂门口,邹教御大摇大摆的搬出一块大木牌,摆在学堂门前,上面清清楚楚写着闭堂肃静四字。

 一件匪夷所思的事。

 “邹教御,这是怎么了,学堂怎么忽然要关闭?”

 邹毅闻声抬头,一看是晏明灿连忙转身,像是终于瞧见救星了一样。

 他连忙把人拉住,唯恐人跑了。

 晏明灿躲着他,“邹教御,大庭广众之下,你不要对我拉拉扯扯!”

 他又问,“学堂这是怎么了?”

 邹毅心道,哎呀我的祖宗诶,还不是今天你们闹的嘛!但不敢直说,老老实实按照扇寻续的交代吩咐。

 “还不是二皇子,今天气势汹汹的跑来,将学堂里面的东西毁得一干二净,说是马场让他颜面尽失,不准学堂再办了。”

 晏明灿紧锁着眉头,“他这般强词夺理?”

 “我要去告他!”

 【告他,告到上面去!】

 邹毅组织,“你们又不是不知道,咱们京城这个学堂是由城中富商捐赠休憩的,加上又正巧是在城中,方便了很多不想在自己府邸中上私学的贵女少爷们,这才有了雏形。”

 “贵女少爷们一来,就少不了有皇亲国戚的子女前来,依着这层关系宫里才派来了厉害的嬷嬷授课教学。”

 “二皇子来发了好一通脾气,在咱们京城里哪位不是金贵的主,人府里的嬷嬷夫人等等,她们的心眼均密着,心思细腻着呢!稍稍风声起,所有报名的学子们均来退了课,教学的教御们也怕惹上事,均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