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仙(7)
济善问:“你认不认识陈相青。”
李尽意没听过这个名字,嘟嘟囔囔把下巴伏在她肩头,把这个名字翻来覆去的念叨。
念着念着,那个稚嫩的声音下去了,济善走了一段路,肩头一阵湿意,她扭头一看,是李尽意的口水。
他在自己肩头睡得东倒西歪,莫名其妙的信任依赖,倒也不怕被趁机卖了。
济善右肩湿的难受,几度想把这崽子给扔地里去,然而又走了一段路,她还是没扔。
天很快黑尽,远方的天幕上星芒闪烁,点缀了成千上百颗。
在漆黑的天幕尽头,逐渐浮现出跳动的火焰,济善眯起眼睛,看了一阵。
那火焰在黑夜里越汇越多,逐渐汇成了火海,气势汹汹地从不远处席卷而来,如同一场浪。
济善往路下头躲了躲,站在了一丛枯木林子后头,听清了随着火海一同袭来的喊声。
“倒行逆施,背时啖民!”
“平南贼子,天意难容!”
有领头的嘶声高呼,有成百上千的人附和呼喊。
“杀平南王!”
“得大雨!”
“杀平南王!”
“能吃饱!”
“杀平南王!”
“有活路!”
“杀!杀!杀!”
李尽意被这浩大声势吵醒了,他锁在济善背上,喃喃地说:“怎么了,仙人姐姐?”
济善平静地说:“日子太苦,人们饿不住了。”
“在造反。”
第4章 谭延舟
造反是一股浪,一阵一阵的拍,浪足够大的时候,能把所经之处的人全部卷进去。
济善就这么背着李尽意站在路边,那股反浪拍过来,把济善自然而然就卷了进来。
本来她不想掺和,然而那个紧眉俏眼的丫头眼贼尖,把火把往路边一送,她大声喊:“哎,那是不是个人?”
济善只好掺和进去了。
呼喊造反的人里,有爷们,也有大娘,还有十来岁打赤膊的小子,紧眉俏眼的丫头,都举着火把,拿着镰刀大棒,气势汹汹的要去杀平南王。
济善让李尽意拿出那张纸条,给一旁的丫头看,正巧那丫头是个认字的,她对着火光看了半响,一拍大腿。
“平南王府,叫你去平南王府呢!”
丫头紧着一双眼睛瞧她:“你同写这个字的,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叫你去平南王府寻他?!”
济善:“我不知道他是谁,无意中救了他一命。”
她顿了顿,补充:“他欠了我一顿饭。”
“那你是他的救命恩人嘛。”丫头痛心疾首:“哎呀!你不该救他的呀!平南王府里,没有一个好东西,全是一帮吃民脂民膏,吃得脑满肠肥的东西!”
济善点点头,没把这个话放在心上,作为丫头给她认字的回报,她把李尽意往身上又托了把,说:“起义不是这么起的。”
“你们这样去,走不了多远,便会被刺史的府兵拦下,他们有盾有枪,立盾刺枪,你们抵挡不了。”
此言一出,周遭的人都瞧着她。
丫头问:“你这话听着有几分道理,你怎么知道?”
她上上下下的打量了济善:“你是哪家的小姐,还是人家养在府里的私兵?”
济善老老实实回答:“我不知道。”
“你背后这个小孩儿呢。”
“我路边捡的。”
李尽意吵吵嚷嚷的:“我叫李尽意!我姐姐是仙人,很了不起!”
了不起的仙人姐姐声音毫无起伏的说:“起义,先打旗号,有据地,有兵有马,才算是一件正经的事儿。”
“你们这样,只是在胡闹。”
热热闹闹的队伍,一瞬间安静了下来,人们举着火把,转过头来瞧她。
“好!”人群里,不知道是谁叫了一声:“来了个懂的!咱们现在就缺这个,快些把她送去见头儿!”
于是她糊里胡涂的,被人群簇拥着,朝另一个方向而去。
造反的人群里,大部分都是一个村子里的人,那丫头边领路,边说:“连着五年了,不是旱,便是涝,田里种不出来粮食来,都荒了。”
“本便是灾年,那平南王穷兵黩武,竟然还逼我们刺史征粮收税,不交粮,就出兵!”
“姑娘,你瞧着年纪也不大呢?是哪里人?”
济善:“白山......”
“白山脚下的!”丫头说话速度很快,又快又脆。
“白山不是突然没了么?我跟你说,就是上天对平南王的警告!他不仁不义的报应要来了!”
“你知道那些饥民是为什么上白山?都是被平南王的兵赶上去的!”
济善:“哦......”
李尽意趴在她背上,竖起耳朵,听得津津有味。
“名字?我家里人都叫柳丫头,你也叫我柳丫头吧!”
柳丫头又道:“咱们村子里是一忍再忍,粮是被他们征了又征,你白山下头的人,是不是都饿的开始卖儿女了?”
李尽意说:“对啊!”
“我们柳村,有个厉害的人物,人家是读过书,从京城里头来的。比村长说话还好使!”
柳丫头道:“就是因为有他在,他将柳村管的好,村民吃得饱,不卖儿,不卖女,派人把村子口一守,外头的灾殃及不到柳村来。”
“若不是那平南王非得征粮,哼!我们何苦?”
李尽意嗓音稚嫩,带着小男孩儿变音的哑嗓子:“对啊!”
他一低头,脸贴在济善脸上:“姐姐,平南王真不是个好东西!”
济善:“哦。”
午夜时分,济善见到了那个京城里来的读书人。
读书人住着村里最好的院子,外头围着小篱笆扎的栅栏,还挺精致,上头还爬着藤,一点点绿,在黑夜的火光下摇曳。